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与经验

2017-07-14 08:55史刚平
农家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流域开发模式治理

摘 要:多年来,泾川县始终坚持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全县梯条田面积累计达到29883.03hm,林草覆盖度达到37.13%,治理程度达到82.4%,粮食产量达到16.57万t,年果品29.85万t,人均可支配收入7533元。建成了旅游观光开发、果园建设开发、林下养殖等治理开发模式,笔者认真总结出全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四种成功经验以及三种开发模式,为今后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开发模式;泾川县

一、泾川县概况

泾川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总土地面积1409.3km,水土流失面积占98.6%,总耕地45283.13 hm,泾、汭、黑、洪、蒲5条河流贯穿全境,有大小沟壑2480多条,县域内山岭交错,梁峁起伏,全县地形总体为4条残塬和4道川谷,农业生产耕作条件差,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群众生活相对贫困。

二、治理成效

通过多年集中治理,县域内林草面积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强度进一步减轻,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高,人居环境赏心悦目。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美丽乡村建设大见成效。资料显示,止2016年底全县梯条田面积累计达到29883.03hm,林草覆盖度达到37.13%,治理程度达到82.4%,粮食产量达到16.57万t,年果品29.85万t,人均可支配收入7533元。一是就地拦蓄径流。年拦水1249.19万m,拦沙227.34t, “三跑田”变成了 “三保田”,避免了土壤养分的流失,同时减少入黄泥沙量。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压缩粮食播种面积,提高果品面积,栽植红富士苹果21646.67hm,使果粮比例达到1:1.09,趋于合理,土地產出率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三是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增强。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提升广大群众科技文化意识,自农发水保项目实施4年以来,全县共有人3100人(次)参加了各种科技培训,文化娱乐已不再是城市人的专利,以党原镇高崖村、玉都镇下坳村、太平乡阴坡村、高平镇任家寺村为代表的一大批美丽乡村初步建成,成为新时期人民生活的新靓点。

三、主要经验

1.以防治水土流失为重点,多措并举,加快流域治理进程。

一是泾川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始终把水土保持工作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一件大事来抓,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展开水土保持“接力赛”,保障了规划方案的连续性和政策的稳定性。二是实行技术承包。推行领导包片,技术人员蹲点工作方法,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吸纳、鼓励民间资金治理开发“四荒”资源。

2.以项目建设为支撑,集中连片,突出规模治理效应。

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规模化推进,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提高资金效率。2010到2012年连续3年党原镇唐家村6个村民小组作为1个小流域,通过《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项目》实施,全村实现了梯田化,人均基本口粮田达到2.03亩,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3.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突出特色,流域治理效益大幅提升。

(1)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开发模式。以农业资源、农产品、田园风光为基础,创建 “小流域综合治理+旅游业”性质的生态旅游模式。田家沟小流域经过20多年的治理开发,已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凤凰沟小流域正在培育园林绿化树种、花卉、农家乐、开挖鱼塘,建设了垂钓区,现已初具规模,将成为泾川县新的旅游观光区。

(2)梯级开发水保设施模式。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水保产业优势。一是大力发展梯田果园,积极推广苹果、柿子、核桃为主的梯田果园,培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统计,全县至目前共栽植红富士苹果21646.67hm,建成了以太平到窑店的南塬果业带,以党原、玉都、丰台为主的北塬果业带、以王村四坡为中心的中塬果业带。苹果已成为群众发家治富的主导产业。二是开发淤地坝工程,提高水保工程利用率。田家沟坝系中1#骨干坝以租赁的形式承包给个人进行养鱼开发,投放鱼苗2万尾。

(3)推广林下种植、养殖立体开发模式。

①林禽模式。在刺槐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在周边地区围栏,养鸡。在林地建立禽舍省时省料省遮阳网,投资少;远离村庄没有污染,环境好;林地生产的禽产品市场好、价格高,属于绿色无公害禽产品。全县建成了太平乡何家、飞云乡坡头等林下养殖示范点52处,养鸡69万只。

②林药、林菜模式。按照立体种植、合理间作、高效开发的思路,以立地条件好的林地和新幼果园为重点,组织引导以柴胡、白芍、板蓝根等药材,茄子、西红柿、辣椒、白菜等蔬菜进行林药、林菜间作种殖,多方增加农民收入。年种殖药材0.5万亩,蔬菜1.8万亩。

(4)突出水保行业特点,整体开发,推进扶贫开发有序开展。按照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精准扶贫精神,以及国家开发式扶贫方针要求,泾川县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甘肃省泾川县高太项目区2013年项目吴家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实施后,新增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50km,其中修筑梯田216hm,营造水保林34hm,修筑谷坊7座,水窖11眼,配套生产道路11.34km。林草覆盖率由51.5%提高到53.7%,治理程度从58.3%提高到74.5%,水土流失彻底得到控制,人均基本农田由0.04 hm提高到0.13hm;增产粮食21.06万kg,增加产值51.19万元;太平乡阴坡村修通硬化通往高平镇集市路1条长2.1Km,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难问题;结合扶贫开发,全村修建移民安居小康屋21户,蔬菜大棚32座、舍饲牛棚16座等富民工程,从根本上实现了“挪穷窝,拔穷根”,加快了全村脱贫致富步伐。

参考文献:

[1] 2015年泾川县统计年鉴.

[2] 赵忠辉.集体林权制度改度后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 .中国科技投资,2013,(31).

作者简介:史刚平(1973-),男,水利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小流域开发模式治理
建昌县兴隆沟小流域治理项目效益分析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浅谈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优化策略
邢台微营销市场前景与开发模式研究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