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大学实验室文化建设

2013-04-29 00:39王成善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实验室大学

摘要:实验室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实验室文化有利于培育实验室成员的创新精神、协作合作精神,有利于实验室成员潜能的释放。本文研究了大学实验室的文化内涵、作用和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实验室;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51-02

一、大学实验室文化的内涵

为了理解大学实验室文化,我们必须先了解什么是文化。在对文化的研究中,多数学者认同文化是人的生存环境,是人类的全部生活方式。社会学家研究发现,文化是一种复合体,它既指文学、艺术、音乐等,又指人类赖以生存的价值、信仰、观念、道德、法律等。

大学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一是由实验室的物质设施和物理环境等构成的物质文化;二是由实验室的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等构成的制度文化;三是由实验室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心理状态、道德情感、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构成的精神文化。这三者融为一体,互为影响,共同作用于实验室的方方面面。对外形成实验室的影响力、吸引力,对内则影响实验室成员形成共同的信念与和谐的氛围,产生凝聚力。

二、大学实验室文化的作用

1.目标导向作用。实验室文化是一种信念力量,其所包含的价值和规范标准能引导实验室中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使之符合实验室建设的目标。融于实验室文化中的建设目标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导向力,能够引起成员普遍的心理共鸣与行为反应,能够规范和统一实验室成员的行为。

2.行为约束作用。实验室文化是一种道德力量,以一种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行为准则来约束和规范每个成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它能造成强大的群体心理压力与动力,使个体行为从众化。

3.凝聚合作作用。任何大学实验室都必须成为一个真正的合作体,将个人的努力凝聚成共同的努力。优秀的实验室文化寄托了全体成员的理想、希望和要求,实验室利用一定的文化积淀,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实现文化的认同和融合,不断地强化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信任与团结,使之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和归属感。

4.激励鼓舞作用。大学实验室的制度文化,其最终目的是确定实验室任何成员都要在制度的轨道中去践行实验室的精神文化。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正规、激励、方向正确的发展态势。积极、健康、向上的实验室文化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重视每一个人,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们所受到的激励是内在的,这种内在的激励能成为激励实验室成员创造性的持续动力。

三、加强大学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一)满足实验室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

1.建筑与布局。艺术性建筑与实验室合理布局既能反映实验室独有的特色,还能给人们带来强烈的文化熏陶与濡染,富有润物无声的教育意义。让实验室内的一切物质充满教育性。实验室是一个有着教育空间的育人场所,让教育与空间的紧密结合,逐步演化出实验室独有的物质文化教育场景,这就要求实验室的建筑与布局要做到教育学与建筑学的完美融合。

2.装饰与布置。实验室室内设备布置合理、摆放整齐;实验项目介绍、规章制度、恰当的名人名言与肖像陈列有序;利用室外墙壁、走廊张挂科学家画像、有价值的照片、图片及语录、标语等,这些都能营造出浓厚的装饰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和培养大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绿化与美化。优美的实验室内部与外部环境是实验室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实验室优美的环境,具有某种“强制”力量,它能“迫使”实验工作者领会它的含义,如实验大楼的严肃庄重,楼内实验工作人员充满的朝气蓬勃、为追求科学而淡泊名利的集体氛围等,都能令每一个工作人员产生相应的情绪及相应的行为。

(二)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文化

1.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理念反映了大学实验室管理的特色、能力和水平。实验室管理文化要强化“以素质为根本、能力为中心、技能为重点”的“三位一体”的建室宗旨,弘扬“厚德崇学、博知笃技、责实鼎新、与时俱进”的兴室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管理思想,走开放兴室之路。

2.管理制度。要建设“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机制。实验室要坚持开放性,其优势资源坚持向国内流动研究人员开放,积极吸收科技发达国家的高水平科技人才进入实验室工作。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科交叉和创新性思想产生的宽松的研究环境,形成“鼓励竞争、倡导合作、允许冒险、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和强烈的技术创新氛围,使实验室充满活力。

(三)丰富和发展实验室的精神文化

1.加强实验室风气建设。实验室风气是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在长期工作、学习、教学、科研和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经过共同努力而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风貌,是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学习风尚、创新精神和工作态度的综合效应。优良的室风是无声的命令,对实验室全体成员有巨大的激励作用。

2.加强实验室团队精神建设。在当今“大科学”时代,科研成果的产出早己告别了个人“单打独斗”的形式,科研人员个人之间、科研机构或大学之间以及政府间的合作,已经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仅仅依赖个人的才智很难产生大的成就,尤其是面对大科学或大工程项目时,创新单元已经从个体过渡到团体,科技团体创造力已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基本动力形式。

四、培育实验室创新文化

1.要有引领学术前沿的“领头雁”意识。大学实验室,特别是重点实验室,要有“领头雁”意识。国家为实验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配备了先进、完备的仪器设备,吸引了大量的科研人员,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要有强烈的学术、科研责任感,不能满足现有的成绩,要勇于攀升学术高峰,要具有引领学术前沿的责任感与魄力。大学实验室代表着大学的科学研究水平,支撑着社会经济未来的发展。因此,大学实验室要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尤其是实验室学科带头人,要成为善于营造学术气氛的大师,要学会把学术研究的气氛推向顶盛,努力使实验室成为所在领域的重要学术中心。

2.鼓励变革。创新需要有强烈的锐意进取、拼搏探索的意识,满怀创造欲望与激情,能够承受在智力和体力上的极大付出及由此产生的各种风险和心理压力。这就需要一种精神,一种对现状不满足并试图实现变革的精神。大学实验室是否容忍并倡导这种精神,是否给创新者的创新以积极的支持与帮助,是否提供必需的科研条件以及制度和组织保障,将直接影响创新者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并进一步反过来影响大学实验室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3.营造宽松的氛围。许多对科技有巨大贡献的巨匠成名前都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和失败,如果遇到挫折研究工作就遭到扼杀,绝大多数科技突破将无法产生。这就需要对失败予以理解、宽容。关上了失败的大门,同时也就关上了创新的大门。创新需要有自由的空间、宽松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保障下,人们才能够把全部的精神和意志集中到从事艰难复杂的创造活动中。

4.广泛交流。创新需要交流,只有通过科学共同体内部相同专业或不同专业之间的长期广泛学术交流,才能碰撞思想火花,激励创新思维。学识和见解需要相互启发,问题和疑难需要共同探讨,兴趣和爱好可以互相激励。

参考文献:

[1]刘国瑜,张英.试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文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

[2]郭文龙,等.论实验室文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2).

[3]唐江礼.浅谈实验室文化氛围的营造[J].实验教学与仪器,1998,(1).

作者简介:王成善(1968-),男,山西翼城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大学科技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实验室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