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明
【摘要】目的:讨论关于外伤性小肠破裂的前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07年6月到2012年5月到本院治疗的外伤性小肠破裂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回顾。结果:闭合性损伤6例,开放性损伤6例。1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都伴有腹痛症状,7例表现出典型腹膜炎症状;经过临床治疗后,治愈10例,2例病患死于中毒性休克。结论:确诊时间越早,对临床手术治疗的帮助越大;肠段切除吻合术和肠破裂修补术是比较常见的两种手术治疗方式。
【关键词】外伤性小肠破裂;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240-01
小肠居于人体的中、下腹部,并占据了比较大的空间,其活动度较大且系膜较长,但缺乏坚固的组织保护,所以当受到了比较突然的外力作用时,就比较容易出现穿孔或破裂的状况。本文主要对我院2007年6月到2012年5月收治的12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最大年龄为74岁,最小年龄为13岁,平均年龄为45.2岁。伤后12h内就诊5例,伤后12-24h内就诊有4例,伤后超过24h就诊3例。致伤原因有多种,其中挤压致伤4例,刀刺致伤6例,坠落致伤1例,其他原因致伤1例。损伤部位有以下几种:十二指肠部位1例,空肠部位4例,回肠8例(3例小肠1处损伤,4例小肠2处损伤,1例多处损伤)。本组12例均有腹痛症状,伴有腹胀症状7例;7例表现出典型腹膜炎症状;轻度休克2例、中度1例、重度3例。6例闭合性损伤中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4例;B超检查腹腔积液并腹腔穿刺抽出液体3例。
1.2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采取禁食、禁饮,并对其腹部体征和一般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扩容和补充水电解质,适当使用抗生素的预防感染。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12例病患中,伤后至手术开始时间12h内4例, 12-24h内5例,超过24h就诊的病患有3例。单纯性肠破裂修补6例,肠段切除吻合术4例,肠系膜修补术2例。每例手术结束时都对病患的腹腔进行了冲洗并做引流处理。
2结果
12例病患经过临床治疗后,治愈10例,2例病患死于中毒性休克。手术治疗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腹腔感染、肠瘘以及粘连性肠梗阻各1例,采取了相应的保守治疗后,均有好转并于后期治愈。
3讨论
外伤性小肠破裂在笔者看来,要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充分了解患者的受伤过程和伤后的感受表述;(2)体检过程要全面,尤其是腹部体征,直肠指检常规检查要认真;(3)经济、快捷、简便、准确、安全是腹腔穿刺诊断法的几项优势,对于其诊断价值而言,是现代肠道诊断中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反复多部位刺穿是提高诊断效率的方法之一;(4)对于简单、无创痕、易操作的腹部B超检查,可以采取多次重复,B超检查可发现腹腔游离气体及肠腔盆腔、肠间隙积液;同时也可以观察是否合并肝、脾、肾等实质性脏器的损伤。在空腔状态下对脏器进行诊断的效果中,B超检查的价值体现并不突出,但是针对一些病情较为险急的患者而言,能够简化检查过程,比较便利;(5)X线腹部透视或拍片检查,应尽量让患者采取站立位或坐位,这样能够将病患膈下的游离气体充分显示出来,如腹腔内有≥500ml游离气体即可发现膈下新月形阴影。有条件则应使用分辨率高是CT检查进行检查,对不能用站立姿态进行检查的患者,CT检查能够显示出患者腹腔中的游离气泡和少量积液,有利于诊断。有文献报导,CT检查的方法在胃肠道破裂伤的阳性率为67.48%、敏感性为65%、特异性则为96%。但由于本院条件有限,均无法进行CT检查。
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要是高度怀疑或确诊为外伤性小肠破裂时,应该尽快安排手术治疗。据有关数据显示,患者在受伤后12h内手术,死亡率要小于12%,而伤后12h后才进行手术,其死亡率要大于31%。由此可知,在安排手术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便捷高效为手术原则。本文主要结合笔者所在医院的12例外伤性小肠破裂病患治疗实例,针对该病症临床治疗分析等方面作出报告。
参考文献
[1]冯英杰. 90例外伤性小肠破裂临床诊治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0):108.
[2]王献军.外伤性小肠破裂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4):98.
[3]杨吉乡,单爱军,刘海华. 交通事故性十二指肠损伤32例诊治分析[J].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23(6):476-478.
[4]金凯,蒲青凡,曹高健,等. 钝性外伤性小肠穿孔早期诊断的影响因素及腹部CT的诊断价值[J],浙江医学,2005,27(9):673-674.
[5]黄咏梅.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治疗及护理体会[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8):4495-4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