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美术教学研究探索

2013-04-29 00:44:03董静
考试·综合 2013年8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素质教育美术

董静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035-02

美术课程是基础美术教育的良好载体。为了更好地理解、把握美术课程标准的教育意图,发挥美术课程标准的教育导向作用,本文从美术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梳理,以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意识。

1 美术教学思想的教育导向功能

素质教育、全体性发展、美术与社会协调关系、美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共同构成了当代美术教学思想。这些教学思想无不具有教育指向功能。

1.1 素质教育的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素质,为培养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在人的基本素质中具备良好的素养已成为现代人和未来人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美术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担。《标准》强调:"美术既是促进个人教育的重要媒介,也可以对社会教育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素质教育的思想作为美术课程的总体指导思想,在《标准》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和教学建议部分都得到了全面体现。美术课程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直接的、得天独厚的实践活动的平台,同时也指导着美术教育教学的进行。

1.2 全体性发展的自我教育。新课程的实施,随着教育领域对全体意识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全体性教育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有着根本区别的教育范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全体性教育是体现学生的全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其着力点在于全体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的培养,其最高境界是超越性。它摒弃了学生在传统教育中所处的客体地位,强调全体学生主体意识的提升和主体人格的完善,要求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完成对美术知识的实践性体认和主体性建构。全体性教育思想在美术课程中有充分的体现。《标准》提出:重视对美术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重视对美术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和动手、动脑、观察等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美术学习需要等。其实质都是全体性教育思想在美术课程中的贯彻,并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3 美术与社会协调观。美术与社会关系是美术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美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理论。这些理论在实质上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其一是强调美术在自然环境中对人类社会发展作用的"以美为本"的欣赏观,如美术决定论;其二是强调人类社会对美术在社会环境作用的"以人为本"的审美观,如唯意志论;其三是强调人类社会与美术教育的相互作用,如美术与社会关系协调论。前两类观点,只强调美术与社会关系中单方面的因果关系,带有明显的片面性,这是人类当前面临的困境和危机的根源所在。与前两类观点相比,教与学关系协调论是美术与社会关系思想的一大进步,是现代科学对美术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

1.4 美术与人文素质的整合。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况、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因此,人文素养在美术教育中必须整合,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

2 美术教学目标的教育贯彻功能

美术教学目标是美术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结果。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规定美术课程目标的要求,它的提出完全符合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和我们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教育方针,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符合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3 美术教学内容的教育落实功能

美术教学内容是美术课程教育落实的主要依据,而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在构建课程思路和方法上又突破了以往"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思路的旧框子,从基础美术教育的特征出发,以素质教育为根本,按学生学习美术的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无论是那一个领域都是必修模块,都是以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等问题为重点,以美术与人的欣赏和审美价值关系为核心论题,并以此为主线来构建、拓展和编排课程。可以说,美术课程为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承担了美术教育中的主要内容。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深入挖掘美术课程中的各种真、善、美教育因素,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4 美术教学形式的教育实施功能

在美术教学形式的实施中,除了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外,还要鼓励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采用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4.1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形式是美术课堂教学实施教育最经常、最有效、最现实的一种形式。教师主要是根据《标准》,传授有关的美术知识。针对美术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冲破传统课堂授课方式,应该更多地以"活动"的思路设计教学,改变课堂上学生总是"坐着听"的局面,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例如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美术作品;就某个问题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进行辩论;对某些美术作品的产生进行模拟创作等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2 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强烈意愿。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突出欣赏的多样性,如可组织学生参与以保护自然为主题的班会、模拟创作会、讨论会、知识讲座、创作漫画竞赛、编辑美术作品小报等活动。《标准》的"活动建议"中为美术教师开展美术的课外活动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参考性建议。教师只要通过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美术知识、激发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素质教育美术
创意美术
课外活动类作文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