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2013-04-29 05:41杨秀娟
大观周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问题情境初中数学

杨秀娟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数学教学强调基本概念、知识要点、解题技巧、问题解答的学习,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致使学生不愿、不敢、不会提出问题。因此,应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创设教学氛围、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意识 问题情境

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人才是经济发展、社会发进步的关键因素,而创新能力是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简述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在特定环境中个体主动质疑问题、发现问题,并运用已有知识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疑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困惑、焦虑、怀疑等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驱使学生去思考、探索问题,这就是所谓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精神。[1]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与技能培养,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启发学生发现、思考和探索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让学生在问中有思、问中有疑、问中有求、问中有获。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面临的问题

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要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变得中规中矩,成为听从教师安排、接受教师指导的学习者,“都听懂了”、“都学会了”成了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导致学生年级越高、年龄越大,越缺少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越少。[2]

传统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答案、轻探索;重知识、轻实践,忽视了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学者讲道,古代讲究做“学问”,而现在学生只会“学答”。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不愿意、不敢于、不善于提问题。具体而言:长期的填鸭式教学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使学生养成了不提问题的习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模式下,教师威严有余而和蔼不足,学生有疑问也不敢提,也有学生怕提不恰当问题伤到自尊,久而久之淡化了问题意识;提问不仅要克服心理障碍,还应开拓思维、深入思考,这些对学生素质都有较高要求,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往往不具备这样的素质。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因而,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树立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将学习的舞台还给学生;应学会聆听,鼓励学生异想天开、质疑问题,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3]有些学生胆小怕说错,不敢发言,这时教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对学生的发问要耐心解答,正确引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对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讽刺或挖苦学生,而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 树立问题意识。

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意识、创新精神。传统教学中的提问多是老师问、学生答,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质疑问题的方法,如在知识的产生点找问题,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发现问题,在知识的结合点发现问题等。有些教师认为,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问,就一定要让学生解决所有疑问,学生“全都懂了”之后,教师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数学教学不是“以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结束的,而是“以问题开始,解决问题并发现新的问题”结束的。

(三) 创设问题情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带着好奇心、求知欲去学习,才能将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设置悬念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重要方式,将“悬念”放到课堂开始,学生会集中精力听课,努力探究问题;将“悬念”放到课末学生会带着问题预习内容,从而把握问题的来龙去脉,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如在學习“解直角三角形”时,可以设置悬念,“你能不能不上山测量山的高度?能不能不过河测出河的宽度?”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新课。

(四)开展实践活动。

学习过程是一个实验探究的过程,离不开问题的参与,否则就无法探索与思考。数学不仅是思维科学,而且是实验科学,数学公式、定理、公理等都是在实验探索中提炼、概括、总结出来的,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总结,找到数学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联系。[4]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就可以让学生反复实验,探究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分析三角形内角和180°的原因;学习“圆周角定理”时,可以让学生探究同一条弧所对应的圆周角有什么联系,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并用所学知识来证明。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转变教育理念,通过创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福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J].数学教学,1998(6).

[2]汪秉彝,聂必凯.重视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N].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4).

[3]朱建伟,詹红英.问题意识是怎能样萎缩的[J].北京教育,2002(5).

[4]薄存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种方法[J].山东教育科研,2000(12).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问题情境初中数学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