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英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在于:“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活泼的、生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把这种学习方式在大纲性的文件中单独提出,尚属首次,也足见其重要性。它在小学教学中也已经成为主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间的围绕某一共同学习目标相互协作,旨在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合作学习应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而自主学习、倾听与交流、相互协作是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表现为“我能学好”。每个小学生都有一种个性的需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小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空间。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是他们内心感受知识的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根本无法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只有时间充足,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深入,才能抓住问题的要点,精心组织语言。
例如,教学时,学生4个人组合成一个小组合作学习,分别利用学具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模型。这时学生的相互合作与自主动手需要充足的时间以操作、感知、体会、理解、运用新知。学生操作时,教师要讲清操作规则和要求,由于学生有个体差异,对于部分学生只要完成一个要求就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潜心探索、独立学习,以便与小组成员更好地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与交流
只有在师生关系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心平气和、心情愉快地进行倾听。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交流的前提,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点与核心。倾听时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听懂别人表达的意思,当与自己看法发生冲突时,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这种情况在理清知识脉络、用多种方法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常常出现。例如,用哪些方法可以求出一个圆形花园的周长?让学生分组讨论,看哪组的方法最好。合作交流时,学生对各种不同的方法,争论非常激烈,学生各抒己见。这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自己得出结论,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倾听与交流,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听的能力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掌握新知,明白自己不懂的道理,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三、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协作
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为什么学生既要独立思考还要合作交流呢?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习惯的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课堂上不同学生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通过鼓励学生相互协作,既兼顾了学生的个人表现,又让学生互帮互助、共享成功的喜悦,最终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发展的目标。如果让学生按照各人的观察能力、行为习惯等思维方式自行开展学习活动,会受各种条件的制约,这样获得的信息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难免会出现粗疏或片面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协作非常重要。例如,在操场上选择60米内的一段距离,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依次进行目测、步测和工具测量,然后再比较目测和步测的结果分别与用工具测量的结果各相差多少。这一过程对学生的相互协作要求:在60米距离的两端A、B点各插一根标杆;一人在A点指挥,另一人把标杆插入C点,使它和B点标杆同时被A点标杆挡住,依此类推。这时就需要第三人、第四人等一系列小组成员协作完成。由此可见,协作是合作学习的本质,在合作学习中,协作目的在于学生之间互助促进、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是教师常采用的一种数学教学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通过让学生合作学习,既提高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操作的学习能力,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与同学互相讨论、倾听交流、动手协作等,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市宿城区古城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