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坤先生是大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师大教授。他倡导“先缓后急”读书法,并努力实践,取得了数学、文学的双丰收。
数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王梓坤教授读书有一个习惯:先缓后急。他每读一本新书,开始时总是读得很慢,一章一节甚至一字一句地细细琢磨,弄懂弄通后再往下看。为了确保能读得慢,他还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一边读书,一边记笔记、做习题。因为要记笔记、做习题,就得认真想一想,反复看几遍,浮光掠影是不行的。
为什么读书先要慢一点呢?王教授的理由是:一本书的前一两章通常是全书的关键,因为每门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有专门的术语和符号。例如,平面几何学是研究三角形、圆及其他图形的性质的,初等代数则主要是研究代数运算。由于各种书研究的对象不同,看完这本书再转向看另一本书,开始时会觉得很不适应。倘若这时不静下心来,耐着性子将书的前一两章吃透,摸清这本书的基本思路,要往下读就会感到障碍很多。
这就像赛跑一样,只有开头的步子迈得好,才能越跑越快。开头将作者的写作意图、书的基本体系和写作方法弄清了,往下读时,读者与作者的思路就同步前进了,会越读越觉得有兴味,读书的速度也就快了。
王梓坤教授为什么会总结出这样一种先缓后急的读书法来呢?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兴趣广泛,读书涉猎面极广。虽然他是研究数学的,但他也喜爱读文学书,读其他自然学科方面的书,科学史、人物传记等书籍也是他所钟爱的。读书所涉及的学科内容跨度大,所以他每读一本书的开头要慢一点,适应一下。
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越来越普遍,各种边缘科学层出不穷,所以读书就得像王教授那样广泛涉猎。王教授本是一位数学家,却以一本《科学发现纵横谈》而轰动全国,恰好说明他读书的路子是正确的。
即使不像王教授那样涉猎很多学科,只读自己一门学科的书籍,“先缓后急”的读书方法也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选自《中外名人读书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