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为裳
去超市,琳琅满目的好吃的满坑满谷。只要你愿意,一伸手,它们就会跟你到家充实你的胃。只是,好像失去了吃它们的欲望。朋友说:这是初老症之一。
想起小时候,那时嘴里藏着一只馋猫,什么东西都恨不得啃上两口。当然,那时候的生活水平远不如现在。现在吃的喝的唾手可得,少了很多盼望的乐趣。
小時候,盼望过年的理由之一便是吃。过年,家里会买很多零食。果丹皮,葡萄干,还有鸡蛋卷。不知道那时的东西怎么就那么好吃。及至长大,有了许多钱,买来这梦中的三样,果丹皮有些苦涩,葡萄干太甜,鸡蛋卷吃得满嘴是沫儿,也没什么意思。但那却是童年最深切最没出息的盼望之一。我很后悔长大后这么煞风景去圆这个可劲吃的梦。其实,梦放在那儿一直梦着怀念着就好了,一碰,碎得满地都是。
还真有让我念念不忘它却谜一样失踪掉的好吃的,它有个好听的名字:梅花糕。说是梅花糕,不过是梅花形状的而已。松松软软烤出来的蛋糕,有很特别的味道。现在跟老妈聊起来,老妈说,那是面碱放多了的味道。我却不以为然,认定那是独家秘方,现老师傅仙逝,业已失传。
给食物编上一段传奇,这绝非我独创。还说回梅花糕。那时一位师傅走街串巷地卖,五毛钱一个,或者用几个鸡蛋换。五毛钱还是很大一笔钱,能买十根冰棍,所以,吃梅花糕这事有点奢侈。某一次,儿童节,学校组织野游。老妈花了两块钱给我买了四块梅花糕。野游的前一晚,它就在我头顶的袋子里,我一直能闻到它的味道。好死不死,第二天下雨,老师宣告我们去不成了。我哭了,边哭边吃那块梅花糕,它依然好吃,我却觉得如果到小山边草地上吃,会更美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梅花糕再没有人卖了。甚至再往后,都没有人听过它的名字。很多时候,如果不是跟相熟的人说起,他们也记得,我还以为那只是我童年的一个梦而已。
那时,过年时也爱去外婆家。过年,遵循老理,很多人会给外婆家送点心。点心这个名字听着很高级,在当时,只是一种蛋糕。方方正正的礼盒装着,六块或者八块蛋糕很娇贵地摆在盒子里,被人提来提去。外婆也会把人家送来的点心盒给爸妈或者舅舅拿着,让他们去看望别的长辈。
这些蛋糕就在一家一家流转。偶尔,外婆没忍住我们这些小馋猫,打开一盒,那蛋糕早已硬成了石头蛋。但这也拦不住我们嘴里的馋猫,用开水泡一泡,吃得照样香。
长大后,读李佩甫的小说《城的灯》,里面写一个孩子给亲戚家送蛋糕,走半路上实在馋得受不了,便打开,吃掉蛋糕,然后放上几块牛粪。几经流转,这盒装着牛粪的蛋糕又回到了他家。读到这莞尔一笑。这比当下喝掉茅台灌上水可爱得多。
小时候,还喜欢家里来客人。物质贫乏的年代,家里来了客人,会买鱼罐头、午餐肉还有香肠。直到现在,去超市,我也很喜欢买鱼罐头和午餐肉,尽管买来了,放冰箱里很久想不起来吃,但看着就像老熟人一样亲切,没办法,看到了,没法视而不见,总想带回家。对香肠的喜爱一直保留到现在,喜欢吃那种被烟熏过的味道。却比从前挑剔了很多,一口咬下去,确定不是正宗的哈尔滨红肠,绝不会动第二口。小时候却哪管三七二十一,香肠两个字就是味道,好不好吃,简直就跟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谁记得谁知道啊?现在,各种肠五花八门,看着新鲜,却一口都没有进嘴的欲望了。是果真老了,还是抢着吃的才是最好的想法在做怪?
小时候,大白兔奶糖简直就是威风凛凛。多化解不开的矛盾,拿出两块大白兔奶糖,保证糖到友情在。只是,那不是一般人家能有的。一块糖放在嘴里,一点点化掉,简直是体会到甜蜜怕失去的痛苦。现在,谁还把一块糖放在眼里?各色糖果明晃晃地成了摆设,大概它们也会有生不逢时的落寞吧?总是这样,有风光一时,就有黯然神伤,各领风骚数百天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最不可思议的着迷的好吃的,确切地说是好喝的,那也是我最早着迷的一款饮料是老妈用白醋、白糖、小苏达和白水兑的饮料。几样往起一兑,出来滋啦的响声,很迷人。那是最简易的碳酸饮料啊,喝着会打嗝。夏天的夜晚,闷热,没有冰棍,冰淇淋简直听都没听说过。老妈亲自上阵,像个魔术师,一勾一兑,无配方,全凭手感,堪比可乐雪碧,爽!第一次喝雪碧,怎么喝怎么觉得有股胭粉味儿。渐渐地,就习惯了。渐渐地,再不能喝那种老妈勾兑的饮料了。人的熊猫脾气都是惯出来的。什么都不用自己做,越来越懒,越来越失去想象力。甚至于吃,都越来越提不起兴致来。
再逛超市,薯片、雪饼都静悄悄地,丝毫没有嚣张的气焰,饮料里可口可乐也低调着,倒是凉茶还有什么尖叫声嘶力竭。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我们患上的是选择恐惧症。选来选去的结果是一样都没买成。最终,我们真的要一粒药片就能解决吃的问题吗?既当饱又补充了足够的营养。那我们嘴里那只馋猫要被饿死吗?还有那些赤裸裸的渴望呢?
编辑/姚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