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明 杜富文
“卢老师,你看看我的苹果园是怎么回事?同样4亩地的收入跟别人家比怎么差得那样远?”“你的果树修剪不科学,明显肥料供应不足。”近日,泾川县王村镇中塬村农民郭喜平总是缠着泾川职教中心的卢玉堂老师问个不停。
泾川县职业教育中心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现有各类学生5767人,教职工195人。开设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畜禽养殖技术等13个专业。近年来,该校着眼国家政策寻求契机,探索出了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建设的有效模式,为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学历的新型农民搭建了广阔平台。
着眼国家政策,寻找解读课题新契机
泾川县职教中心抢抓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着力强化基础设施,积极创建品牌专业,持续优化师资队伍,全面实施精细管理,强化招生就业工作,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努力提升质量效益,四年迈出三大步,实现了“校区迁建——省级重点职校——国家级重点职校”的历史性巨变,办学品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迁建巨变凝聚着党政的支持,更蕴含着人民的期盼。如何进一步将农村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强化服务、回报党和人民,这是泾川“职教人”面临的新课题。泾川县职教中心主任赵博琼告诉记者:“学校调研发现,受传统观念、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社会环境、市场导向等因素的影响,县域内部分青壮年农民文化层次偏低,法律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发展农业产业的信心不足,经营农业产业的技能欠缺,增收无“能”,致富无“路”。这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这一实际,促使我校领导班子必须认真解读又一全新的课题——丰富职教育人内涵,强化职教服务功能,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助推市县经济发展。”
国家的职教政策,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赋予了农村中职校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为泾川职教人解读全新课题提供了重大契机。于是,学校决定抓住这一重大契机,在做大做强11个工科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办学模式,开展面向农村、面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在涉农专业建设上做出新的探索。
盯住富县产业,增设培养农民新专业
泾川县是传统的雨养农业大县,是省上确定的果品大县、牛羊大县、蔬菜大县。绿色果蔬、畜牧养殖、地方工业、特色旅游、商贸物流是县上深度开发的五大产业。学校根据县上深度开发产业的需要,结合本校农业类专业师资储备优势的校情实际,决定增设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和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两个新涉农专业,对志愿接受农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按教学大纲实施教学,使他们通过三年的学习实践,掌握经营农业产业的专业技能,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卫生与健康常识,了解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并获得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和相应专业的技能等级证书,成为“技能+学历”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遴选产业强村,设点办班招收新学员
为了确保涉农专业建设组织到位、职责明确、实施有效,学校组建了由中心主任负总责、一名行政成员专管、全体班子成员分班负责、相关专业教师参与的涉农专业工作队伍,制定了教学计划,分解了招生任务。全体工作人员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分赴全县各个乡镇,进行招生宣传,调研产业布局,了解农民意愿,遴选设点村社。最后选定了一批经济比较发达、产业形成规模、农民热情高涨、乡村领导支持的村作为教学点。2010~2011学年度,在玉都镇、丰台乡、红河乡等9个乡镇的19个村,设置19个教学班,其中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班16个,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班3个,招收了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的农民学员1176人。2011~2012学年度在窑店、飞云、城关等8个乡镇的17个村设置教学班17个,招生1630人。涉农专业招生人数连续两年突破千人大关,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为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强化职教服务“三农”功能平添了新的元素,增强了泾川职教人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信心和决心。从此,泾川县职教中心在服务全县“三农”发展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全新的办学模式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深入田间地头,传授经营产业新技能
根据教学点分布零散、学员农活较忙、不便集中授课的实际,学校决定打破空间界限,走出校门,办没有围墙的“大职教”。抽组本校专业教师,聘请县果业局、蔬菜办、畜牧局专家,利用农闲时间送教下乡,轮流授课,将村小学或村会议室作教室上专业理论课和公共课,在教学点的优质果园、蔬菜大棚、牛棚猪舍上产业技能实训课。
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学点产业优势确定教学重点,提前写好教案,制好课件,持案授课。课堂教学环节齐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组织教学,清查到课人数;有课堂提问,启发学员思考质疑;有当堂训练,引导学员讨论交流;有技能实训,指导学员进行技能训练;有作业批阅,有小结考试,全面测试学员知识技能学习情况,并评定学业成绩。
学员们上理论课都能认真听讲,抄好笔记,做好作业。在实践课上,都能按专业教师指导步骤认真实训,遇疑难技术问题能及时向老师请教,考试时都能认真答卷。
由于班级组织管理到位,教师教学过程规范,学员学习环节落实,涉农专业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每学期末的考试考查很少有不及格的学员,每个学员都学到了一定的相关专业新理论和经营产业的新技能,守法用法、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意识进一步提高,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观念进一步增强。
实行“四免”服务,力使学员学习有保障
为了解决涉农专业学员的经济困难,使他们“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三年后顺利毕业,学校对每位学员免收学费,还免费发放所开专业的课本一套以及学习用具。其中2010~2011学年度全学年累计投入资金38万元。2011~2012学年度投入资金16万元。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超过60万元。
学校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克服自身经费困难,对学员实行“四免”学习服务,解除了学员后顾之忧,把党和国家的扶持送到了学员的心窝里,把学校的关爱送到了学员的家門口,学员们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个个笑逐颜开。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国家和学校的期望,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力争按期圆满毕业,当一名合格的中职“学生”。
典型引领产业,彰显涉农职教新成效
自2010年涉农专业教育开办至今,学校先后在全县12个乡镇36个行政村建立了36个涉农专业教学班,受训农民达3430名。以送教下乡为教学方式的涉农专业教育教学,为广大农民学员送去了经营产业的新信息、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送去了法律知识、惠农政策、文化理念,使学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经营产业的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涌现出了许多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先进典型。
玉都镇李胡村栽培苹果树1000亩,康家村栽培苹果树1000亩,果树产业显现出了规模经营的态势;王村镇向明村温棚种植蔬菜初具规模,每棚年收入上万元;罗汉洞乡三山村党支部书记吕爱军,经过培训学习,掌握了肉鸡饲养管理技术,养殖肉鸡2000多只,年收入过万元……“由于县职教中心教师对我进行了果树养护知识培训,并到我的果园进行指导,我今年3.5亩苹果园收入5万多元,平均每亩地比去年多收入了两千多元。”飞云乡元朝村一个村民高兴地说。这些先进典型,对加快涉农专业教学成果转化、加速果蔬畜牧产业规模发展和深度开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了涉农职教的新成效。
“职业教育要树立‘大职教的办学理念,职业学校的目光不应该只盯在应届毕业生上,职教的阳光应该照在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身上。我们将进一步瞄准富县产业设置专业,加强培训,提升教师素养,研究解决涉农教学重点难点,提供惠民服务吸引生源,遴选产业强村设点办班,深入田间地头传‘经送‘能,配合‘双联发展地方经济,努力提高涉农专业教学服务‘三农、培育新型人才的质量效益,为实现市县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泾川县教育局局长赵晓春信心满怀地告诉记者。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