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研究

2013-04-29 17:25:39王沫
经济研究导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小额贷款农村

王沫

摘 要:农村小额贷款对于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具体表现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应外部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内部加强风险控制管理。

关键词:小额贷款;信贷风险;农村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111-02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农村金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今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即资金短缺,“农户贷款难”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2012年9月17日,国务院批准了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管理局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在其“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一章中,明确提出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在农村金融机构中普遍开展,是农村金融支持和服务的主要形式,其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今天支持农业发展、攻克三农难题,对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额农村贷款含义及其特点

(一)小额农村贷款含义

“小额信贷”,顾名思义,是专门服务于低收入阶层和微小企业的小额度信贷业务。可以将其翻译为Microfinance或者Microcredit。“Finance”指广泛的金融业务,包括吸收储蓄存款及发放贷款;而“Credit”中信用贷款的含义更加明显一些。本文所研究的农村小额信贷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简而言之,即“面向农村信贷市场的小规模、普惠性金融服务”。显而易见,这种针对农村、农户所发放的小额贷款是以消除贫困和发展农业生产为经营宗旨的。按照目的和经营方式,一种小额农村贷款是具有扶贫、财政补贴性质的,政府部门、国际金融(基金)组织是主要的信贷资金提供者,比如中央地方政府、国际经合组织等等;另一种是具有明显商业特征的小额贷款,发放主体是商业性金融机构,比如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等。

(二)小额农村信贷特点

相较于其他金融服务和贷款业务,小额农村信贷的经营有其自身的特殊之处,大体可通过表1体现。

二、我国小额农村信贷可持续发展与金融风险

小额信贷从1994年被引入我国发展至今,在国家扶贫政策与战略的贯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与之共同发展。特别是2006年以来,小额农业贷款迅速发展,商业性和规范性日益明显突出。仅以发放小额农村信贷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为例,截至2011年底,全国农村信用社发放的涉农贷款达到4.6万亿,其中发放的农户贷款更高达2.4万亿。大规模的扶贫资金通过小额信贷的业务模式满足了普通农户,重点是部分农林牧副渔贫苦户的资金需要。但是,由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广泛存在于农业生产之中,存在较大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这就使得农民收入水平偏低且不稳定,造成其拥有的能够用于抵押的财产有限、偿还能力弱;小额农村贷款在运营过程中,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同时,由于从事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偏小、抵御风险能力不足等特点,较高的风险程度和低水平的风险管理之间形成明显的矛盾,这已成为约束小额农村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的短板。

回顾我国小额农村信贷的发展,与扶贫政策和财政补贴密切相关,但这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影响了开展这一业务的金融机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制约了小额农村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分析,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需要小额农村信贷的经营收入要超过其经营成本实现利润,也就是在没有财政支持的条件,也能够实现其管理水平、技术能力、财务盈利的发展和健全。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制度的完善正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

三、小额农村贷款风险及其原因

根据以上特点分析,结合中国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小额农村贷款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三个方面。

(一)信用风险及其成因

“信贷风险是指接受信贷者不能按照约定偿付贷款的可能性。”这是农村小额贷款经营中的传统风险。导致信用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从贷款发放的保障程度来看,法律不允许农民抵押耕地,能够用作抵押的住房和机械化农业工具一般都没有产权证明,金融机构发放抵押贷款受到影响,因此80%的小额农村贷款多以信用发放为主。诚信就成了农民对金融机构的承诺。很明显这种保障程度是远远不够的,远远低于抵押贷款的安全性,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受到自然环境、恶劣天气影响时,农户的还款能力和意愿都会受到主观和客观的干扰;其次,地方政府的过分干预也会影响小额农业贷款的正常收回,发放贷款时地方政府可能给予行政干预,让农村金融机构被迫承担了政策性金融职能,却使得其无法正常收回贷款,暴露在信用风险之中。最后,由于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滞后,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体制,在信用风险的识别、测量上缺乏可行性的操作方法,在风险的管理方法选择上未能实现科学客观、简便易行。基于以上几点原因,信用风险管理一直都是农村小额贷款发放中的首要难题。

(二)流动性风险及其成因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取款需要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或其他即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稳定的存款结构、持续增长的存款规模、良好的贷款质量是金融机构保持良好流动性的重要基石。从上述农村小额贷款的特点分析可知,发放小额农村贷款的主力军例如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贷款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有资本金和吸收的存款。但是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本金来源单一、额度有限,比如部分村镇银行的自有资本金仅為1 000万元;同时,农民整体收入水平较低,加之农村金融机构信誉声望较弱,吸收的存款更是规模局限且结构不稳定,这都不利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管理,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同时,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密切相关,有时候正是因为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款,导致金融机构贷款质量下降,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三)操作风险及其成因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在《巴塞尔协议》中给出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农村小额贷款的贷款对象存在着范围广、数量多、额度零散等特点,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集中管理。基于成本和条件的限制,农村金融机构很难像城镇商业银行那样拥有广泛的分支机构的健全的管理机制,只能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把贷款业务的审批管理权限放在工作人员手中。这就为违规操作、徇私舞弊提供了条件,造成没有必需的审核和监管,不按章程行事,贷款的操作流程极为不规范。同时,农村金融机构地处偏僻,薪酬待遇难以吸收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金融专业人才,工作上也存在非主观意愿的错误操作。

针对以上小额农业贷款中存在的风险及其成因,为了促进小额农业贷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首先外部因素要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明晰政府职能,有效区别商业性和政策性金融的实施。进而推动农村社会整体信用体系的建立;在内部经营管理上增加资金来源渠道,完善资金供给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价管理体系。加从而实现农村经济与金融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得农村金融的供给和需求从规模和结构上保持对称,资金来源渠道畅通,有效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真正实现小额农村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杰.黑龙江省农村推广小额贷款公司的路径探析[J].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0,(5) :7-8.

[2] 吴冉.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3):9-10.

[3] 张燕庞,标丹,侯娟.绿色小额信贷:低碳农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路径探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7) :12-17.

[责任编辑 王 莉]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小额贷款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12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管理
新常态下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讨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26
山东:首次表彰小额贷款先进 累计发放贷款471.16亿元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商户小额贷款信用评价模型
技术经济(2014年12期)2014-02-28 01:30:35
地方性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