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实用性技术和技能的教学尝试

2013-04-29 23:47张淑琼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8期

张淑琼

摘 要: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本文从优化教材、优化教法、优化学生考评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学生实用性技术和技能教学的一些尝试。

关键词:中职汽车维修 实用性技术和技能 考核评价方案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饱有量在不断大幅提高,所以急需大量汽车维修人才,但是合格的汽车维修人才严重短缺。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培养汽车维修人才的学校,由于体制僵化、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大纲落后、教材陈旧、实验实训设备简陋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技能需求脱节,甚至是学非所用,导致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作为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学校,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汽車护士” 和“汽车医生”,就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在扎实推进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不断加强实用性技术和技能的教学,把学生打造成懂技术会技能善学习,与就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汽车维修人才。下面就谈谈本人在提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实用性技术和技能教学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优化教材,提高知识的实用性

在现有教材中,有很多不实用或陈旧的知识,如:1我国早在2000年就禁止生产化油器,化油器式汽油机早就被电喷汽油机所取代,而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还用整章篇幅详细介绍化油器,现在大量使用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可变配气定时机构等内容在该教材中的介绍却不多。2现在普遍使用的电控点火装置,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中只有寥寥几笔带过;该书中介绍的电气设备构造、电路等基本以东风EQ140、北京BJ212、解放CA141等车型作为教学蓝本;等。显然教材中诸如此类还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技术水平的许多内容,很难适应广泛采用了微电子技术的汽车维修。

针对上述现实,优化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材,普及新知识,推广新技术是加强实用性技术和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本人遵循“降低知识难度、强化实际应用”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优化:

1根据教学内容与进度,及时补充汽车维护知识和维护方法,让学生掌握汽车维护技能,当个称职的“汽车护士”。如①学习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时,补充“曲轴箱日常维护(包括保持曲轴箱通风良好、定期清洗曲轴箱)的方法”;②学习润滑系统时,补充“检查、更换发动机机油的方法与步骤”;③学习冷却系统时,补充“检查更换冷却液、定期清洗水箱的方法与步骤”;等。

2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实践中,①将不切合实际需要的如“化油器的构造与维修”等内容进行删减,②对如“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凸轮轴上凸轮的轮廓曲线研究”、“发动机某些零件的修理(因为汽车维修方式已从‘修旧式转变为‘换件式)”等太深奥或不适用内容进行简化处理。相应地是紧紧围绕“汽车技术发展及加强学生实用性技术和技能”来编写教学讲义:①以现在主流车系如大众车系和丰田车系为基础,重点介绍现代发动机的构造、拆装、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②及时补充已经普遍使用的汽油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可变配气定时机构、柴油机电控共轨系统等新技术的原理和检修方法;等。

3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的教学过程中,以大众和丰田等现代车系为教学蓝本,介绍电气设备的构造、原理、电路等,并及时根据教学进度向学生补充介绍已经普遍使用的新技术(诸如电控点火装置、自适应前照灯系统、汽车夜视系统、汽车导航与定位系统、电子控制防盗系统等)的知识或检修方法。

值的一提的是,汽车维修专业的技术涉及面较广,如机械技术、液压传动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但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其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分析能力及综合能力不强。因此专业教师在优化教材时,必须掌握教学难度,适当调节授课重点,做到因学定教、因材施教,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用性技术和技能。

二、优化教法,加强学生实用性技术和技能的培养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信息量大、实践性强的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需要,为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本人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下面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为例,谈一些做法。

1通过直观教学 降低学习难度

中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而发动机构造与工作原理方面的内容却比较抽象,所以通过如实物、PPT课件、动画、视频、仿真软件等直观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知,对一些实用性强的零件,如活塞、连杆、曲轴及它们在空间结构上的相互位置、联动情况等,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详细观察、动手解剖等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2通过任务驱动教学 提高学习能力和操作技能

为了加强学生在汽车发动机零件检修方面的实用性技术和技能培养,本人通常采用“把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实训任务之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例如,在学习“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时,就分解成多个实用性强的子任务:“曲轴的测量”、“活塞及活塞环的选配”、“活塞连杆组装”……要求学生带着某任务:自学教材内容及校园网上的教学资料、分组讨论确定实训方案、动手操作完成实训任务、写出实训体会或总结,教师答疑、点评、引导,使学生达到个个会检测,人人会选配、组装。这种“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3通过案例教学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这部分内容,不仅实践性强,而且涉及非常实用的技能。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实践为明线、理论为暗线”的教学原则,加强案例教学。在常规教学中尽可能多地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学习,尽量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用性技术和技能。比如在学习发动机冷却系时,就设计“发动机水温异常故障诊断与排除”这个案例,模仿企业岗位工作模式,自觉保持安全作业及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自律)的工作要求:①展示故障车辆,明确工作任务;②分发维修资料、任务工单;③播放案例视频,分组讨论故障原因;④利用多媒体课件点评故障原因及检修要点;⑤制订故障检测和排除计划,选择检测诊断仪器;⑥实施计划排除故障,填写任务工单;⑦工作总结、反思。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有关内容的探究,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掌握了发动机冷却系的组成、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又掌握了水泵、节温器等主要部件的检修技能;还掌握了发动机温度过高、过低及冷却液消耗异常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技能。随后在其它教学用车上设

置了相应的故障,按照汽车4S店维修工岗位任务要求,让学生就车找出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尝试当个“汽车医生”,真正提高实用维修技能,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接轨。

总之,优化教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知识的可接受性,切实做到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水平和维修实际,有效地提高维修技能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把学生打造成社会需要的维修人才奠定基础。

三、优化考评方案 加强实用技能考评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不仅包括理论考评,也包括实践技能考评。为了较为公平合理地进行实践技能考评,使考评具有可操作性,本人制定了相对细化的考评项目和评分方案。每个学期都有针对性地提前公布一些考评项目,既有平时考评又有期末考评,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维修技能的提高。通常考评内容包括:1安全操作规范;2工具使用准确率与熟练程度;3操作过程正确性;4实践任务完成情况等项,各项都有相应的量化评分方案,期末将各项评分进行综合统计,得出实践技能总分,再将实践技能考评总分按一定比例(如60%)列入学业成绩。另外,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联合,将汽修中级工证书考试与实训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训中化压力为动力,技术实践能力得以不断提高,要求全部通过技能证考试,每个学生在毕业时都拥有“双证”。

总之,作为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只有不断优化教材、优化教法、优化学生考核评价方案,才能有效地根据学生实际和实践资源,以汽车技术发展和学生能力发展为教学支点,以汽车维修市场为导向,科学地进行教学,才能把学生打造成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新型维修人才。

参考文献:

[1]关志伟 《现代职业教育汽车类专业教学法》,2010年6月第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