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斐
当前,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新课改下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而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它为把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电教媒体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它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合理运用,能使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一、电教媒体教学有利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动力
小学语文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丰富、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学生的阅读和教师的传授讲解为主。而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还很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教师在授课期间需要调动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跟着教师进行学习。而多媒体能够轻易、便捷地汇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呆板、单一、被动的学习由此转变为生动、多彩、主动的学习。
电教媒体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具有直观、生动的效果。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通过“声、图、文、色”等方面,全方位多渠道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感官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它打破了课堂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创设崭新的审美时空。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课始播放《小燕子》歌曲,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兴致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电教媒体教学有利于调动多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心理学家特瑞赫拉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信息,2.5%来自味觉,7.5%来自嗅觉,32%来自听觉,58%来自视觉。所以,学习过程中如果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则能提高学习效率。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听觉主要来自老师的讲解,视觉主要来自课本和黑板,且内容均相对贫乏、单调。多媒体工具集图像、声音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它们共同参与到学习中,加深所学内容的印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以《赶海》一课为例。教师可利用课件创设情景: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翻涌的海浪,人们赤脚在海滩上捉螃蟹、捡贝壳,嘴里还哼着《大海啊,故乡》的乐曲。学生伴着轻柔的乐曲,一边听着娓娓动听的朗读,一边欣赏着大海的美丽景色,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意境中。在此课件中,多媒体展现了其在教学中对声、乐和影像的应用。利用声音可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以及所蕴含的情趣,较好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再以《广玉兰》一文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影像让学生欣赏作者对广玉兰各种姿态的描写。影像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连续,层次清楚,形象直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还可根据教学需要暂停定格,让学生细细欣赏不同阶段的各种姿态。教师可适时地穿插点拨,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作者是怎样写出广玉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思维想象能力。
电教媒体就是利用其优势变“单一、抽象语言”为“多个感官具体体验”,使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课文、学习知识。这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活动,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课题的教学目标“内化”为自身素质,并不断引导学生向智商、情商等方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各种功能与优点,这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容量,而且激活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个“利器”,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思维想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获得知识。我相信只要我们在课堂中运用好电教媒体,为学生铺设好腾飞的跑道,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教育奇迹就会在我们身边发生。
【作者单位:沛县张寨镇关帝庙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