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名校生成、发展与超越的支点

2013-04-29 00:44吴金根
江苏教育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学校

学校特色,一般是学校在单项特色建设的基础上形成的鲜明办学风格,是学校长期自主发展的结晶。办学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这是现代学校的特质,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加强特色建设、着力打造学校品牌的必然趋势。“特色靓校”,作为形成并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名校”生成、发展与超越的支点。

一、 特色选择:在关键点着力

特色办学,就要在同类学校中办出自身的独特性来,这种独特性表现为与众不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学校“风景”。寻求特色不等于“独具匠心”,但“独具匠心”的领域开发是特色设计的必然思考。寻求特色不等于“全面开花”,但必须通过特色影响全面,使之落地生根。

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准确定位自己的特色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一所学校,究竟应该确定怎样的特色?特色定位的依据又是什么?这是学校特色开发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为此,要用心分析自己的“原有”,观察自己的“现有”,思考自己的“想有”。既要研究自己在原有和现有的基础上,可利用、挖掘、提炼、加工、发展的教育教学积累,及教师学生教育管理活动中独特的出彩点,匠心运作,走向特色,又要研究还没有触及但可以触及,有能力触及,可以做好、做优、做强和做出品位的点或面,潜心思考、打造,创出特色。

要有效选择学校特色建设项目,就必须分析和利用好区域文化的认同、学校资源的优势、学校办学的经验、周边学校的亮点、领域专家的意见等诸多方面。

区域文化的认同。区域文化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学校发展的“文化土壤”。因此,在定位学校特色的时候,需要考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怎样的特长,学校是打算将标志性的区域文化发扬光大还是填补区域文化的空白等等。如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是“全国书画之乡”,多少年来涵育着百姓书画特有的文化,胥口中心小学借力“书画之乡”文化,以“书画”为特色切入,打造出教育特有的精彩。

学校资源的优势。学校资源是一所学校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资源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如办学者的经济实力,是否可以满足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因为开发船模、车模、航模、机器人等特色项目,需要学校投入相当多的经费支出;学校校级和中层管理者的管理经验、理论水平、工作作风,是否可以支撑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因为特色建设是学校有目的的“造事”,需要领导与管理者成熟、沉稳和积极的心志、心力和心智;教师整体水平及其专业特质,是否可以支持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因为一切有成效的学生特色教育教学活动,都需要通过教师来践行;与能帮助学校特色建设的、在该特色领域有影响力的院校,以及著名教育机构、上级教研和科研部门、社会知名人士的合作沟通渠道是否畅通,因为,特色建设必须借助外力,以弥补学校力量的不足,还可以借力发力,更为科学地决策与行走等等,这些都是特色生成不可缺少的资源。

学校办学的经验。学校办学是由经验来支撑的,自创经验也好,拿来经验也罢,都能影响学校的发展思路。对一所已有数年办学经历的学校而言,应该将学校创办以来的发展史作全面的、深入的、理性的回顾,总结成功的办学经验,找出最活跃、最能动的项目或学科,加以提炼和规划再建,努力将项目经验转化成为学校的特色。对新创办的学校而言,主要依赖于以校长为首的管理群体积累下来的特色建设经验以及决策的胆识。在分析诸多需要新学校同步“起飞”的常规项目建设的同时,观察分析同类学校的特色亮点,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从“不撞车”的思维出发,去设计可以力做、精做的领域或项目,坚持不懈,高速起飞,有效呈现。如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2009年建校。开校前,校长设计了借助“书法”起飞学校的特色建设品牌策略,在招聘教师时有意点招具有书法特长的教师。开校后,以点带面,全校师生共练书法,有章有法地推进,频频的获奖和跟进的书法文化教育,使学校在短短的两年时间中已经凸显出“书法教育”的特色亮点,家长和专家的认同,使学校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周边学校的亮点。一所学校是否具有强劲的竞争力,是否具有办学特色,是与一定区域内同类学校比较而言的。因此,在定位学校特色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兄弟学校的特色建设状况。在特色设计时,可以借力发力,借鉴他校成功“创特”的经验,设计出有别于他校的项目;也可以借力同类学校的特色项目“同向行驶”,设计和践行独特的、可为的建设策略,创造“一切皆有可能”的特色;还可以另辟蹊径,在“有别”中生成“独领”。

领域专家的意见。学校特色的建设,不是为“出名”而刻意的标新立异,也不是为求得某领导的“喜好”而无中生有,更不是为“挤压”同类而互相撕杀,而是去求得学生现在和将来更全面、更生动、更有个性、更有特长的发展。

学校所实施的一切教育行为,应该在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的框架内,去灵动而智慧地创造,实施有益于学生现在和将来发展的教育方略。因此,无论是有办学经验的校长,还是教育院校的资深教授,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名家,他们在实践上有丰富的感性积累,在理论上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咨询他们的意见,对学校的“定特”“立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如何与时俱进地把老校做“新”,把名校做“强”,把教师做“亮”,把质量做“硬”,把学生做“优”,把教育做“品”,把学校做“特”,就需要省内外专家进行高位指点。在与专家的互动中,我们确定了“效化教学”作为学校特色开发项目,连续20年加以建设,由此而打造出“教学特色”品牌。

二、 特色生成:在研究中涵养

学校特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品牌,但又有别于企业的产品。企业主要通过立新的方式,进行操作手段与流程的便捷化研发、问题修复、新功能开发等等,逐步淘汰效益低下的产品,而教育特色是求得学校、学生和教师共同的生成和更好的发展,是一种共同提升和超越的途径。

特色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一项创新性工作,虽然并不严格遵循某种统一的路径,但有着基本的建设流程及关键环节。它的形成、改进与发展,需要理论的指导和科研的支持,需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坚实支撑,需要通过大小课题的研究,寻求科学的发展规律,使特色建设以科学研究为生成支点,有章、有法,有序、有效地行进,从而获得适合学校发展的建设路径。

特色,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学校教育本身是一项基础性、实践性的工作,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学校着力于翻新花样,也许会有些亮色,但往往是短暂的热度,经不起时间的考量,最终将泯然于众校。因此,学校特色建设要杜绝“定个项目、开个好头、浮于表面、轻于过程”的“闪电”现象,必须形成一种氛围,形成独有的特色文化。特色,不仅是学校教育外化的一种现象,更体现在内化层面上的一种“内炼”和“内敛”,特色生成之路是艰难的,是要在时间的流逝中检验的,非持之以恒不可。

江苏省木渎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耗与效”研究,“九五”开始就围绕效果、效率、效益三个方面,立课题、搞研究、做特色、树品牌。从“九五”的“小学‘低耗高效教学综合实验研究”,到“十五”的“小学课堂教学‘低耗高效整体策略研究”,再到“十一五”的国家级重点课题子课题“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引导自学的教学实验研究”、省教研重点课题“小学课堂教学‘优效化研究”,直至现在的“十二五”省级立项课题“基于‘先学基础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优效化策略的研究”,始终关注着教学“小节”和“细节”,着力“小课堂”,着眼“大教育”,探寻着影响课堂教学“效度”的成功策略,使“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了学校特色建设的一个亮点,成为了“百年老校展新姿,素质教育争模范”的学校“新”化、“强”化、“亮”化、“硬”化、“优”化和“品”化的教育成功之道。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是江苏省首批办好的实验小学、江苏省首批“模范学校”。学校多年来积极探索青年教师培养策略,致力打造“名、特、优”教师,坚持滚动式研究,“教师培养”成为了学校亮丽的发展特色。1980年到1985年期间,共引入15位优秀的青年教师,当时大多数学校还没有着力关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他们就制订了“发展学校,首先要发展教师。发展教师,首先要发展青年教师”的学校提升发展规划,构建了青年教师“学得理论,搞得实验,上得好课,写得文章,压得担子”的培养策略。外出学习、公开教学、专家讲座、基本功竞赛、学历进修(当时教师都是中师毕业,1984年学校“挪用”中学教师名额进行大专函授入学招生考试,结果全部录取,1987年大专毕业)、成果展示等举措,引领、激励、催生了青年教师团队的成长。在1986年“吴县市首届青年教师评课选优活动”(苏州市首创)中,语文、数学、科学三位老师均获得一等奖第1名的优异成绩。同一所学校的三大学科均获一等奖,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初次的成功,有效地激励和激活了教师们以后的学习、实践、研究和创造,其中有三位教师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分别担任了实验小学校长工作,引领着本地区的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

三、特色稳健:在师培中建设

办学特色要保持和提高“含金量”,既要从形式上努力创新,更要加强作为特色建设执行者的教师“跟进”。当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学校在思考和创建办学特色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有的不循规律,试图寻找捷径,脱离实际,片面追求功利,影响了特色建设的健康发展。为此,在特色意识初见端倪的状态下,学校不能忽略对特色管理者、执行者的“转型升级”式发展。特色是用来发展教育的,而不是用来折腾教育,稳健特色,首先要稳健教师,使教师有情、有志、有力地进行学校的特色建设。

教师是特色效化的“效源”。在我校“优效化教学”特色建设中,着力于“三大工程”的建设,即师表工程、创优工程、名师工程。借力课堂,造名师、推名师和用名师,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教师,优秀的学科(学术)带头人。每周“校长心语”“师者智慧”“友情提醒”,是我们有效催生教师职业德行的独特创举,用师德“高尚”教师,用机制“激活”教师,用读书“新化”教师,用带教“速成”教师,用教研“盘活”教师,用科研“名化”教师,用绩效“效化”教师,是我们有效催生教师教育技艺、特长的有效策略。“优效化”的课堂教学特色打造,使学校获得了教育的高质量,赢得了教育界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四、 特色发展:在制度中保障

人们对特色的理解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把学校个别突出的“强项”表现出来就是特色;有的认为效果显著的教育内容、手段、方法就是特色;也有的认为教育质量中获取考试“高分”的做法就是特色;还有人认为办学效果好,学校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才能称得上特色,如此等等。笔者认为,特色应该是学校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化,是学校的独特个性,是学校的行为自觉,是完善和强化其成为学校文化的一种特质,是同行和社会公认的一种教育品质和品牌。为此,学校特色的发展,需要在文化中彰显,在规范中管理,在制度中保障。

要有效进行学校特色建设的规范管理,首先要设计好一切行事的“游戏规则”。规则的设定是有科学含量的,需要管理者了解管理对象的认可度,使特色建设的行为者建立“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常规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特色”这一科学行事的概念,能将所设计的建设路径化为行动的自觉。如果没有教师心情愉悦的投入,把校长的办学思想、学校的发展目标,转化为共同的追求,就不会有“低耗高效”“适耗优效”的特色建设成效。

要实现特色教育的理想,需要管理者通过富有人性的管理,规引教师心志,锻铸高尚师魂,造就一支事业型的教师队伍,使教师有心特色建设;树立优良师德,造就一支楷模型的教师队伍,使教师有情特色建设;精湛教学技能,造就一支专业型的教师队伍,使教师有力特色建设。要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特色建设为他们教育教学的成长和专业发展带来的“好”,激励教师拥有对自身业务发展的自觉行走之情,从而规范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在特色建设中育养自身的特长,逐步走向事业的成功。

五、特色转化:在把握中行走

学校特色有时候是一个比较“纠结”的话题,从国家的人才标准指向、社会的人才需求认同,到校长对办学的思想和主张、家长对子女的成才期望,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行为能力、升学期待等等,都会影响学校对“特色”建设的方向、兴趣与行为。我们必须“以学生当下和将来的发展为本”,正确把握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涉及点与涉及面、大切口与小切口、常态教育与特别教育、师生负担与师生发展、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局部受益与群体公平等多方面的关系,使特色建设转化为师生共同发展、终身受益的健康之路。

学校特色,可以从一个点出发,走向一个面,可以倾力把某一竞赛项目打造得名声远扬,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的学生“机器人”教育,获得了世界冠军的八连冠。当然,项目打造要成为学校特色,不只是几个人的出彩,几次获奖的结果,几篇论文的发表,也不仅仅是几项活动的展现,如果能以点带面抓普及,搞课题,树精神,做文化,让学校所有的人享受项目建设带来的长进、发展和超越,并形成行为自觉和行为的常态,这才是特色所要形成的真正的教育价值。

特色建设的切口可大可小,可以是教师群体性发展的建设,也可以是教师某一技能的建设;可以是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建设,也可以是学生某种卫生习惯如“扫地”的项目建设等等。无论是“大”还是“小”,一般都要大题小做、小题大做。在把握目标与方向的基础上,把大题化小,化归为日常,化归为过程,化归为细节和小节;把小题放大,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成为良好的习惯性本能反应,这样的特色才是教育生命力的真正转化。

特色价值和效益的追求,必须把握好常态教育与特别教育的关系,使师生“心甘情愿”地投入,“有滋有味”地发展。必须在“常态”中“特别”,在“特别”中“常态”。不能牺牲教师和学生的正常“权利”,不能为了抓某项特色,打乱正常课程计划和教育教学秩序,擅自加课、加班加点等。因为,这样形成的所谓特色,是不健康的,是误人子弟的,所转化出的只能是“偏误”“畸形”和“怨恨”的教育。

特色项目建设,需要有兴趣、有能力、有姿态、有特长的教师来做。他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团队的,还可以是整体的。可以把教师个体的“能量”,转化为教师群体的力量,可以通过一个学科领军人物,转化出一批优秀的学科教师,从而做出一个特色学科,转化成为靓丽的学校特色。同样,一群好的教师可以带动整个团队,让团队中的“弱者”转化成为“强者”,使特色建设更有力量。

学校特色建设,必须拥有“公信力”,得到家长的认同和信赖,要处理好局部受益与群体公平的关系,在选择特色建设参与者时,“选优”标准要公平、公开和公正,不伤学生和家长自尊,尽力获得家长的认同、信任和支持,把学校特色建设转化为学校与家长合力共建、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力量。

特色,是学校教育的品牌,是名校生成、发展与超越的支点,需要理智生成,需要科学发展,需要智慧超越。

(吴金根,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215101)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学校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完美的特色党建
学校推介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