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亚芳
摘要: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如何进行巧妙引导渗透、让学生如何有话可写、如何拟好题目、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探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操作方法与大家交流探究,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144-01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谈一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做法,希望对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1 如何进行引导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去渗透,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和别人交流沟通,亲自去触摸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朗诵入境、感情交流、角色表演、音乐渲染和媒体展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巧妙引导渗透,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环境意识状况,引导学生实践积极的环境行为。
2 如何在作文时有话可写
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何故?生曰:"无话可写。"这一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捕捉写作的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要引导学生去细致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材料。如:(1)班会课是捕捉材料的一个窗口。老师批评了谁,表扬了谁,这些内容都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成不同性质的文章;(2)每周一升旗时校长总结一周情况时所讲的话要应注意听讲,讲话的内容是小练笔的好素材;(3)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如生活条件、人与人的关系发生变化等;(4)和周围人交往时,对这些人的看法或从这些人口中了解到的一些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5)学了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对主人公说的话等等;(6)学生每天都在看电视,引导学生把自己收看到的的电视新闻、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等节目写下来;(7)要求学生把家长的言行写下来,在和同学、朋友玩时的情景写下来。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材料之后,自然会有感而发,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无病呻吟的文章了。
3 如何拟好作文题目
"题好一半文"一篇文章的题目拟得好,会给文章大增光彩,就如一部电影剧名起得好,就能吸引观众,就能赋予电视剧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命题是一门艺术。以2000年高考的命题为例,作文给出的题材是"诚信",许多考生就干脆都以"诚信"作为了文章的题目,千篇一律,怎能引起阅卷老师兴趣?而有些同学就在命题上下了功夫,如:"《7-1=0》、《诚信·人生》、《与诚信牵手》、《与诚信同行》……"这样的题目便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万事开头难",设想一个拿着笔不知道写什么题目的学生,他(她)怎么会写出好的文章来呢?事实证明,只有题目拟好了,学生才能由此而产生联想,从而进入构思,写出内容丰富,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4 训练学生口头作文
口头作文是写在的开始,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故事,可以原文复述、可以创造性复述。可以让学生比赛讲故事(寓意、童话、动画)讲完后要求他们把自己讲的、同学讲的故事写下来,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文故事,然后把自己的、同学的表演记下来。这样逐步推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5 如何在作文教学时进行德育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可见,在小学作文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能力培养是应该具备的内容。那么应该如何在作文教学时进行德育教育和能力培养呢?(一)要深刻把握作文题目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因子。比如,给学生命题作文《我的家》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爸爸、妈妈的辛勤工作,家庭和睦表达对家的热爱,进而引导学生表达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二)要掌握好作文教学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教学中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优越性,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作文教学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引作文题目、题材和体裁不同而各有不同,教师在讲评作文前应当形成清晰的思路,从细微处入手恰当地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讲评《中秋节》作文时,可以从"中秋节的由来"、"我最想对亲人说的话"、"中秋节我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亲情教育。(三)要引导学生在作文时深入观察社会,进行人文精神和人格精神的教育。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时期,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现象,通过理性的思考和真挚的笔触,让他们明事理、知廉耻、辨荣辱,进行人格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毛泽东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促使学生的内因发生变化。训练学生获得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扎实的训练中下工夫,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