从民本走向民主

2013-04-29 00:44吴清一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民治民本孙中山

吴清一

孙中山民本思想是以传统儒家民本思想为本根,建立了以“民有”“民治”“民享”为内涵的民本思想,其实质是:民本在于“以民为主”,民之所本在于民权,民权之所本在于制度。它起到接引西方民主文化的作用,也起到了促进传统儒家民本思想向现代转化和西方民主文化向中国转化的作用。

民本 民权 民主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儒家民本思想,是孙中山民本思想的渊源。孙中山曾多次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而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体现在他的三民主义中。“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为人民所共有,政治为人民所共管,利益为人民所共享”。因此,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包涵于三民主义中,我们可将其内涵概括为:民有、民治、民享。

孙中山的民本思想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反映,也是中国政治走向近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近代的历史背景下,如果说古代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强调“民本君主”的君民相互制约关系;那么,到了近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近代民主的到来,封建社会的那种以君制约民为主、民对君非常有限的反向制约关系,在民主自由、君民共主和民主共和等口号中开始颠倒过来。谭嗣同、梁启超等仁人志士对于君民关系的论述都颇为一致:“政者,民之事而君办之者,非君之事而民办之者。事既属乎民,则主亦属乎民;”“君者也,为民办事者也;”孙中山的论述更为明确:“非一人之国家,乃我人民之国家。”君民关系的颠倒,使君的神圣光环被剥落,古代的民本发展为近代的民本。因此,孙中山民本思想与传统儒家民本思想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第一,从儒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言,到“君者,舟也;庶人也,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宏论,都说明了重民对国家政治的重要作用,但古时的儒学大师们在承认主权在君的前提下,侧重强调“本”即臣民对整个政治体的作用,其实质是民本君主。因此,以民为本,就成为封建统治者的一种治理国家的策略和手段。“民”不是主子,不是主体,不是以民为本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客体地位。而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吸收了民主意识的要素,突出地强调“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他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政治主权,在于人民……是以人民为主体。”“人民为一国之主,官吏不过为人民之仆”。孙中山的民本思想是建立在人民主权的基础之上的,强调“民”是国家的主人。以民为本,就要充分发挥“民”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把“民”的利益放在中心地位。

第二,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虽然高度重视“民”在政治统治中的客体作用,把“民”视为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根本,但由于封建社会是一个君本位而不是民本位的社会,因此,在具体实施以民为本的措施中,就不可能有促进“民”的政治权利的内容。孙中山的民本思想是建立在人民主权的政治基础之上的,非常重视和强调普通民众的权利。孙中山指出:“人民所做不到的,我们要替他们去做;人民没有权利的,我们要替他们去争”。这里的“权利”既包括“民”的政治权利,也包括“民”的经济权利。他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三民主义的意思,“是要把全国的主权,都放在本族人民手内,一国的政令,都是由人民所出,所得的利益,由人民共享。”

第三,从《尚书》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到《管子》的“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在国危”,再到贾谊的“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都说明了“本”的真正含义在于把“民”当作治国的一种工具。民之所以是本,只在于民是君主实现家天下统治的一种根本性的手段或策略。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民本只不过是一种手段或工具,而不是目的。而孙中山的民本思想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则与此不同。孙中山“唤起民众”“扶助农工”,已不是为了谋求“载舟”之功,预防“覆舟”之祸,而是依靠工农群众是为了从政体上和国体上根本改变国家的政治制度,实现三民主义,“做成一个真中华民国”。

所以,孙中山民本思想的实质为:民本在于以民为主,民之所本在于民权,民权之所本在于制度。权利是人类文明社会具有的一种实质性要素。它既是人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社会文明演化进取所不可少的力量。英国民主理论家林赛认为,民主制度必备条件包括言论自由和人的平等权利。民主把权利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并以此为自身实现的条件。孙中山的民本思想重视和强调人民的集体权利,这与传统儒家民本思想观念相承相启。而在重视权利这一点上,又与民主思想相沟通,相衔接。孙中山民本思想是以传统儒家民本思想为本根,在西方民主文化的影响下,突破传统而建立以民有、民治、民享为内涵的独具特色的民本思想。它起到了接引西方民主文化的作用,也起到了促进传统儒家民本思想向现代转化和西方民主文化向中国转化的作用。

事实上,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关系和社会观念的民主化。民本思想虽强调“君轻民重”“君舟民水”,但毕竟是以封建君主为前提的民本,君与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孙中山的民本思想则对封建社会的各种关系做了重新定位。对君民官民关系,他坚决反对集权专制、主张主权在民和为民服务,把民本思想实质上的君本位、官本位转变为民本位。国家权力归广大民众所有,权力享有的主体范围和主体享有的权力范围具有了根本的改变,促进了人治之“本”的传统民本思维向法治之“本”的现代民本思维的转变。

因此,孙中山以建立民主共和国为宗旨的民本思想,从有机统一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社会观念及民众的经济生活等方面,都充分体现出了以广大民众为国家的权利主体和政治根本这一核心主题,具有思想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他都肯定了人民的权利,促进了民主革命,把民本思想创造性地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在今天,我们提倡的“为人民服务”“人民当家作主”等原则,与其说是启蒙的结果,不如说是民本思想的发扬光大。民本思想的弘扬,最基本的一点不可忘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人民不仅仅是国家的根本,更是国家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孙中山全集(第九卷).中华书局,1986.394.

[2]谭嗣同全集(下册).

[3]孙中山全集(第三卷).中华书局,1985.349.

[4]孙中山全集(第六卷).中华书局,1986.233.

[5]孙中山全集(第八卷).中华书局,1985.572.

[6]孙中山全集(第五卷).中华书局,1986.262.

[7]何启.新政论议.

[8]何启.新政真诠.

猜你喜欢
民治民本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雅安市宝兴县民治水电站工程竣工移民安置通过验收
“两元保险”背后的民本思维——西安交大教授王立剑:风险管理再添一筹
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
兜底治疫
历代赏石文献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
论晚清宪政运动与民治精神
基层社会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