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凤
【摘 要】文章从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入手,以安徽省为例,看到安徽省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不足,通过对低碳经济时代全球产业发展新趋势的研究,指出走低碳经济该发展之路是安徽省乃至整个中部崛起将要走的路线,要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积极抢占新能源产业制高点,同时,在安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之后及安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低碳经济背景下安徽经济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部崛起;低碳经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
一、引言
本文中部崛起区域发展探讨以安徽省为例,寻求安徽省在“十二五”期间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安徽省正处于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在这期间,安徽省产业结构中钢铁、冶金、有色、建材、电力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比重大,也就决定了安徽省单位GDP能耗比较大。能源结构则是以煤为主,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而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的大小成正比,所以安徽省节能减排压力非常巨大,在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安徽省未来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成为必然的选择。但是,如何制定切实有效的“低碳经济”战略方案,选择合理的区域发展模式,使“中部塌陷”走向中部崛起,需要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和有效的战略方针做支撑。
二、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指导思想
由于各国领导人对“低碳经济”的关注与重视,京都议定书成员国对低碳经济形成了一些统一的认识。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属于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上的一次重大转变,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
三、安徽经济发展的现状
2010年安徽的年生产总值达到12359.33亿元,成为全国GDP万亿元“俱乐部”的第14个会员。据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安徽省的年生产总值为10062.82亿元。2009年安徽省的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14.86%、48.75%和36.39%,和1952年的三次产业比例(75.1%、9.9%和1%)相比,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比例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
在这五十多年的时间里,第一产业的比例虽然下降了,但是农产品的供应却大大地提升了,肉类、水产品及其它农副产品的产量的增长幅度也很大。安徽的工业规模和生产能力不断壮大,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如马钢、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安庆石化、两淮煤矿等,这个时期安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工业发展带动的,工业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安徽整体经济的发展,并有力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让人们看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产业在安徽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但是上面列举的数据和分析,却并不能为安徽经济的发展现状而举杯庆祝,因为2005年长三角的三次产业比例为5%、55%和40%,2008年江苏和浙江的年生产总值分别为24738亿元和17633亿元,从这里可以发现安徽的经济和长三角的差距还很大,安徽的经济发展任务仍然很艰巨。
四、安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化石能源所占比重较高,清洁能源资源不足。目前,安徽省能源消费中以煤化石为主,占能源消费量的85%左右,同时,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比重大,由此看出安徽省经济增长走的还是粗放型模式。另一方面,安徽省的清洁能源的资源优势却相对薄弱。地热能尚未得到勘探和开发,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不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太阳能在工业领域的利用和开发还没有起步,秸秆能源利用技术不成熟,农村沼气由于技术和实施力度原因也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只有水能和生物质能资源及少量的煤层气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但也不具有规模经济。
(二)低碳环保产业发展滞后,技术创新不足。我国截至2009年7月在世界CDM(清洁发展机制)理事会注册的项目有431个,其中安徽省仅有10个,只占全国的2.3%,明显低于其他省份。而且,安徽省的CDM项目大多属于节能和提高能效领域,这些领域的高新技术含量较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比较少。清洁能源基本上是新能源,对技术要求很高,很多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起始投资量巨大,且投资的回收期较长,开发使用清洁能源的经济合理性较差,所以市场主体投资的积极性不高,这样一来技术开发起来就比较困难,低碳产业难以形成规模。与发达省份相比,安徽省对清洁能源技术创新财力支持有限,资金投入不足或者不到位,导致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缓慢。
(三)建筑、交通领域耗能大,制约“低碳经济”建设。安徽省建筑及交通领域能耗比较高,建筑业能耗已占总能耗的30%左右,建筑业的能耗仅次于工业领域,这是因为新建房屋绝大部分仍属于高耗能建筑。汽车销售量迅速增长,交通运输业也成为耗能大户。随着房价持续上涨,安徽省房地产开发量增大,加之汽车市场需求旺盛,建筑业和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耗还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尽管安徽省已经启动了建筑、交通领域的节能试点项目,但由于思想理念、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现有试点项目仅由政府推动,缺乏市场激励机制,相关企业积极性不高,公众参与意识低,缺少建设低碳社会的氛围,低碳社会进程缓慢。
五、安徽经济发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对策研究
(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大在水电、太阳能产业、农村沼气工程等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加快全省清洁能源发展步伐。围绕生态农业和农产品资源, 打造“种植-养殖-加工-综合利用”以及以农业资源为原料的化工、食品、生物质能源循环产业链,大力实施“九节一减”工程(即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电、节柴(节煤)、节油、节粮、减人),加快特色循环型低碳农业模式的发展。重点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力争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使其在国内市场上占据尽可能大的份额,并将获得的经济利益投入到新一轮的新能源技术开发中,形成新能源技术开发—获取经济利益—新能源技术开发的良性循环,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市场激励机制的作用。
(二)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以生物质能、风能、氢能、太阳能、燃料电池等为主要方向,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加大产业化力度。同时,积极发展低碳装备制造业,提升内燃机、环保成套设备、风力发电、大型变压器、轨道交通配套装备、船舶制造等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工艺装备、系统集成化水平, 积极发展小排量、混合动力等节能环保型汽车, 加快低碳装备制造业和节能汽车产业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软件)、文化创意等低碳产业和服务业,积极推进低碳科技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开展交通、建筑领域节能试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小排量、节能环保型车辆的使用比例,淘汰环保不达标、油耗高的车辆,努力降低公务车燃油用量等。此外,还要鼓励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和使用,落实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补贴,优先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带动全省低碳交通发展。加快发展绿色航运,继续加快推进长江、淮河、芜申运河、合裕线、沙颍河等航道建设,全面提高航道技术等级,改善通航条件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大宗散货专业运输和多式联运、江海直达等现代运输组织方式。
【参考文献】
[1]盛长奇.低碳经济与安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研究[J].区域经济,2011(1).
[2]任胜钢,吴金明.中部崛起的区域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
[3]刘洁,刘军.浅析安徽低碳经济发展[J].北方经贸,2010(9).
[4]吴骏,冷兴,解晨晨.低碳经济背景下安徽经济发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5]袁维海.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安徽经济发展[J].科技和产业,2011(11).
[6]王方红.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J].经济问题探索,2006(4).
[7]陈克禄,王小卫.中部崛起的制度与政策分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