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念军
〔关键词〕 新课程;观念发展;学生;师生观;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8—0051—01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改变旧模式,创新思维,改革教育理念,培育新型人才。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方面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观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新旧课程的本质区别就是理念不同,新的课程理念是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而走向全人的教育。而旧课程理念中注重个别学生知识的获得,而忽视其它。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其区别之处。首先,着眼学生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其次,面对每一位学生。在应试教育体制中,教师的目光定在了少数“双优生”身上,忽视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新课程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认清优势,开发潜能,培养特长。再次,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新课程更应重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转变观念:形成新的师生观
(一)形成新的教师观
传统的教师观认为要传授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容器;教师传道学生听道。这些观念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
1.教师要终生学习。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度加快,我们要教给学生全新的观念,就必须要坚持学习,更新观念,拓展知识,制氧才会适应新的教学任务。
2.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第一,教师要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教学资源,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第二,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发现,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第三,教师要与学生一起交流,寻找并分享成果,教师是学习活动中平等的参与者。
(二)形成新的学生观
新的课程教学活动中,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念。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极大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学生间的交流是平等的,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认识与感受。
2.学生要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参与学生活动时,教师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独立学习时间,创设教学情境。
三、创新教育:有益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传统教学中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的局面。而新课程教学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应采取有效措施。
(一)实施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第一,注重课前语文知识的积累。在合作学习中,没有知识积累的学生只能充当听众和观众。有效的课外阅读,丰富了知识,并为课堂合作学习提供了学习的保证。第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没有民主和谐就没有合作学习。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第一原则,“亲其师,信其道”也说明了这一点。第三,要有明确、可行的任务。教师在问题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富有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供学生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笔者尽可能提出一些关于主题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方法的使用等方面的问题,而对于课文背诵之类的问题则采用别的方式。
(二)改革作文教学——释放学生心灵,放飞学生想象
传统教育中作文的“假、大、空”话满篇,“三股文”盛行,束缚了孩子们五彩的心灵,折断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为了转变这样一种状况,尽快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笔者做了以下一些尝试。1.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阅读可以五花八门,采取各种手段,涉猎各类知识,搜集大量材料,学习前人、贤人的著作,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2.作文要敢于创新。在文章选材方面要选择自己想写的,会写的,敢写的内容,以真实、新鲜、奇特为标准进行取舍,使文章有新鲜感。3.尝试创作论文。让学生尝试创作论文,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问题,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新课程的实施任重道远,只有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的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认真总结,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有益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才能为祖国的明天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