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民收入收敛性分析

2013-04-29 00:44孙丽萍冷俊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收敛农民收入安徽省

孙丽萍 冷俊峰

摘 要:以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为基础,运用回归模型,对安徽省17个市1998-2010年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进行了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市及3大区域农民收入不存在σ收敛,也不存在绝对β收敛。当引入结构控制变量和虚拟变量时,农民收入也并没有呈现出条件β收敛趋势。

关键词:农民收入;σ收敛;β收敛;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8-03-02

收入收敛性假说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索洛模型的一个重要推论。自该假说建立以来,对现实中收入收敛性的研究一直都是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Barro等人 [1]采用增长回归法实证研究了美国各州的人均收入收敛性。Biswajit Banerjee等人 [2]则对斯洛伐克地区进行了研究。相对于国外学者,我国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夏龙等人 [3]运用回归法对我国省际间人均收入收敛性进行了检验。陶应虎 [4]和陈素琼等人 [5]则分别针对江苏和辽宁地区的农民收入收敛性做了实证研究。

安徽省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起源地之一,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大省。1998年以来,农民收入虽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城乡收入差距及各地农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等现象。本文在收入收敛性理论的基础上,探究了安徽省农民收入的收敛性特征。这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安徽省农民收入的发展趋势,进而为缩小区域收入差距和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平稳可持续地较快增长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1 模型简介

收入收敛性理论是对收入差距发展长期趋势的一种预测,是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均衡的一个概念。根据研究方法不同,收敛性主要可分为两类:σ收敛和β收敛。

(1)σ收敛是指区域间人均收入差距随时间推移而减小的情况。其检验方程为:

(2)β收敛又可分为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两种。

绝对β收敛认为区域人均收入增长与期初人均收入水平呈负相关,无论地区的初始经济条件如何,随时间推移都将收敛于同一稳态水平。收敛系数β表明贫穷区域追赶富裕区域的速度,其值越大表明收敛速度越快。其检验模型为:

条件β收敛认为不同区域可能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具有不同的稳态,初始经济落后的地区不一定能赶超富裕的地区。在方程(2)中加入一些控制变量后,可用于检验条件β收敛:

2 实证检验

本文样本选取的是《安徽统计年鉴》1998-2010年安徽省17个市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数值。文中*、**、***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5%和10%,括号内为t-统计量的值。

2.1 σ收敛 由图1显示,整体上,安徽省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σ值呈波动上升趋势,不存在σ收敛。分区域看,皖南和皖北地区的σ值波动较平缓,而皖中地区在1998-2003年时期内的波动较大,但3大地区2010年的σ值均大于1998年的,且均小于全省的σ值。这说明3大地区均不存在σ收敛,区域内农民收入差距要大于区域间的农民收入差距。

图1 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σ收敛判断

2.2 β收敛 对σ收敛的检验只能说明安徽省农民收入在水平上是否存在趋同,并不能说明落后地区农民收入是否在增长率上比发达地区高。因此,有必要对农民收入进行β收敛检验。

2.2.1 绝对β收敛 从表1看,在各显著性水平下,无论是从整体还是分区域分时间段看,安徽全省及3大区域的农民收入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这些都说明了农民收入收敛很可能是有条件的。

2.2.2 条件β收敛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在模型Ⅰ中加入以下结构控制变量:反映农业产业结构的NS,用农业总产值/第一产业产值表示;非农就业率FS,用1-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乡村从业人数表示;城市化率C,用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估算;n是农村人口增长率;财政支农力度用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g表示。模型Ⅱ中加入了地区虚拟变量Di,[D1=1,皖北地区0,其它地区],[D2=1,皖南地区0,其它地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当在模型中加入结构控制变量时,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并没有表现出条件β收敛。当加入地区虚拟变量时,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没有表现出“俱乐部收敛”。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基于收入收敛性理论,本文研究表明,安徽省各市及3大地区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不仅不存在σ收敛,而且也没有表现出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同时还发现:

(1)除1998-2000年外,其余时期,农业产业结构对农民收入都有负向影响,而非农就业率对农民收入有正向影响。所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并加速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扩大农民就业渠道,鼓励农民从事非农行业,都能大大提高农民收入。

(2)城市化率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为正,而农村人口增长率对安徽省各市农民收入的影响却不明显。因此,在现有人口政策的前提下,消除户籍限制,积极促进农业劳动力流动,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3)在各阶段,g变量的系数都为正,但整体上却为负,这可能是因为各地财政支农的效率低下和政府政策的偏斜不同造成的。故政府在加大支农力度的同时,更应该注意提高支农支出的效率和支农结构的调配,根据各市具体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政策,防止盲目追求量而忽视质的浪费。

(4)当在模型中加入地区虚拟变量时,安徽各市农民收入并没有表现出收敛趋势,这说明按照传统的地区划分标准,3大地区间的农民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应该考虑按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等新的标准重新划分区域,使各区域呈现出一定的“俱乐部收敛”,这也将有利于政府政策的统一调配和施行。

参考文献

[1]Barro,Robert J. and Sala-i-Martin,Xavier.Convergence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100(2):223-251.

[2]Biswajit Banerjee,Mariusz Jarmuzek. Economic Growth and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the Slovak Republic [J]. Com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2010(52):379-403.

[3]夏龙,王兆洋.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检验[C]. 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第六部分,农业技术经济,2008:421-428.

[4]陶应虎. 农村居民区域收入收敛性实证分析—以江苏为例[J].经济问题,2009(8):61-64.

[5]陈素琼,张广胜,刘忠敏. 农民收入的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 经济问题,2011(7):65-69.

[6]郭爱君,贾善铭. 经济增长β收敛研究:基于西部地区1952-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4):123-130. (责编:陶学军)

猜你喜欢
收敛农民收入安徽省
成长相册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高中数学课堂恰当均衡思维的“收敛”与“发散”,提高课堂效率
空间及非空间效应下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比较研究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一种求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正交多Agent遗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