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参生
小学生作文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小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能否应用到写作中去的体现,是小学生在语文课学习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尺码,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好差的标准之一。因此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是摆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
对于作文教学,刚开始时,要给予学生一些写作的具体片段,使他们从感性上认识作文是个怎么样子的,他们便可模仿。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观点:首先让他们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留意身边的周围的新事物和国内外的大事,积极参加劳动和校内外活动,同时还要经常读书看报等等,通过这些让他们能在大千世界中识别真、善美和假、丑、恶,获得正确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逐步树立正确世界观。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在我们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里找到富有意义的题材。这就是写好文章的根本问题。其次,写文章要如何做到“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即写好文章。这就与一定的认识能力、写作知识和表达技能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首先让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特别是学好每一节语文课。因为学好各门学科知识,是提高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范文,它能够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并能提供丰富材料,是学生掌握写作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因此,作文其实跟其他创造性劳动成果一样,文章是在实践沃土之上,由作者思维品质盛开的智慧之花。所以我们平时要多读书,多练笔,因为多读书可以帮助我们增进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与认识水平,多练笔可以帮助我们锻炼思维,提高写作的技能技巧。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二、指导观察,积累素材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认为:只有正确解决了材料问题,才谈得到写作技术问题,而要解决材料问题,就必须从观察入手。这说明观察生活是摄取作文素材的先决条件。写作之前,我向学生提出习作的范圍及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找米下锅。或结合阅读教学,开展各种活动,拓宽视野,使学生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
三、抓住重点,突出中心
小学生初学作文时,拿起笔来不加思索,落笔就写,结果平铺直叙,面面俱到,鸡毛蒜皮一起炒,造成中心不突出,重点抓不住,读后没有吸引力,针对这些情况,我着重指导:
1、指导审题。
我对学生讲,一篇文章以一个人体来比喻,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是文章的血肉,中心内容是文章的主体和重点。写文章时,首先要审清题意,弄清中心内容,确定重点,分清主次。在审题时,首先中心内容,确定重点,分清主次。在审题时,首先要找出题目中的中心词。中心词是文章要写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如《记一次学雷锋活动》的中心词是“学雷锋”。凡是文章的重点和中心内容就要写详细,要写得具体生动,细致入微。不属重点的次要部分只能略写或一笔带过。这样读者读后就有主次之分的感觉。
2、指导编写提纲。
一篇作文分几段写,每段的内容应写什么,作者必须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顺水推舟,进一步指导学生编写提纲。《第一次煮饭》这篇习作,我是通过启发式的方法指导学生编写段落提纲的。教师在黑板上命题后,问: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应分几段来写?那段是重点段?这样一启发,全班学生都进入了凝神思索的境界。过了一会儿,教师讲:谁想到谁先说。这时,学生纷纷举手,争相发言。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就步入了作文的路子,基本掌握了作文的方法,学会独立写一篇较好的文章了。
四、指导修改,引导联想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我们知道,每篇文章都是学生辛勤劳动的结晶。因而我们应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地给予指导。例如《参观虎空岩》的写作教学,一位学生中的一个片段这样写道:“走进虎空岩的大门,一块巨大像床石板横在我的眼前。我便跳了上去,啊!好大的石床!管理员叔叔告诉我,这个石板既是革命者的办公桌,也是他们休息的床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天然用具。”对于这段文章,我先给予充分的肯定,文章能通过所见所闻把革命者的处所写具体。但如果能在通过“所想”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就会更美。受到启发后,这位学生马上联想到当时革命者的艰苦条件及困难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下伟大的历史,创造无限奇迹,以及在这儿壮烈牺牲的悲壮场面。我不禁想到:“英雄们,家乡人民以你为荣,家乡人民永远记住你们的功绩!”这样修改,不仅丰富了内容,而且写出了真情实感,突出了中心。促进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
在作文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应扣紧一个“导”字,抓住一个“练”字,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从点滴的成功中获得启迪,树立信心,才能逐步地消除“怕写、厌写”的心理障碍,从而奠定他们“乐写、善写”的心理基础,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素质。
【作者单位:漳浦县霞美中心学校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