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制动”,将学生掌控于课堂

2013-04-29 01:05赵飞飞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3年8期
关键词:思考问题专心盲目

赵飞飞

作为一名新近上岗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踏上讲台不久的时候,我就在我所任教的班上遇到了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我担任着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这两个班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异:一个班的学生积极活泼(1班),一个班的学生沉默内敛(2班)。很明显地,1班的学生比2班的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外向。所以,上课的时候,我总会在1班遇到一些尴尬的事情——1班的学生似乎忘记了在特定场合应遵守的某种规矩。他们异常活跃,甚至在你还未说完一句话的情况下便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地接你的话,尽可能地营造一种活跃、欢腾的课堂气氛。可这明明就只是一个假象。

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个假象的背后是他们想趁机作乐,他们并没有专心听讲。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教学进度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时本来只讲一遍的知识点,在此起彼伏的音律回荡之后,又得多次重复。如此循环,学生们是不亦乐乎,可我就会疲惫不堪了。他们表象的专注又使我找不出任何理由来纠正他们的不当之处。因为,在他们看来,或许这样才能证明他们是认真思考了的,是专心听讲了的。

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想到2班学生的好,他们特别遵守课堂纪律,能够安静地听老师讲解知识,虽然他们不善于举手发言,不善于积极地思考并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

我踌躇不定,细细琢磨如何治理他们这种“好动”的天性,怎样才能合理地压制住这群学生浮躁的脾性。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我课任教师的权利,与班主任沟通,采用相关班规班纪,强制性地压制他们的这种接嘴行为,规范他们课堂上的行为习惯。可是,这个高压政策虽然能制止他们现在的错误行为,却不能从内心深处让他们信服。他们中那部分确实认真听讲,专心思考,努力而大声地回答了相关课堂问题的学生必然会感到诧异,惊叹老师的做法。为了不激发他们的怨愤,磨灭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法只有放弃,得因势利导,从根本上化解。

接下来,我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下向那些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伸出了请教的橄榄枝。我把班上的情况跟他们讲了讲,并询问他们该从什么角度来纠正学生们目前的不正之风。他们的一席话引起了我进一步地思考。他们问我,“你班上的这种情况是个别还是整体?他们究竟是 在专心回答问题还是故意乱嚷?”是啊,我应该先找准目标,分清问题的实质,之后才能拿出明智的解决方案。我得弄清楚我所要制止的是个别同学的无理取闹还是全班同学的不良答题习惯。

细细想来,其实能够导致班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仅归咎于班上的极少数同学,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这几个人趁机起哄,乱答一气。而其他认真了的同学则会因为想急于纠正,才不顾一切的与其争执,以致出现了答题声四起、一片沸腾的壮观景象。看来,我应该把目标锁定在这几个唯恐天下不乱的调皮的学生身上。怎么纠正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们?勒令他们改正?这会太伤他们的自尊心,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我知道强制性地要求他们改正,一味地说他们有错只会激化矛盾,让他们对语文课堂失去信心和兴趣。不用纪律来管纪律,那该怎么做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呢?

为了使课堂教学的秩序恢复正常,又不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想,只有各个击破了。

“擒贼先擒王。”在这被扰乱了的课堂中,经过我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原来小A、小B、小C竟是主谋,他们三个就是所谓的“王”了。小A个子矮小,语文成绩向来不是很好,可其他科,尤其是数学却异常优秀。他属于总是沾沾自喜、洋洋自得的乐天派。所以,他总爱在语文课上独树一帜,另辟蹊径。只要有机会,他就会特立独行一回。小B个子也不是很高,他各科均衡,喜欢回答问题,却老是不容易听清题旨就开始盲目臆测。他应该属于那种爱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以期取得老师表扬的那类学生。所以,一有答题的机会,他就会大声回答,争取体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老师的嘉奖。小C是班上的小尾巴,每次测验,他总是稳在全班的最后之列。平时就异常调皮的他,在课堂上也是逮着机会就要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听到同学们的一片唏嘘他也怡然自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他就是那种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故意为之的类型。

如此分析之后,我就对他三人制定了逐一击破之策。竟然小A心高气傲,自以为是,那就得挫挫他的锐气,让他碰碰壁,知道自己是半壶水,不值得骄傲。要让他明白自己和其他同学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应该加紧学习,提升自己。所以,我会在课堂上故意抽他起来回答较难的问题,让他语赛。小B也差不多,只不过,我会抽他回答较简单的问题,因为他的盲目臆测,根本不仔细读题的习惯,他总是答不完整。这时,再指派一名成绩一向不好的同学回答(肯定是能够回答正确的),通过对比,及时指出他的不足,告诉他题都还未读准就开始盲目大声地回答问题的做法是错误的,会误导其他同学思考问题的。这时,他就有了自知之明,不再盲目作答了。而小C呢,就尽量把最简单的题留给他,及时鼓励他的正确回答,表扬他的进步。明确的告诉他——“你越来越能思考问题了。”“你思考问题的方式越来越准确了。”“如果你能够举手作答,更能赢得大家赞许的目光。”

我把这些策略很快地用到了实践中,没想到,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他们更加专心于学习了。“杀鸡儆猴”之后,全班同学也形成了一种风气,胸有成竹,认为自己绝对能够回答正确的问题才会脱口而出或举手作答,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会反复思考,举手作答。班上的喧嚷慢慢消退,更多的时候是同学们有序的回答。

以前听颇有经验的张华老师说过,对于那些平时好动的,爱表现的,故意发难的学生可以采取“以学制动”的方法,让他们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而不是表现形式上。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听到他们回答的声音,一定要把效应扩大,让他们单独重复自己的回答,正确的及时表扬,错误的及时批评。只要逮着他犯错的机会,就夸大他的错误带来的影响,就势严厉指责,勒令改正。反复如是,这样一来,他们自然就会知道,只有正确的回答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只有熟悉知识才能回答疑问,取得表扬。反之,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耻笑。为了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这些领头之羊不得不有所收敛。

我想,我现在所用的应该也属于这种方法吧。当学生在课堂上失控,不断好动时,“以学制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用灵活而艺术地方式引导学生走出误区,致力学习,而不是靠一味地苛责,强行地制止。让学生在“爱”的关怀下健康地成长,这才是掌控课堂的一剂良方。

猜你喜欢
思考问题专心盲目
画与理
专心练习
根据已知条件思考问题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盲目剃“满月头”可能对宝宝造成什么伤害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专心的神奇力量
按图索骥
盲目自大的小蚂蚁
思考问题要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