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多棱镜:“监视帝国”是怎样炼成的

2013-04-29 00:44宿亮
党员文摘 2013年8期
关键词:美国国家安全局监听棱镜

宿亮

“神秘迷宫”

如果不是爱德华·斯诺登——这位美国中情局前雇员的爆料和出走,或许,在习惯了谍报暗战的世界,隐秘的、悄悄的“棱镜”项目并不会激起如此轩然大波。

以“监听全球”为决策参考的美国,类似“棱镜”的项目还有多少?而围绕这一次“棱镜”项目曝光后的各方角力,也正如一面棱镜,映衬出的是另一个光怪陆离,或者如中国网友所言“贼喊捉贼”的美国。

马里兰州米德堡距离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大约16公里,美国国家安全局总部就坐落在此,其戒备森严的大楼被称为“神秘迷宫”。在表面平静的氛围中,这里每天“暗流涌动”,不断汇总情报机构从全球搜集的信息并进行分析。而这一机构也是爱德华·斯诺登口中那个“棱镜”监视项目的始作俑者。如今,“棱镜”一出,美国国家安全局这个习惯了“低调”的机构正被推上前台。

连日来,斯诺登像古希腊故事中的潘多拉一样,揭开了米德堡这个“魔盒”掩盖多年的盖子,让美国这个早已被塑造成秘密监视大国的真实一面暴露在民众面前。

与互联网公司达成“情报默契”

名义上,美国国家安全局是国防部的下属部门,但与其他类似机构不同,该机构不受政府行政部门的约束,可自行雇用人员并开展情报搜集项目,各类聘用人员不下16万人。就本质而言,国家安全局是直接向总统负责,向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供情报服务的机构。

一些媒体判断,美国国家安全局集中了从语言学家到数学家在内的各类分析人才,能够迅速就情报价值作出判断,在监控全球目标上领先于西方其他国家的情报机构。也难怪这里的工作人员自诩:“我们相信上帝,我们监视其他所有人。”

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棱镜”能够进入包括微软、谷歌、脸谱、苹果等美国多家信息技术巨头的服务器,搜集用户的浏览记录、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在线聊天记录等个人隐私文件。换句话说,全球个人电脑在某种程度上都成了美国的“情报终端”。

在一份41页的幻灯片文件中,美国国家安全局宣称,由于全球互联网主干“基础设施”都在美国,所以美国在情报搜集领域具有“先天优势”。换句话说,以微软、谷歌和脸谱为代表的互联网基础服务都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监视目标的渠道,而这些大型跨国公司在美国情报机构眼中,无非是些“下属机构”罢了。

打造巨型黑客组织入侵他国

随着“棱镜”事件的不断发酵,美国国家安全局更多隐秘监听手段和项目正曝光在公众眼前。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此前报道,在美国国家安全局办公大楼内部,有一个与其他部门相互隔绝,由特警把守的秘密部门,多年来一直从事入侵别国电脑和通讯系统的黑客行为。这个部门被称为“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

“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成立于1997年,名义上是基于网络的情报搜集机构,分管针对敌对国家的识别、监听、渗透和情报汇总工作。实际上,这一机构就是电脑“黑客”团体,一直从事侵入他国境内电脑和通讯系统的网络攻击,借此获取有价值的情报。

《布隆伯格商业周刊》先前采访多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美国官员报道,“定制入口办公室”每小时能够自动获取2千兆字节的信息。

为了维持这一机构强大的情报搜集能力,美国国家安全局雇用了总数超过1000名的“黑客”、情报分析师、目标定位专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计师以及电子工程师。其中,一个被称为“通信网络技术部门”的小组,由600名网络监视人员组成,全天候监测目标电脑和通信系统的运作。一些分析师估计,“定制入口办公室”多年来已经侵入数千台外国电脑。

另外,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工作人员还包括3万名在美国及海外为该机构工作的军事和非军事人员,以及2.5万名负责对军事机构电话、电波信号以及雷达进行监听和拦截工作的人员。

打着反恐旗号为监听开出“通行证”

美国政府的监听行为从严格意义上看已经违宪。不过,就政府的监听行为,美国民众更多体现的却是一种复杂的心态。民意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美国人对于国家安全局“棱镜”等监听项目持支持态度。支持监听的民众比例与以前相比有所增加。

一些国际政治分析师认定,这种现象的产生与“9·11”恐怖袭击密切相关。

事实上,从“9·11”事件发生之日起,不少学者就断言,这一发生在美国本土的恐怖袭击将彻底改变国际政治格局和公众对国家外交政策的看法。“9·11”之后,美国政府的政策走向趋于保守,以反恐为名在海外发动多起战争。“反恐”一时间成为美国政府屡试不爽的“通行证”。在监听领域,民众对恐怖主义行动的担忧,也从另一方面给予政府过多权力。

《纽约时报》2005年曾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在没有经过最高法院法官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依照总统的指令,监听美国公民与国外方面的通话。

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随后发表电视讲话,承认监听电话行为,但辩解称,这一行为之所以产生,是因“基地”组织势力并未完全肃清,完全是“为了国家的安全”。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马修·艾德研究美国情报体系长达25年。他认为,之所以美国历届政府都对这种有违美国宪法和法律的监听手段听之任之,是因为美国政府过于依赖监听作出决策,每天上报总统的安全简报中,有超过60%的情报源于监听。

为了限制政府在情报领域过多干预公众隐私和通信企业运营,美国两党先前制定了《外国情报调查法》,并成立了专门负责外国情报调查的秘密法院,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美国民众的权利不受侵犯。但“9·11”后,小布什政府借“反恐”为名,启动了非法的秘密窃听行动。随后,小布什还推动制定了新的法案,为“棱镜”等项目的开展解除了法律障碍。而奥巴马政府去年12月批准这一法案延续,实际上保证了国家安全局在监听的“高速公路”上继续前行。

(王景义、王炜、殷欣奎、张源荐自2013年6月21日《国际先驱导报》)

猜你喜欢
美国国家安全局监听棱镜
分配正义:以弱势群体为棱镜
千元监听风格Hi-Fi箱新选择 Summer audio A-401
大棱镜泉即景
大棱镜温泉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应召反潜时无人机监听航路的规划
基于Mathematica改进双棱镜干涉实验
局域网监听软件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