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明
一、课题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11条中明确规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因此,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实现教育的优质化为终极目标,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作为实验的指导,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研究目标
1、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目标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一个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初步掌握检索信息和积累信息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校园网或因特网里查阅语文的有关信息的能力。比如通过网上浏览了解有关作品的作者和背景资料,进行相关文章的扩展阅读,或是学习有关的语文知识。
2、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指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合作精神。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语文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式阅读与写作。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语文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较强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科研型语文教师,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四、研究成效
(一)该项研究对学生语文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我校经过实验后,实验班在语文课堂和质量检测中的比较数据: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从教学过程来看,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我们的教材中,课本提供的只是文字符号和一些静止的画面,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符号不容易产生兴趣。而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语文课堂中,它可以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或丰富直观图形动画等,使学生大开眼界,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表现欲望被激发并得到满足,而学习内容所自然形成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只有在深入学习后才能得到更充分、更出色的表现。因此,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同时多媒体能为学生创设一种优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逼真的画面,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之中。通过日积月累,学生学习语文越来越轻松,成绩自然提高的很快。
(二)该项研究对教师语文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教师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备课上,从而更深入地鉆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2、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在实验过程中,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老师们树立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也逐步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3、科研素养得到了提高。通过课题研究的推进,推动师资建设,我校教师撰写论文、案例的积极性高涨,向各类刊物投稿、参与教学论文评比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存在问题
在实验中我们也体会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所遇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难题是可以利用进行教与学的网络资源的匮乏和教师观念的改变后课堂教学实践的难以落实等问题。另一个方面的困难是教师虽然观念改变了,但是到课堂上去进行教学又遇到了具体的困难,除了传统的教学习惯难以一下子彻底改变之外,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知识、网络技术等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操作能力、日常维护、常见故障维修、网上信息的通讯等方面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沭阳县潼阳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