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综合运用平时所学的语文知识,促进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一、立足文本,拓宽内容
综合性学习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性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即,语文综合性学习姓“语”。在拓展文本内容时,要从文本自身的特点出发,都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
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怎么沟通、拓展,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在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大自然的文字》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1)学了课文后,你对课文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很快,学生将兴趣点集中到课文的主体部分,体验到大自然文字的神奇。(2)结合目前环境状况,搜集相关资料,探讨如何保护环境?有的说要亲自出发,先看个虚实,再探个究竟;有的说去请教长辈或专业人员问个明白;有的说拍摄图片,形成文字,给环保部门提建议……课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问的问,查的查,做的做,写的写,很快便有了答案——“废水处理器”“快速吸尘机”“红领巾义务轮值岗”等在他们的笔下诞生了。看来,同样的教材,课内课外的协调,开发内容的安排,适度的处理都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契机。
二、根植于“语文”开发形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要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立足于“语文”,如,在教学《登鹳雀楼》时,除了学生有感悟地诵读诗歌,自主解读诗歌含义外,我还穿插安排了这样几项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业)。
1.课前请学生查找关于诗人王之涣的资料自读诗歌,以期收集、查找资料。
2.(在理解写景的诗句中,出示一幅红日西沉、江河归海的登楼观望图。)请学生观看画面进行景色描述。继而让学生评价体会诗歌的形象美和简洁美,以期体验、探究语言表达功能。
3.运用“更上一层楼”进行课堂说话练习。
4.交流王之涣的其他几首诗,让学生练笔,赛背诗,以期拓展、积累。
这样的设计侧重于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着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落实综合性作业
设计、落实实践性作业,是实现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应在开学初依据学情列出计划、做出科学安排;实施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引导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去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课外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都能得到强化和提高。在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后,我设计了如下的“自助餐”式作业。
1.背诵、默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夏天的景物还有哪些?请写一写你眼中夏天的景色。
4.课外选读杨万里的其他诗歌1~2首,并背一背。
5.选读一两首描写夏天的诗。
6.给诗歌配一幅画。其中1、2为必答题,3、4、5、6为自选题,任选一题或两题做。
在教学《草船借箭》后,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背景,全面理解文章的内涵,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3~5人合编一张有关“三国”的小报,一周后,学生交上的小报内容充实、形式各样。有“人物介绍”“三国成语”“三国歇后语”“精彩故事”“人物评说”等许多小栏目。
除此之外,我还经常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文安排不同的作业。如,学过按方位顺序写的《三味书屋》,游记类《记金华的双龙洞》后,布置一些绘画作业;学过实践性强的《皮球浮上来了》后,布置一些手工制作作业;在识字学词教学中,布置一些谜语作业等等。
总之,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观察、感受、综合表达、人际交往、收集信息、组织筹划等综合能力。教师只要善于捕捉时机,用好各种课程资源,就一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合沟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