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和肠外营养对上消化道肿瘤术后肠瘘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3-04-29 04:07孙祥丽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肠瘘肠外营养肠内营养

孙祥丽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将对肠外和肠内营养对上消化道肿瘤术后肠瘘患者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讨论。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所收治的112例行上消化道肿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成肠外组与肠内组,肠内组患者给予市面上销售的普通营养制剂空肠管持续滴注,对该组患者进行管饲喂养,当其瘘口封闭后采用口服;肠外组的患者给予深静脉置管营养支持,两组患者的脂肪、蛋白质、糖、热量组成比例、微量元素、电介质的含量基本一致,对所有患者在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后的1-5周末进行空腹采血,对患者的血浆内毒素、转铁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漿丙二醛(MDA)进行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的内毒素水平以及血浆丙二醛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 在对上消化道肿瘤术患者进行术后治疗时,对其给予适当的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对患者的肠道进行有效的保护,降低在灌注过程中由于肠道缺血而出现损伤的情况,使患者的循环内毒素水平降低,对其营养状况进行改善。

【关键词】 肠外营养;肠内营养;上消化道肿瘤;肠瘘;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8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192-01

目前,在外科营养治疗中,上消化道肿瘤术后肠瘘患者的营养支持已经成为了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1]。由于肠外营养支持的费用相对较高,因此,绝大部分患者难以承受,甚至放弃治疗,患者在术后出现感染、代谢、导管等方面的并发症也变得越来越多[2]。本研究将对112例行上消化道肿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所收治的112例行上消化道肿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2例女性,80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27-70岁,平均年龄为34岁。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20例食道癌患者,40例胆道和胰头癌患者,13例胃癌患者。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成肠外组与肠内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Ρ>0.05。

1.2 方法 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在出现肠瘘两天后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肠内组患者采用内径为3mm,长1.5m的硅胶管,将其末端封闭,将2个内径为3mm的钢珠放入其中。在钢珠上方的硅胶管壁上设置3个侧孔,在对患者进行置管时,在硅胶管内置入一条金属导丝,在透视条件下,利用金属导丝将硅胶末端引置到漏口下15cm处。将市面上销售的普通营养制剂配置成1ml/Kal的溶液后进行空肠管持续滴注,对该组患者进行管饲喂养,当其瘘口封闭后采用口服。肠外组的患者给予深静脉置管,然后对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两周后对其进行1次换管处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Ρ<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死亡的情况。肠内组患者在管道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的耐受性较好,有2例患者在治疗之初出现了腹泻的情况,经过对输液的速度以及输液量进行调整后,患者的腹泻症状消失。肠外营养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导管感染以及高热的情况,通过对其给予抗感染治疗以及换管处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肠内组患者在治疗5周末的血浆内毒素、转铁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丙二醛水平分别为0.50±0.16,2.55±0.91,229.8±68.98,145.1±20.1,6.4±0.6。肠外组患者在治疗5周末的血浆内毒素、转铁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丙二醛水平分别为0.77±0.19,1.77±0.51,77.5±52.1,104.3±19.7,9.9±2.1。两组患者的血浆内毒素、转铁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丙二醛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

3 讨 论

肠内营养支持一直是外科营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3]。患者在行外科手术后,其机体通常是处于应激状态,蛋白质的分解量增加,特别是行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其营养供应不足的情况尤为严重[4]。有学者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5],重大手术后病人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胃肠道血管收缩使肠粘膜处于低灌流状态,导致肠粘膜屏障损害。使肠粘膜顶部出现缺血性坏死。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肠内组患者在管道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的耐受性较好,有2例患者在治疗之初出现了腹泻的情况,经过处理后,其腹泻症状消失。肠外营养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导管感染以及高热的情况,通过给予相应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两组患者的血浆内毒素、转铁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丙二醛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由此可见,在对行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后处理时,对患者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在术后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在对上消化道肿瘤术患者进行术后治疗时,对其给予适当的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对患者的肠道进行有效的保护,降低再灌注过程中由于肠道缺血而出现损伤的情况,使患者的循环内毒素水平降低,对其营养状况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 马卫.消化外科疾病中使用静脉营养支持的应用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098-1099.

[2] 李荣香,邱沛.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J].护理学杂志,2012,27(7):41-42.

[3] 王传思,于庆生,潘晋方,等.芪黄煎剂对上消化道肿瘤术后血清促炎细胞因子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1):3-6.

[4] 吴涛,安锐,张斌青,等.18F-FDG PET-CT对上消化道肿瘤手术和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的评估[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1,14(5):379-380.

[5] 盛冬娟,王文强,张孝英,等.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输注速度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8):14-15.

猜你喜欢
肠瘘肠外营养肠内营养
某中医院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分析与评价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
粪石性阑尾炎合并回盲部穿孔手术方式探讨分析
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循证护理在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及护理观察
危重症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分析
外科手术治疗肠瘘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