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金学
一根绳子
一根细细的绳子,一头绑在武汉街头闹市的桌腿上,另一头则拴在一个小男孩的身上。人们并不知道孩子的名字,只知道他是“被拴在路边的孩子”。
小男孩坐在油迹斑斑的地上,一个人哭,一个人闹,哭累了闹累了就一个人玩,在他身后,是喧嚷的人群和一座对他来讲光鲜却陌生的城市。
怕孩子在城市里走丢,又得摆摊养家糊口,不得已,父母把孩子拴在了马路边。他们在摊前忙来忙去,笑脸招呼着往来的客人,却无暇顾及自己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他们每天都在匆匆忙忙地挣钱,说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明天,“全家人这么辛苦都是为他啊!”
在父母眼里,孩子明天的幸福是由父母拼接出来的,孩子今天的痛苦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他们期待着,自己无法改变的命运,将来能在孩子身上找到逆袭的可能。
只是没人说得清楚,那根细绳是牵着孩子更美好的未来,还是捆缚住了他们的幸福童年?
一部电话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战争”,往往是后者败阵——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但在这个暑假,关于“补课”与“不补课”之争,武汉中学的学生们笑到了最后。
他们的“武器”是给市长热线打电话。没想到学生的投诉,还真等来了上面的干预。学校预定的二十天补课计划被迫取消。消息一出,学生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但是,事情远没这么简单——听说取消补课,家长们可不干了。“别个学校都补,就这个学校不补,让孩子们暑假‘岔着玩,成绩掉别个一大截,那怎么办?”一个打着伞的中年父亲表示不解。而在他之前,早有一大拨家长聚集到校门口,要求复课。
更有甚者,还有大批家长跑到区教育局去投诉。只是,市长总归要比局长大。本也想搞补课的校方,对家长们的请求十分感动,只是不得不拒绝他们。
学校不补了,但不知学生们会不会被家长“押”进其他补习班。更不知将来哪一天,当这些孩子为人父母,是会吸取教训,还是继承传统?
一条商机
中国的家长们为孩子拼、逼孩子拼,无非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希望孩子跑得更快、更远,却从来没想过,孩子可能会跑得没了踪影。
于是,“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试图将孩子们往回拉一拉。但讽刺的是,这在一些人看来,却变成一种难得的商机——近日,网络上有不少店家,借机推出“代看望老人”服务。
足不出户,孝心似乎就可以轻松送到老人身边。可以给老人过生日,陪老人散步聊天,照顾老人起居,还可以拍下视频。“服务”种类之多,不可谓不细致,但是,把儿女的孝心就这样简化成可付费的亲情,又不可谓不可悲。
回过头来,再看看那个“被拴在路边的孩子”,看看那些被“绑”进补习班的学生,父母为孩子打拼一辈子,换来孩子出人头地,飞出穷窝窝,却换不回孩子的养老送终,更别说天伦之乐。
其实,结了什么样的果,是因为你种了什么样的花。父母试图给孩子的,是最充裕的物质、最优越的生活,孩子回馈给父母的往往也是如此,因为他们都觉得,那就是最美好的爱了。
【原载2013年7月10日《中国青年报·新闻
眼》标题为本刊所拟】
插图/出得校门 再入“笼门”/李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