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巡视制度十年

2013-04-29 00:44王涵张腾刘炜
党员文摘 2013年8期
关键词:巡视组中央制度

王涵 张腾 刘炜

作为中国监察制度的组成部分,巡视制度经历了最初“发现和反映腐败线索”到“扩大范围,检查各地贯彻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执行情况”,再到重点“收缩范围,回归发现和反映违法违纪线索”的过程

今年是党内巡视制度正式施行整整第十个年头。经过十年的实践,党内巡视制度已经绝大部分实现了当初决策层的初衷。

5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明确表示,中央巡视组要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和“苍蝇”。

今后,中央巡视组将收缩巡视范围,巡视重心由“相对全面”回归其最主要的职能:发现和反映违法违纪线索。

实际上,从巡视制度启动时,其工作重心就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从“反贪肃清”到“联合巡视”

1996年1月,中共中央在十四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作出“选派部级干部到地方和部门巡视”的部署,中纪委随后启动巡视制度。

在1996年至2003年期间,巡视制度处于初期的摸索试运行阶段,其自身的建立仅仅为了发现和反映腐败线索,为办案提供服务。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介绍,当时,巡视制度是被不少声音质疑的,主要的问题是大家怕演变成“走过场”。

然而,七年磨一剑,随着巡视制度在实践中日臻完善,中央巡视组所到之处,受到了公众好评。

这一变化,与巡视组的工作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中央巡视组与许多工作都需要保密的中纪委工作组等办案机关不同,中央巡视组到地方巡视的过程向地方群众公开,并且中央和地方媒体也会有相对公开的报道。叶笃初说:“这样使得巡视组有着很高的公信力。”

最终,2003年中央巡视制度正式运行,并迅速覆盖全国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据曾担任中央巡视组第二组组长的祁培文介绍,巡视制度建立之初的几年,发现了腐败分子和一批在廉政上有问题的干部,还发现了一批好的同志,并向中央组织部提出了建议,“同时,我们也为不少官员卸下了包袱,证明了清白”。

“有些地方群众积怨较深,对领导干部的看法难免有些偏颇。这时的巡视组,既要向人民群众介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要调查事实真相,还领导干部一个清白,并尽可能化解矛盾,增强干群之间的相互信任。”祁培文说。

从重点监督到防微杜渐

各个中央巡视组之所以能够如此细致入微地反映许多问题,与巡视工作制度有着很大关系。

叶笃初介绍,从巡视组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方式,就可以看出中央巡视组监督党政高官的清晰脉络。巡视组的工作方式主要有接待信访和约谈官员,除了到被巡视地方的下属地区或单位实地考察了解情况之外,巡视组成员也有权调阅、复制相关文件和会议记录,列席有关机关的会议。

按照惯例,在现有的各个地方巡视组中,每个巡视组会负责相对固定的省级地区,以便巡视组可以持续关注、深入了解被巡视地的情况,了解最基层、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掌握现实问题。

另外,根据实践经验,在巡视中,一般不过多地采用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了解情况。“因为,大家在一起,顾虑较多,很难讲出心里话,更不愿意涉及对某位领导同志的具体评价。”祁培文说。

因此,每到一地,巡视组都会特别注意专门听取查办大案要案的情况汇报,还要查阅有关资料,特别要同直接在第一线查办案件的人员个别交谈,听取材料中没有记载、汇报中不可能涉及的细节,这样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假如涉及所巡视地主要领导的问题,如果是一般性的,经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领导同意后,巡视组会与他们谈话提醒,引起他们的警惕,这样的工作模式也会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避免一些官员走向腐败深渊。

可以说,正是通过这些细致的工作方式,中央巡视组的巡视屡屡收到奇效,在监督制约各地“一把手”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广泛监督到重点反腐

虽然强调防微杜渐,但在过去十年中,党内巡视工作可以说是“战果辉煌”。

在2009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中,巡视监督的内容包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决定的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自身廉政勤政的情况,开展作风建设的情况,选拔任用干部的情况等。

实际上,引起民众关注的是中央巡视组牵出的反腐大案。据报道,陈良宇、侯伍杰、徐国健、李宝金、杜世成、何闽旭等一些高官腐败案件的部分线索,最早都是由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并向有关部门及时反馈的。

据祁培文介绍,天津市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案发,最早就是中央巡视组在与他进行个人谈话时发现的线索。

“当时,李宝金在与中央巡视组谈话过程中的一句‘来天津你们想办什么事儿就找我,市长办不了的事儿我都可以办,让我们很震惊也很纳闷,这个检察长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权力,市长都办不了的事儿他为什么能办?”祁培文回忆说。

也正是李宝金的这句话让中央巡视组成员在脑子里画了个巨大的问号,从而发现了李宝金案的重要线索。最终,李宝金于2006年落马。

2005年,陈良宇案发,同样也是因为巡视组在与上海中层官员的约谈中获得线索。

可以说,近些年来,巡视工作在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战果。巡视制度的确达到了当初建立时的初衷,真正做到了既打“老虎”又打“苍蝇”。

从“文火煲汤”到“对症下药”

倘若说,此前十年的巡视改革更多是“文火煲汤”,此次王岐山针对巡视制度所作的讲话所透露出来的内容,则更像是在“对症下药”。

对于巡视工作,王岐山提出四个“着力点”,包括贪污贿赂、奢靡之风、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等,处处与反腐败直接相连。如何集中于四个“着力点”?王岐山特别指出,巡视工作要关口前移,“下沉一级”,要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进行抽查,提高巡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来自新华社的报道认为,关口前移以及对领导个人有关事项进行抽查,是今年的新动作,尤其是密切联系群众这一环节,巡视组有可能将与一些被巡视地区和单位的退休干部、企业领导以及普通民众进行个别谈话。

“这说明巡视组在发现问题时,主动发现线索,找出隐藏问题,不仅要查出‘苍蝇,更要找出背后的‘老虎,哪怕这样的‘老虎是某省委常委,也不能有掩饰回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成言说。

除了工作内容集中于反腐败以外,巡视制度的其他改革内容,也可谓是在间接回应此前学界对巡视制度公开,以及巡视组应接受监督的吁求。

以巡视组组长“一次一授权”为例。在改革前,中央巡视组组长一般从已离开一线岗位、但尚未年满70岁的省部级(正职)官员中选任,巡视组组长被任命后,一般工作到年满70岁,正式办理退休,才会进行调整。而巡视组组长改为“一次一授权”后,意味着中央每次确定巡视的任务后,再来选定巡视组组长,巡视结束,巡视组组长的任务也随之结束。

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解释,如果巡视组组长任期较长,每年都到同一个地方开展巡视,一些有问题的干部,可能会想方设法对其进行“公关”,改为“一次一授权”后,巡视组长与被巡视地的利益纠葛,可减至最小。

有学者表示,以后,巡视组组长将不再是职务,而成为一项任务,其任命的程序,随之取消。“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引入了竞争机制,任务完成得好的,可以多次担任巡视组组长”。

(金卫东、张源、李云贵荐自2013年5月27日《民主与法制时报》)

猜你喜欢
巡视组中央制度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水利部党组第一巡视组向淮委党组反馈巡视情况
对『 巡视组组长被查』的反思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中央巡视组入驻一行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