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小学生在上《科学》课中提升综合能力

2013-04-29 00:44卢海兵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蚯蚓动手液体

卢海兵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科学素质的培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国许多小学接照要求开设了《科学》课。但是,许多教师对《科学》课并不是很重视。在上科学课时,依然在用学生最不喜欢的划一划重点、背一背结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对《科学》课失去兴趣的同时,让我们也错失了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大好时机。我们所进行的教育,并非让学生背过一些结论性的东西能应对考试中的填空选择就万事大吉,我们的重任在于在基础教育阶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让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

笔者从事小学《科學》课教学多年,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能提升学生能力的作法,现举例阐述如下,希望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不仅仅指能看,会看,还要看出门道。这就要求我们, 首先要为学生确定观察的目标,当我们选定一个观察对象后,我们观察的目标是什么需要明确、强调,是它的颜色变化还中大小的不同,还是运动的快慢还是运动的规律等。其次,创设一个良好的观察情境,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有新异性的东西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新异性的观察情境,以吸引学生的观察。再次,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是分散的,他们容易脱离既定的目标陷入到无目的观察,教师的正确的引导能让学生的探究在预设的轨道上前进。最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观察时要抓住特点、抓住规律性的东西。

例如,在学习《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以问题为探究的红线引领学生的自主观察:让学生制造几种液体与水的混合物,观察这几种液体能否溶解在水中。第一个问题是它们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第二个问题是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当学生可以清晰地发现它们在水中缓慢扩散的过程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联想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扩散情形,并与之进行比较。第三个问题是搅拌之后,它们溶解了吗?在做这一观察实验时,教师要选取学生生活、学习中熟悉的有代表性的几种液体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发现它们在水里的不同的溶解情况,发现有些液体可溶于水,而有些液体不溶于水的科学现象。在充分带动学生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的观察,逐步在头脑中建立起科学的关于“溶解”的初步认识,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去观察事物。

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实,小学生是喜欢动手的活动的。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时,首先,我们讲求学习中要调动各个感觉器官,让手脑并用,动手动脑,才能在各方面有所提高。其次,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以兴趣作引子,让学生乐于去动手做一做。只有学生满怀兴趣、充满好奇地去亲自动手做,才能锻炼动手能力,也为将来做理化学科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让他们对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动手做一下,从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动手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小学生的操作安全问题。总之,手脑并用,让学生动手,应该作为《科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学习手段。我们要相信,学生背过一些知识远不如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记得更牢,收获更多。

例如在学习《蚯蚓的选择》一课时,在这节课中,学生通将过自己的动手去做对比实验,了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教师提前准备好学具和实验用品,然后分组依次进行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入半边明半边暗的纸盒里,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在这个实验中,要注意保证盒子里的温度、湿度条件都一样,只有光的条件不一样。第二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土的干湿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学生可以发现蚯蚓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环境。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懂得,对于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知识。

第三,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不无裨益。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在备课环节要设计出新颖有趣的科学实验情境或问题情境去调动学生的探究的热情,以启迪心智。其次,对师生关系要有正确的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与施助者,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尽力由学生来完成,教师不能越越俎代庖。教师要在创设学习情境上多提供一些学具、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创设出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情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光和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弄清产生影子的条件、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懂得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等一系问题,我们要组织学生在动手实验中自己去探索,分组去做光和影的实验,互帮互助,互上启思,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然后引领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猜测、分析并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探索活动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进而去探索其中的规律,从而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升探索的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把提升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则学生的学习会是高效的,我们的教学会是有益的。

【作者单位:新沂市春华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蚯蚓动手液体
我也来动手
液体小“桥”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液体压强由谁定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害羞”的小蚯蚓
动手演示找错因
挖蚯蚓
挖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