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记者的危机及出路

2013-04-29 23:54周涧
理论观察 2013年8期
关键词:记者出路实务

周涧

[摘 要]记者是公共服务新闻事业这一传统的可敬的继承者,被誉为“无冕之王”,备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新闻的准确、快速,则对新闻事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在新闻活动中的影响日趋明显,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新闻的价值。但随着虚假新闻等各种不尽人意现象的出现,社会各界对记者的素质产生了置疑,并使记者这个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记者作为新闻媒介生存的原动力,如何提升其综合素质走出困境,产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新闻,则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记者;实务;危机;出路;新闻敏感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8 — 0100 — 02

在辞海中搜着“记者”一词,则会出现这样一则解释。新闻机构中从事采访报道的专业人员称为记者。而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政治等方面的需要记者这个职业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记者,是代替广大民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将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透过报导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协助媒体达成守望、教育、讨论、娱乐等功能。由于记者拥有阅听人赋予的权力,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无冕王”。

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强烈需求日益迫切。作为信息构成的主导体——新闻事业,其作用巨大。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记者肖乾说过这样一句话:“新闻记者‘同坐在沙发上沉思的政治家或历史学家毕竟不一样,他是个哨兵,甚至是个侦察兵”。以此来说明记者这一行业对于一个政体、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在。

生活中,由于记者特殊的职业性质,他们能够通过笔尖和镜头报道真相、扶持正义、维护公平,因此很多时候百姓有了困难更愿意找到新闻媒体或者记者为他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记者是公共服务新闻事业这一传统的可敬的继承者,被誉为“无冕之王”,备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而新闻的准确、快速,则对新闻事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在新闻活动中的影响日趋明显,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新闻的价值。但随着虚假新闻等各种不尽人意现象的出现,社会各界对记者的素质产生了置疑,并使记者这个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记者作为新闻媒介生存的原动力,如何提升其综合素质走出困境,产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新闻,则具有重要意义。

表面风光的“无冕之王”

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受众很多时候有了困难习惯于求助于记者。他们不仅仅可以采访政府高官和社会名流,报道各类重大事件,还可以融入普通人的家庭和心里,体会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成长历程。

记者在很多人心中成为慕名的英雄。2000年8月1日,国务院于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同意11月8日确定为中国"记者节"。从此,新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有了自己的节日。慕名的英雄也有自己的节日,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可见记者的“风光”非同一般,也难怪那么的新人也想假如到这个行列当中来。

新闻工作是一项需要创新性融入其中的工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创新性和工作能力已经不比从前,这不得不让一些人觉得记者只是吃青春饭的,很多记者对自身将来发展深感忧虑。 另外,很多属于“流浪人员”,他们没有编制,没有职称,有的甚至没有记者证。一旦出现闪失或者所服务的媒体进行变更,马上会被所服务的媒体炒掉,这些都给记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现在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同记者的“权威性”,大多数的人却提出了对记者“不良”的看法,记者已经越来越多地遭到人们的置疑和职责。

表面的无限风光掩盖不了记者内心的苦楚,深受人们尊敬的记者背后却有着难以言语的心酸境遇。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记者陷入这种尴尬境遇?

记者新闻敏感度、采写编素质及个人素质

新闻敏感度对于记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新闻稿件最重要的就是好的新闻线索,同时还需要记者有很强的新闻编写能力。如果一个记者没有一个敏锐的鼻子,没有好的新闻创作能力,就不会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如果从业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就很容易被社会的不良风气所影响,写出假新闻、有偿新闻等作品,講记者带入生存困境。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这种敏感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对于记者来说是生存的根基。新闻创作实务采写编能力对于记者来说是生存的饭碗。现在的媒体由于种种原因,招聘的记者没有很高的新闻敏感性,不能靠自己的嗅觉去发现新闻,他们的创作也仅仅是局限于对新闻平台稿件的修改。还有很多记者根本就不会编写新闻,导致很多稿件出现像文体错误等很多幼稚的问题。更有粗心的记者在报道中错字连篇。这都是最基本的创作实务能力差所造成的。

此外,也有少数记者确实做过对不起自己职业道德的事情。他们可能被利益或者金钱冲昏了头脑;可能是道德水平不高、政策规定不够熟悉;也可能是为了应付极大的工作量而迫不得已。如此之类的采访写作,难出精品,即使很优秀也伤了被访者的心。

社会环境的影响

现在社会很多行业都有了不良的职业习惯,这些潜规则也在不断地冲击着记者这个行业。而面对采访对象日益增强的人身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及频率不断升高的拒绝采访问题,新闻记者又该如何应对呢?如果记者在被访者拒绝的情况下强行询问,那么很有可能惹急采访对象,遭到暴力威胁甚至危及人身安全。被采访者渐渐意识到并“享受”起自己的权利,在接受采访时,有的满口外交辞令,有的避重就轻,有的躲躲闪闪,有的干脆拒绝接受采访……这其中,有敷衍搪塞的官本位思想,有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的原因,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还有触及到痛处害怕曝光的心理恐惧…… 这些是有着深层次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原因。

记者采访遭到拒绝本不算新闻,但受众由前些年对被拒的记者给予同情,对拒绝采访者表示不满乃至谴责,变为近几年对大多数拒绝采访者表示同情甚至给予赞赏这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新闻了。记者被采访者所拒绝已屡见不鲜,更甚者会以暴力解决记者的采访。

跟其他系统的法律体系相比,记者这个行业有相关的记者管理规定,但没有对于记者采访的相关保障制度。由于现在社会上很多不良因素的影响,记者采访遭遇种种困境,但却没有相关法律能为记者讨回公道。

记者工作涉及到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波及社会中的诸多矛盾。矛盾的激化与舆论报道会使很多记者面临采访风险,但是我国在此方面还没有一部相关的法律来保护记者的权益,这就更加加剧了记者的职业风险,也使得一些不良份子对记者的打击报复更加猖獗,而记者却被困于其中苦于无人倾诉。很多记者面对新闻性强而涉及社会矛盾的新闻不敢去深挖,只能敷面了事,颠覆了记者对于事情真实性报道的本质。

与此同时,新闻管理制度是对记者保障工作的最直接体现。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记者与其所服务媒体的聘用关系,媒体的体制形式,媒体从业人员的考核形式,记者的奖惩制度,记者的相关权利及义务,记者的职业范围等。目前我国相关法的新闻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这使得工作生活压力极大的记者们不能放开身心的工作,影响了作品的数量和质量。

记者的职业出路

当人们对记者不断发出“嘘”声的时候,我们应该检讨自己身上是否真的有“不良” 因素的存在。记者应该从自身上找原因,从最根本的思想上找缺口。要多听国家的新政策、新举措,多看国家的新变化、新发展。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是即有必要的。在我国,党报记者是党的耳目喉舌,要坚持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不能在思想上被金钱好利益所腐蚀,必须坚守高尚的思想阵地。但这不等于其他方向的记者可以放松对自己的思想要求,记者是为受众传递最真实的新闻事件,所以必须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面对当今社会,记者需要从正义、公正、勇敢等方面提升自己的水平和修养。作为一名有优秀的记者,不仅要真实见证和记录社会变迁的轨迹,还要积极参与并推动社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社会引领者的称呼。公正是记者的良知,在记者工作中,公正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以“平等”的态度与方式对待新闻事件的“当事者”,还新闻事件应有的本质。还勇敢,是勇敢者的通行证。危险地区、危急关头、危难时刻,总有他们最先出现的身影,没有一颗勇敢的心是作不出最真实的新闻。记者不能因为要吸引记者的眼球而忽略了思想素养的提高。

除却思想层面之外,在行业实务上怎样才能做好一名记者呢?首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一定要有敬业和吃苦的精神,否则是不可能胜任忙碌的新闻工作的。新闻工作可是一个体力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艰苦工作。

第二,记者要接触社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新闻事件,需要对各方面的内容都有所了解。如果一个记者对自己所要报道的领域的知识一无所知的话,他就很难对这一领域内所出现的新事物感兴趣,并准确地去记录、报道它们。虽然记者不能做到行行通,但必须要在下笔前,做好充分的理论和实践准备,这样文章内容才会充实、精彩。

第三,记者只有深入社会,才可能抓住社会生活的新动向,及时广泛的反映各种事物。因此,要想写好新闻报道并拥有丰富的新闻信息源,记者需要和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因此,要求记者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第四,记者作为文字的处理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字写作处理能力。记者要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新闻题材,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仔细观察、能融会贯通,甚至要求多才多艺等相关能力。

在增加个人思想和业务素质的同时,记者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受到外界的伤害。由于记者经常要冲到灾害、战争的最前面,所以要掌握定的自我保护技巧。同时,还要注意提高语言沟通能力、现场控制能力、应变能力、防范意外事件等能力。除此之外,记者还应该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及相关规政策定,以避免新聞官司不困扰,减少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很多记者在采访前因为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有些记者不免被官司困扰。为了避免诸多的烦恼,记者在采访之前,应该对所要采写的事件领域做个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尤其是对相关方面的法律及政府相关政策。记者仅对所采访的内容进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法制化的国家里,我们应该学会以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利。同时,对法律方面的学习也可以加深对作品的塑造性。

记者往往是冲在新闻一线的。无论是灾难还是战争,不论是大难还是小情。他们靠着一颗勇敢的心穿梭在事件的最前沿。在危险的情境里他们不知畏缩,为了好的新闻作品奔波,与此同时,他们也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在新闻作品的采集同时记者要学会保护自己,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记者不仅要懂得在战场和灾害中的应急自救措施,还要懂得遇到一些特殊境遇应如何应对,避免伤亡及财产损失的出现,以创作出更多的报道佳品。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比较完善的关于保护记者采访权利的法律。记者在遭遇到无理拒绝的同时,他们只能默默的承受,苦于倾诉,他们也害怕在接受此类采访,缩手缩尾不敢再接触此类新闻事件,也影响了报道的质量和层次。面对司法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我们倡议在此方面尽早出台一部专门保护记者采访权利的法律。以此为记者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在心里上有了保障,创作出更加深入、优秀的新闻作品。

改善新闻管理体制是解决记者困境的根本方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管理上,应该加强对记者的人文性关怀,合理地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待遇,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标准,签订完备的聘用合同,健全发稿责任制和内部奖惩制度等,缓解记者的职业压力,为其创作更多的优秀新闻作品提供后勤保障。

〔责任编辑:郭梅东〕

猜你喜欢
记者出路实务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多媒体时代行业报纸编辑记者的素质分析和探究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全媒体背景下的党报记者职业道德建设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