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凯
[摘 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互为前提,区域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而高等教育可以对区域经济起到能动作用,文章以江苏泰州为例,说明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指导方针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 区域经济;良性互动;泰州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8 — 0080 — 02
泰州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是长三角经济区域内15座城市之一,全市现有机电、化工、纺织、冶金、食品、轻工、建材等众多行业门类,形成了机电制造业、化工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船舶制造业和新材料制造业等五大优势产业。2007年,泰州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2.2亿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40元,增长17.8%;人均消费性支出9021元,增长10.2%,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43.1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69元,增長13.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30元,增长9.5%,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8.1%。按照发展经济学中与我国现时水平相关的划分标准,工业化阶段可以分为人均国民收入280~560美元、560~1120美元、1120~2100美元三个阶段。如果按照这一标准可以确定泰州市已经进入工业化第三阶段。泰州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为该市进一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对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研究目的在于找出能使区域高等教育进一步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通过政策及建议实现区域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最终达到建设和谐和小康社会的目的。
一、泰州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方针
高校之所以能成为泰州经济的助推剂是与其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紧密相连的。纵观国内外的经验表明,高校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要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目标相匹配
区域高等教育的非均衡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起到分类指导作用,通过宏观调控形成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当前,泰州的高等教育以职业教育和专科教育为主,新的泰州大学还在积极的筹备之中,随着中心城市综合功能的增强,以及短期内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长,未来泰州大学和泰州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都要立足与泰州,但二者任务应有所区别,前者应发挥人才聚集高地的作用,针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加强对策性的科学研究,为经济建设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后者应结合泰州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以培养高水平应用性人才为主,两者互为补充,共同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针对不同层次的高校确立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点。一方面要集中力量办好一所规模较大、条件较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培养高质量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有效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把培养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作为重点。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打破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界限,打通本专科教育层次,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衔接起来,使人才直接通向生产第一线,面向地方培养大量经济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兼顾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相对均衡的和谐发展。从目前泰州高等教育的情况看,无论是规模还是层次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政府、企事业单位应该加大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力度,加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使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协调适应。从高等教育发展层次结构看,诸如泰州这样地处东部的发达地区其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是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其地区教育发展战略也必须与之相适应。对于发达地区来讲,教育产出弹性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良多,因此其发展的方向更应该放在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上。在具体制定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时,必须注意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战略目标和产业结构与其他区域的相异性,这也决定了不同区域对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学科类别等方面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也客观要求必须根据不同区域经济社会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确定各自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和超前的度。
加强区域内合作,促进高校技术创新与转让。首先政府应该制定有关技术转让的政策,为高校技术转让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高校应该抛弃传统观念,积极转化科研成果,努力支持高校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还应与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开拓风险投资市场,吸收企业进入学校进行科研规划,及时了解企业需求,从而使学校科研直接服务于生产,改变目前大多数高校内单一形式的校办企业。
二、泰州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措施
1.充分利用高校教学资源,为社会提供各种层次的合格人才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任务,泰州高校由于客观原因起点较低、起步较晚,在过去十年中培养层次也以专科为主,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一定位与组建地级泰州市时该区经济的现实发展相吻合,学校专业的开设也基本符合泰州产业结构的规划。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日益一体化,泰州接受上海和苏南的辐射能力增强,而国际制造业向该地区的大规模转移使得懂技术能操作的人才逐渐成为企业的追捧对象,泰州高校不仅提供了当地企业所需要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甚至成为上海和苏南地区企业稳定的人才供应基地。
除了学历教育之外,非学历教育也应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现有的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已经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他们提出了不断进修的要求,而高校成为承担此任务的最合适对象,高校可以通过开办各种培训班、进修班提高受训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除此以外,泰州高校还要充分关注对弱势人群的培训,比如为下岗人员提供转岗就业培训、向农民传授农牧业方面的知识、为从农业分流出来的农民工提供基本培训以使其有一技之长等。泰州高校完全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完成这种任务: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可以提供机电设备维修、计算机应用、家政服务、市场营销等培训,而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则可以开展主要面向农村的农牧业服务。
高校由于自身条件的优势可以充分关注学科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也可以较全面的了解泰州市的劳动力素质现状和市场需求状况,从而有的放矢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开展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为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提供保障,同时在全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
2.结合职业技术学院特点开展特色科研
职业技术学院以传授应用型技术为主,加之地域限制和思想观念的制约,客观的讲这一层次的高校科研水平和能力较研究型大学要低。但是,地区经济发展对先进科学技术的需求和中等城市缺乏专业科研机构的现状使得高校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当地科研的主力军。泰州高校应面向当地经济发展,立足于社會生产实践,结合自身特点来开展科研工作。江苏省教育厅对职业技术类院校的科研工作曾采取特殊政策扶持——用项目来引导和推动科研。通过科研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引导高校将科研基本定位于技术开发、技术配套、技术改造、技术服务和研究辅助的层面,泰州地区的高校可以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落实这一政策。首先高校可以帮助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发展高新技术项目,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完成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其次面向农村推广农业科技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再次要帮助地方政府形成科技成果交易市场,打通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通道,促进技术流通,保障科技成果产权,激发人们的科研积极性。最后,要结合泰州市宏观规划,根据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发展有市场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高校还可以在自身科技成果商品化方面多做努力,例如可以在校办工厂中通过技术入股的方法实行股份合作制或是学校与地方联办科技企业等,通过建立形式多样化的产学研联合体,既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又为学校科研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3.发挥高校多方面优势,积极主动的服务社会
首先,高校可以帮助政府科学决策。在信息化和专业化的社会里科学决策显得越来越重要,重大决策的失误往往对经济发展破坏巨大,而科学的决策离不开专业人士的参与。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在教学实践和实际调研中会以专业的视角发现问题,并能以自己的学识素养为基础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涉及到地区经济的发展问题时,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往往起到了智囊团的角色,他们帮助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论证重大开发项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泰州高校可以为企业献策。高校学科门类齐全,高校教师中不仅有专业的技术专家,还有管理专家、财务专家等等。他们除可以可以帮助本地企业采用新技术改进生产外,还可以引导企业确立新的经营战略、采用新的经营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水平,确保中小企业能围绕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和泰州产业规划做大,同时使已经发展起来的一批大企业能继续做强。
第三,高校可以充当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当地文化品味提高的引领者。高校师生作为当地知识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他们在制造文化的同时也传播文化,他们的价值取向和品味高低直接影响到普通市民的选择。因此,高校师生除了自身必须具有批判吸收传统和外来文化的能力外,还要有将先进文化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能力,以促使整个城市社会成员文化观念的转变。
第四,高校要充分开放校内资源,建设没有“围墙”的高校。未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高校要尽可能的与社会资源共享,比如可以开放校内图书馆、实验室,允许部分社会人员旁听课程,欢迎企事业工作人员带课题进校与校内科技人员合作攻关等。通过这些举措使得高校资源的配置最优化。
第五,高校师生巨大的消费潜力本身对泰州经济就有拉动作用。目前泰州高校已有在校生四万人左右,随着南理工泰州科技学院和南师大泰州学院招生规模的加速扩大和现有三所高校学生人数的稳步增长,未来泰州高校在校生数将有望达到六万人,并且学生来源地有全国化的趋势,高校教师数也将随之增长,这将为泰州生活型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对泰州经济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吕颖.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性分析〔J〕. 学术交流,2004,(05).
〔2〕姜春晖.地方院校与县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分析〔D〕.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论文,2008.
〔3〕单佳平.高等学校服务区域经济推动校地合作的探索 〔J〕.中国高等教育,2007,(12).
〔责任编辑:王 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