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柱森 宋倩 周家文
【摘要】本文以数学建模为基本手段,运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教学评价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将有效地消除影响评价结果真实性的因素,进一步优化系统,使评教系统更加合理可信。
【关键词】评教系统 数学建模 分析 优化
一、引言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使用了教学评价系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重要而严肃的工作,因为它不仅是教师检查自己劳动成果的渠道,而且是教务处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评价系统的客观公正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然而,现在的评教系统还不够完善,还存在许多影响评价结果真实性的因素,只有通过正确可行的方法去除这些不利因素,才有利于教学评估。目前存在许多的优化方案,但是这些优化方案都是从评价结果的数据入手,通过处理数据来去除不利因素。与这些传统方法不同,本文从评价系统最基本的环节―评价问卷入手,评价问卷结构,从而从根本上优化系统。我们以武汉某高校的评价系统为例进行研究。武汉某高校的教学评价系统如下: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调查问卷为:
1. 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勤勉、为人师表
2. 教师授课精神饱满、富有激情
3. 教师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
4. 教师严格遵守上、下课时间,无随意调(停)课现象
5. 教师备课充分,教学内容充实
6. 教师对教学负责,能认真批阅作业,指导学生学习
7. 教师精心组织教学,讲课条理清楚,并结合学科发展,介绍最新成果
8. 教师课堂讲授语言表达流畅,板书规范,能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9. 教师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
10. 对该教师授课满意度
对于每个指标有由好到差共5个选项。然后再用加权法处理分值,得到老师的得分。
从这个评价系统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考虑到同一个老师代不同的课程,由于课程难度不同,学生对老师的评分也不相同,但是现行的评价系统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这使得评价结果不尽合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应当采取措施消除这些不利因素。
二、调查问卷的优化
调查问卷要能客观地反映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指标,这样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才是全面的,那么怎样评价一份问卷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全面呢?我们采用了聚类分析法把问卷分类。从整个教学过程分析,一份完整的问卷应该包含四类问题: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学生的主观感受。四类指标在十个评价指标中各占有一定的权重。首先,使用极差标准化公式把权重值标准
dij表示第i类指标和第j类指标的欧氏距离,m表示评价指标的个数,Xik表示第个评价指标在第i类指标中的权重,Xjk表示第个评价指标在第j类指标中的权重。
欧氏距离计算出来以后,我们就等到一个如下表所示的距离矩阵:
通过比较距离,把距离较近的指标归为一类,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分类情况:
指标1,2,4为一类,指标5,7,8为一类,指标3,6,9为一类,指标10为一类。但是此时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属于哪一类,于是我们计算各类指标的平均权重。平均权重最大值所在的类即为本类指标所属的类别。例如;我们算得1,2,4在教师的教学素养这一项的平均权重为6.67,在教师的授课内容一项为1.33,在教师对学生的教导一项为4.33,在学生的主观感受一项为3.67。指标1,2,4在教师的教学素养这一类中平均权重最大,故指标1,2,4归为教师教学素养这一组。用相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算出指标5,7,8可以归为教师的授课内容这一栏,从而算出指标3,6,9为教师对学生的教导,指标10为学生的主观感受。我们发现体现学生主观感受的指标只有一个,这显然不能反映学生打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比如同一个老师代了几门不同的课程,而这几门课程难度相差很大,那么老师的得分可能也相差很大,再比如某个学生对老师的印象特别不好,那么他给老师的评分可能很低,而这无关于老师的教学质量,对老师的评价有失公平,于是我们在“学生的主观感受”这一类增加两个指标,分别计为指标11:你认为本课程的难度如何?指标12:老师在你心中的印象如何?评价指标由原来的10个变为12个。新增加这两个指标以后,评价问卷的结构更加合理了,更能反映评价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有效性。原有的评价问卷就没有反映这些问题。
三、总结
现在有许多关于评价系统的优化方案,它们有个共同点,就是都从评价的最终数据着手,对数据进行处理,来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行,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些不理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和优化措施,即从评价问卷出发,运用聚类分析法把原有问卷分类,找出问卷不合理的地方,再加以改进,这样从根本上排除了一些影响因素,使问卷更加合理,从而增加评价分值的可信度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