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2013-04-29 05:54余秀珠
关键词:柳永变色龙导语

余秀珠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前,学生可能还停留在课间和同学闲聊的话题当中,这时教师通过巧妙设计“开场白”,用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引入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于漪老师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引导他们渐入佳境”。魏书生老师也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会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优秀的导入是一种构思、一种创造、一种智慧的展现,它像一座桥梁,架在学生通向理解课文内容获取知识的必经之路上,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导入的艺术,精心设计巧妙含蓄的导语。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个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一堂课就是教师的一次演出,导入新课是第一幕。如何在第一幕中让你的观众被你的台词所吸引,并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创设情境。“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所蕴含的情境,让他们沉浸于你们所创设的艺术氛围里领悟语言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丰韵。《念奴娇 赤壁怀古》不妨这样导入:每见名山大川,古人必有所感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元丰五年,漫步长江岸边的苏东坡,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情难自已,于是把酒临风,挥毫醉书,就诞生了震烁千古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我们一起来观赏古人笔下的赤壁,聆听古人心灵的独白……这样的导入,自然而然,毫无雕饰,这样的创设,让你乘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

二、巧设悬念,激发求知

“有疑则思,进而解疑”。在导入中,教师如果巧妙设置悬念,学生就会产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迫切心理。通过设计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的问题,就把知识得以产生的“问题”还给学生,帮助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带着教师发出的问题接触课文,学习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可以这样设悬:“《变色龙》是描写动物世界的科幻小说吗?是想象天空神魔的神话小说吗?‘变色龙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借这一种动物来描写一位堂堂的警官”?这个简洁的导语会使学生思路开阔,用心去推敲“变色龙”这一人物形象,触类旁通,领悟作品的精髓。又如可以这样设计《失街亭》导语:“战争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既是常事,可镇守街亭的马谡却为何因失败而被诸葛亮斩首呢”?学生就会寻根究底,思而可解,兴趣高涨。

悬念会使学生有了探究欲望,解疑的过程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梦里寻她千百度”的执著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值得注意的是:设置悬念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故意制造疑难;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逐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故弄玄虚,抬高门槛。

三、运用联系,温故知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语文课本是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又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去获得新知。所以教师在运用新旧知识的衔接来导入新课时,可以从题材、内容、风格、知识点处着手,更好的建构知识系统,这样既可以有效地复习学过的知识,又可以为学习新知识搭建桥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上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时,可以这样导入:在初中时,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雪》,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壮美、瑰丽奇特的自然之景所陶醉,更被伟人涵盖天地、吞吐宇宙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 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

从艺术风格着眼,可回顾风格相似的作品,也可回顾风格迥异的作品。如:教授柳永的《雨霖铃》时,可用小学曾学过的课文李白的《赠汪伦》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离别是文人墨客常写的一个话题,在小学时,我们就学过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今天这篇也是书写离别情怀的,同学们稍加品读就会发现一个明朗豁达,一个哀伤凄切。一篇字里行间激荡着欢笑,一篇却蕴藏着喟叹。为什么反差会如此强烈呢?”李白《赠汪伦》的文风易于把握,与柳永的《雨霖铃》形成强烈的反差。学生从反差处入手,就对柳永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认真品味其诗,通过比较就容易把握他的风格了。

四、活用诗句,点化激情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孕育了许多诗文大家,他们才思敏捷,留下了许多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的名言佳句,教学中若能运用与课文相关的诗词做铺垫,摘用学生较熟悉的佳句名篇,创设一种优美的情境,会立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形象地赞颂了慈母,可以用来导入吟诵慈父情、慈母情的文章,如朱自清表现父子情深的《背影》。又如在讲授《故都的秋》时这样设计导语会更好:“秋天没有春的妩媚,没有夏的热情,没有冬的凝重。秋是个神秘的季节,像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不管何时读,都会别有情味。秋日里,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读到的是壮丽;秋风中,杜甫登高,笔下出现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读到的是悲凉;秋雨中,柳永伤别,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读到的是凄苦;秋夜里,李后主独上西楼,只见残月如钩,梧桐深院,读到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那么本文的作者在《故都的秋》中又看到了什么,读到了什么?”优秀的诗歌莫不饱含着诗人真挚的感情。用诗词去叩动学生的心弦,唤起他们丰富的联想,产生情感的共鸣,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导入方法。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聚拢过来;好的导语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妙用导语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它能诱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吸引着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去开启课堂宝库,在知识库中尽情畅游……

猜你喜欢
柳永变色龙导语
柳永·望海潮
导语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神奇变色龙
阳光
从“柳三变”到“柳永”
本期专栏导语
神奇的变色龙
小小变色龙
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