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视域下师范舞蹈课中的德育渗透

2013-04-29 06:22:49李素芳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渗透新课标德育

李素芳

【摘要】在新课标的条件下本文简要地剖析了德育与美育间的关系,并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精神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三个方面来实施师范舞蹈课程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新课标 德育 舞蹈课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35-01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2004年3月,中央领导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我们从培养师资队伍、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育方法、改进宏观指导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江泽民同志也曾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说:“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所谓德育,是指教育者按一定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一定压力,以培养出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教育学和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德育和美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渗透。在德育过程中渗透着审美意识活动,在美育过程中渗透着德育评价活动。但这两种教育形态不仅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具体的活动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两者不能互相混淆、互相替代。只有真正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教育实践中把握不同的特点和它们的互动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真正了解德育与美育的关系,做到德育与美育并重,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知道,舞蹈教育是一种生动活泼、效果显著的美育形式,而通过人类社会长期的实践也已证明了美育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舞蹈教育,而且舞蹈也是学生非常乐于接受和学习的一种美育形式。现就师范舞蹈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渗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舞蹈教学在学校内的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向学生传授舞蹈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一是通过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师范舞蹈教育从教学大纲要求看,既从基础教育的实际出发,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接受舞蹈教育、感受美育熏陶的同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从舞蹈教材的内容上看,无论是芭蕾舞,民族舞,现、当代舞,儿童舞,涉及内容极其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1.首先要向学生介绍中国舞(包括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当代民族民间舞对于我们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守护民族文化之“根”的艺术。如果说,民族民间舞是守护民族文化之“根”的艺术,那么,古典舞就是使一个民族文化不断走向文明的艺术。通过中国古典舞舞、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弘扬民族文化、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舞蹈知识,让舞蹈教育在民族气质上深刻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2.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适合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舞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编排教学内容,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寓教于乐”——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舞蹈教育教学之中。如进行藏舞教学时,首先给学生观看有关西藏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舞蹈文化等,对西藏这个神奇的地方充满向往。再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学习《洗衣歌》、《翻身农奴把歌唱》等舞蹈的片段,让学生了解舞蹈的思想、情感内涵: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感谢亲人共产党。教育学生知道珍惜,懂得感恩,并把这种激情化作自己刻苦学习的动力,回报祖国。

3.通过欣赏课教学,了解大量的中国舞蹈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舞蹈赏析中,让学生了解到东西方舞蹈文化的差异,世界各民族的艺术文化精髓,以及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舞蹈审美意蕴及风格特点。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舞蹈,懂得如何欣赏舞蹈,并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二、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

舞蹈活动是一种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朝着同一个目标要求而达到理想效果的艺术形式,这就要求参与此项活动的人必须有一种团队协作精神,并为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在排练中,它要求参与者在准确掌握自己动作的同时,还有注意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密切协作和配合,既要注意动作的整齐度,又要关注队形的变化和发展。在参与社会实践或参与各种文艺演出时,更需要所有参与者相互帮助、相互照顾、相互体贴,齐心合力共同完成这一活动。而这种集体的舞蹈活动所显示的巨大力量与气势也势必会使参与者深刻体验到集体和社会对自身的强大影响,并同时激发团队中各成员的自尊心和自爱,使每一个学生进一步确定自身价值及其在集体中的地位。使他们自觉地维护集体的秩序,这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乐于奉献、勇于牺牲并能把组织性与纪律性当作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去自觉执行。

三、提高教师素质是在舞蹈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是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舞蹈教材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教师自身也具有教育性。所以,提高舞蹈教师素质是舞蹈教学过程中落实德育工作的首要条件。教师对学生具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言传身教”才能使德育具有示范性。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理直气壮地要求学生,所以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丰富的知识贮备,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真正做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愧为人民教师。这样在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时候,美妙的舞姿与美好的情感产生共鸣,激情共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美育与德育的完美统一。

在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强调“师范教育应具有超前性,更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把造就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内容方法和技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而德育教育是实现教育思想性、教育观点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作为一名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师,更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树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突出德育为首的育人意识;教育、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合格舞蹈教师。

参考文献:

[1]刘青戈主编.《中外舞蹈作品赏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2]吴瑞裘 张佑周 陈弦章.《美育教程》.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3]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舞蹈》杂志 .第379期

猜你喜欢
渗透新课标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环球时报(2014-10-30)2014-10-30 11:33:34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