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才
摘 要:为进一步提升中职学生专业教学质量,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施要领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俗话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职业教育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较有创意、实效性较强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被誉为近十年最重大的教学改革成果。它是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分工共同完成任务的相互式学习活动。许多研究和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在革新学习形式,丰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流派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小组合作学习法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虽然有其固有的特点,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的大前提下,它的弊端也逐步呈现,而新的小组合作学习法的优势地位也日益得到实践的检验和广大教师的认可。下表为传统课堂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对比。
可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授人以鱼”,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多体现的是“授人以渔”,其特点表现在教会学生的是方法,培养的是能力,因此它的优势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实施要领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分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共同完成任务的相互式的学习活动,它的有效实施需要做好如下事项:
1.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收到预期效果,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是首要任务。合作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
在创设物质环境方面,首先要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场室,以致开展合作讨论活动不影响他人,也不受他人影响;其次要突出合作的主题,给学生配置好合作学习的台凳,同时在位置上要能体现他们的参与角色,要有各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墙和体现团队合作的集体相片,当然交流工具、发言工具、游戏道具也是不能少的。
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合作学习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创设温馨、民主、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是激发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行为产生的基础,是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力量源泉,所以教师在创设小组学习环境时制作小组牌是必不可少的,它包括小组标志、小组成员的集体照、小组共同奋斗的口号和中短期奋斗目标,这样有益于时刻提醒学生该做什么、如何做、做好了没有。其实在制作这些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大家一起共同决策,每个小组已经打好了合作的基础。
2.合理进行人员分工,科学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是锻炼学生团队意识的基本前提。虽然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力高低上千差万别,但在进行人员分组时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为”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每个小组6~7人通常是最合适的:二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一原则有助于实现组内优势互补,组间公平竞争的情形。
按照这两个原则进行人员分组,能言善辩的孩子就可以带动不喜欢说话的孩子,组织能力强的孩子能带动不善组织活动的孩子,不同背景、不同个性的孩子也能通过日积月累在组内得到互补,教师通过引导把他们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同时每个人的短处都得到弥补。通过这一形式上的合作,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都得到提高,这正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精髓。
3.确定适宜的合作学习任务。
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主题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及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都是每节课要阐明的问题,只有这样,合作探究才有正确的目标导向,学生才明确做什么,怎么做。
在确定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明确如下三点很重要:一是学习任务应该是开放的,必须有可以让学生讨论的地方,能提炼出不同的观点,这样才能通过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在这里碰撞,智慧在这里闪光,情感在这里交汇,文化在这里流淌,最终所有的学生才能实现整体的成长;二是合作学习的任务应该是群体性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采取相互交流、彼此接纳、取长补短的方式进行学习,创造一种积极的同伴关系,最终形成由个体单赢转向互惠多赢的局面,因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一个学生的成功,可以帮助其他人同时获得成功,从大家的不同观点中提炼共同的思想,能使小组成员逐渐形成“休戚相关” “荣辱与共”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责任感,增进集体荣誉感以及对同伴的信任感;三是学习任务应该是中等难度的。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能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要让他们通过集体的努力可以达到既定的目标,这样就有益于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得到自我的满足,从而自信心大增,内在动力油然而生。当然,若小组合作中出现问题,未能及时完成任务的,教师应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确保各组的合作学习都能较顺利地进行下去。总之,明确任务有利于教学目标一致,完成任务的步调也可趋于统一,完成教学任务就顺理成章了。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投身学习的源动力,其教学效果不容忽视。若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动”起来,“活”起来。为满足这一需要我们有必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思考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认知事务、归纳观点、升华精神的一项思维活动。因此在课堂上给学生多设计一些思考的问题,给他们充足的思考时间,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慢慢就养成了有根有据地想问题,有条有理地表达思想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提倡学生能说会听。随着思考习惯的形成,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同伴面前敢于说话,小组学习中要容许有不同的声音,它是师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产生思想碰撞的重要方式。另外,学生在讨论中互相交流,有助于共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也是很重要的,学生只有通过听,才能对教师讲授的知识进行吸收和理解,对小组成员发表的意见进行评判和认知。当然,如果学生能够在听别人说的同时真诚地赞美他人,那将是小组合作的更高境界;三是要鼓励学生敢问。敢问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一种表现,敢于质疑不仅是一种胆识,更是一种深入学习的流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亲切和蔼地对待提问的学生,用足够的热情去鼓励质疑的学生,还要用竞赛的氛围或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并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学生表达观点、交流信息,存疑、思辨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尊重、信任和情感交流的场所。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的文化知识会得到丰富,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会得到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5.评价激励使小组学习效果凸显。
著名心理学家史金纳说过:“要想达到最大的诱因效果,你应尽可能在行为发生后立即加以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一个肯定眼神、一个微笑,都将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动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小组学习的成果及时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全班交流评价对小组教学效果的形成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通过全班互评还可以促使个别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班学生的认知成果,能纠正部分小组的原有认知上的不足或错误,当然教师也可顺势利导给予表扬,使学生获取最大的满足,成就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重要。
奖励也是保证小组教学有效实施的一种手段,它有利于激励学生努力去完成学习目标。奖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采用小组计分、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总之,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现自我,激发他们的潜能,共同为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是实施小组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品质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但这种教学方法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否则,就会影响主体性合作教学目标的实现。
1.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切忌形式化。
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快地达到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自主学习,更主动地掌握知识,并非是为了演戏而形式化小组的概念,但有些教师却不假思索地搬过来即用,经常是四个人一组,前排两个学生转过来与后排两个学生凑成一组,针对某个问题讨论几句,然后就转回去,合作学习就此结束。如果仅仅是为了课堂好看而表演一下,是达不到实际效果的,而且合作学习并不是对所有学习任务都适合,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想一想就能解决,就没有必要开展合作和讨论。笔者认为,只有当学习任务超出了个人能够单独解决的能力范围时,合作学习才显得更有价值。
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应悉心照顾到弱势群体。
有些学生因自身个性特点,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往往被动参与,始终作为旁观者,不发言、不作为、不表现,如果教师不加注意,就很难了解这类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使合作学习达不到最佳的效果。为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安排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分工时多进行角色的互换,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内向的学生多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小组的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不断成长。
3.小组合作学习并非是对学生放任自由。
小组合作学习更多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外,教师的启迪和引领作用较之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更为明显,因为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而言更有针对性。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必须对课堂进行整体设计,包括教学内容、学生课前准备、讨论目的及达到的教学效果等,不能陷入盲目、自由的讨论状态,否则,课堂将一片混乱,学习效果无从说起。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形散而神不散”。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育具备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正是迎合这一需求而实施的、被实践证明了的、在课堂教学中确实能收到显著教学效果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反思[J].考试周刊, 2012,(32).
[2]韦 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孙彦波.讨论式教学法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4]王小英.合作学习的历史演进与当代价值及指导要领[J].教育导刊,2011,(1).
[5]张金学.构建探究讨论式教学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1,(23).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