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体育资源引入学校体育课堂的意义及途径

2013-04-29 10:25:38王永强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民俗体育

王永强

民俗体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特有,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之中的一种娱乐性、集体性和传统性的体育文化活动。中华民族传统民俗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瑰宝。我国丰富的传统民俗体育项目,既具有很好的健身功效,又有着很强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然而,在我国近现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强势介入,我国传统民俗体育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尤其对于青少年一代来讲,时尚新潮的西方体育文化受到热捧,而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民俗体育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忘。我国传统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迫在眉睫。在世界文化大发展、各国文化相互影响的背景下,对于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民俗体育文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民俗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课堂,不仅能促进民俗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利于民俗体育更加规范和科学地发展。民俗体育只有引入学校教育系统中,才能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有利于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发展素质教育。

一、民俗体育资源引入学校体育课堂的意义

1.有利于中华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俗体育既包含着某种运动项目,同时也代表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特征。因此,中华传统民俗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仅是运动项目的推广,更重要的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学校是系统化、正规化和专门性的教育场所,学校教育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可控性,能够弥补民俗体育在自然发展中受客观因素影响所产生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不足,因此在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体育可以通过挖掘整理将民俗体育项目有选择地引进到体育课堂,纳入到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中,并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竞技体育比赛以及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等方式,把民俗体育项目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其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学习兴趣,推动民俗体育在青少年学生中的传承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民俗体育的一般传承方式,实现民俗体育项目的科学化传承和发展。

2.有利于丰富学校体育课堂内容,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大多数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得到不断扩充和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具有特色、基本合理的体育课程体系。常规体育项目中的球类、武术、健美操、游泳等得到进一步普及和发展,深受学生喜爱。同时,国外现代体育项目也纷纷引入到学校体育课堂中来,如街舞、跆拳道、瑜伽、轮滑、攀岩、定向越野等,这使得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然而,相比之下民俗体育项目还是较少,内容还不够丰富,形式不够多样,缺乏地方特色。民俗体育项目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具有独特的健身和养生功能,它不受年龄、性别和体质等条件限制,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掌握。目前,一些民俗体育项目已经走入学校体育课堂,如毽球、空竹、舞龙、舞狮等,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在民俗体育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意向选择喜爱的民俗体育项目,在学习和掌握民俗体育项目技术、技能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而且可以培养其坚毅勇敢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在学校体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将民俗体育引入学校体育课堂,不仅可以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增加学生锻炼项目的种类和数量,对单一的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有益补充,还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激发锻炼的热情,使学生能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最终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3.有利于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民俗体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它不仅仅表现为一种体育活动形式,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形态。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观念、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又是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着校园体育文化的品位。民俗体育项目大都要求参与者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如舞龙、舞狮、毽球、拔河等,这种集体参与、相互配合的民俗体育项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促进其相互鼓励与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对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行为模式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民俗体育文化能够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和竞赛等形式对学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条件和优势,通过有目的、创造性地编制民俗体育资源课程内容,积极促进民俗体育运动项目在学校中的广泛开展,推进民俗体育文化融入学校体育文化的进程,进而丰富学校体育文化内容,促进校园文化的全面发展。

4.有利于学校节约体育经费

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方式,使得各学校只重视智育和德育,而忽视了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是长期困扰学校体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尤其在中西部少数民族比较集中、民俗体育文化深厚的欠发达地区,场地、器材设施严重不足,远远未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要求。许多地区的学校财政预算虽然明确注明了体育经费的数目,但在实际操作上却挪作他用,真正投入到体育方面的经费与财政总投入相比微乎其微。体育经费投入不足满足不了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相对于竞技体育项目而言,民俗体育项目对场地和器材等条件要求不高,具有投入经费少、重复利用率高、简便易行、随地可练等优点。因此,学校可利用本地区的民俗体育资源优势,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民俗体育项目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这样,既能传承和发展民俗体育项目,又能弥补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减少学校财政负担,促进学校体育和谐健康发展。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学校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阶段,而且也是建立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时期。民俗体育项目所具有的趣味性和简便易学的特点,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学生利用学校阶段的体育学习,可以熟练地掌握传统民俗体育项目的运动方法和技巧,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使學生自觉地参与到民俗体育项目的活动中来,进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可以使他们在走入社会后,仍然能够利用业余时间,继续自己已经掌握的锻炼项目,积极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因此,民俗体育资源引入学校体育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发展终身体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民俗体育资源引入学校体育课堂的途径

1.加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促进民俗体育资源开发

为了使民俗体育尽快融入学校体育课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学校在深入开展体育课程改革时,应该积极调整学校体育课程计划和安排,增加民俗体育内容,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把民俗体育资源引入到学校体育课堂中,并制定出详细、具体和特定的民俗体育课程建设方案。各学校应对民俗体育能够融入学校体育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在课程计划、课程安排以及教科书指定和使用等方面对民俗体育课程有所倾斜。只有这样,才能使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得到不断发展。

2.利用地域优势开展具有特色的民俗体育课程

我国疆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理环境、社会条件和生活习俗,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南人擅游,北人擅骑”是我国民俗体育地域性差异的具体表现。如:以狩猎为主的民族形成了“叼羊”、“骑射”和“摔跤”等民俗体育形式;以农耕为主的民族形成了“抢花炮”、“打草球”、“舞龙”和“舞狮”等民俗体育形式。同一个项目又有南北之分,如舞狮中的南狮和北狮。“赛龙舟”、“珍珠球”等则是渔牧民族的民俗体育形式。各学校应该广泛收集本地区的特色民俗体育资源,结合学校具体实际,发扬传统,勇于创新,借助地域优势开展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形成本学校独特的民俗体育文化特色。

3.加强民俗体育课程开发的相关学术研究

为了民俗体育更好地融入体育教学当中,各学校应加强对学校民俗体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为民俗体育项目引入课堂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学校要成立专门的民俗体育研究机构,借助上级各个体育研究机构的资源,为本校民俗体育研究搭建广阔的学术平台。体育人才培养部门要继续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培养更多从事民俗体育研究和实践的专门人才。要广泛利用各种资源,联合民间的民俗体育人才,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开发和创新,形成适合不同层次学校的民俗体育课程。对民俗体育方面立项课题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从而推动民俗体育研究的开展。

4.加强对民俗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

为了加快民俗体育融入校园,应加强学校民俗体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学校应为体育教师创造更多条件和机会,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民俗体育培训和学习,提高其民俗体育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其次,应增加各学校教师之间、学校教师与民间艺人之间的民俗体育交流和沟通,帮助教师及时总结经验,纠正不足,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应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成立学生民俗体育协会或社团,由专业教师定期进行指导和培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民俗体育技术水平,又提高了教师指导和组织民俗体育项目的能力。

5.加大对学校民俗体育的资金投入

资金短缺是制约民俗体育项目在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学校应加大民俗体育的资金投入。学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加大对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民俗体育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做到重点发展优势项目,扶持一般项目,有计划地改善民俗体育课程教学训练场地,增加器材设备。定期组织和开展学校民俗体育活动和比赛,对学校成立的民俗体育社团给予一定的资助和奖励。

6.建立学校民俗体育竞赛体系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已经基本确立,如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比赛等已经形成计划性的赛事,并日趋完备。但各学校以民俗体育项目为主的竞赛却寥寥无几,学校民俗体育项目竞赛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将严重制约民俗体育项目在学校的推广和发展。各学校应整合现有的有关民俗体育内容,将民俗体育项目纳入学校的综合性运动会,定期举办单项的民俗体育赛事。体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学校民俗体育项目竞赛体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民俗体育运动中来,促进民俗体育资源在学校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在民俗体育引入学校体育课堂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有利的因素,将课内外民俗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内外民俗体育文化氛围,充分彰显民俗体育项目的活力,体现民俗体育项目的教育功能和社会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涂传飞,陈志丹,严伟.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8).

[2] 赵妤,雷世平.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理性思考.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5).

[3] 陈红新.浅谈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6).

[4] 翟会会.民俗民间体育走进校园的活态传承选择研究.体育世界,2010(4).

(责任编辑 张茂林)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民俗体育
冬季民俗节
环球时报(2023-02-10)2023-02-10 17:18:07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民俗中的“牛”
金桥(2021年2期)2021-03-19 08:34:08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民俗节
大众文艺(2019年13期)2019-07-24 08:30:18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魅力中国(2019年40期)2019-01-12 21:16:28
2016体育年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