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
戴宾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需重视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作为一个仅有30年历史的市,德阳自设市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十分显著。1987至2012年的26年里,德阳GDP一直位居全省第三位。也是除成都之外,全省第一批GDP上千亿的市。自2000年以来,德阳工业增加值一直稳居全省第二位,成为四川名符其实的重要工业城市。2000~2012年,德阳市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2012年达到44.8%,仅次于成都和攀枝花。
德阳市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到资本密集再到技术与知识密集的转型发展过程,而现代制造业是以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产品附加值中越来越多的比重来源于服务,服务产值含量在整个企业产值和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企业的创新力与竞争力更多地要靠服务来支撑。30年来,德阳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三产比重一直偏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要想进一步提高德阳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可能还需要在重视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上下功夫。
成德绵地区是四川地理条件最好、城镇最为密集、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从而也是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最富经济活力、最具竞争潜力的区域。德阳紧邻成都,在所有与成都毗邻的市州中,德阳与成都接壤面最大,自然地理条件最相似,产业互补性最强。德阳可以以成绵乐城际铁路的建成运营为契机,主动迎接首位城市的辐射带动,加快与成都的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强市场体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以及城镇建设的统筹协调,实现市场统一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协调布局、资源合作开发、生态环境同保同治、城镇协同发展。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德阳县域经济发展在全省处于前列,且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德阳模式,以东汽、二重、东电等大型国有企业为依托,聚集了一大批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为大型国有企业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配套服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当然,德阳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应在坚持三次产业之间融合互动的基础上,在四个方面下足工夫。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德阳中小企业在西部的发展水平较高,但是跟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县域地区相比较,无论是数量、规模、就业人员,还是对县域财政收入的贡献,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德阳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要想缩小差距,甚至赶超,必须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在国家鼓励和允许的范围内,遍地开花。
缩小县域经济发展差距。虽然德阳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综合竞争力较强,但在德阳市域内,不同县域经济发展之间差距较大,第一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存在较大差距。德阳市要想把县域经济这块蛋糕做大,必须加快发展较慢的县域发展,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增强德阳县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应注重三产的融合互动;加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制定县域之间联动发展的机制。
做大做强配套产业和产品。县域经济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县域经济要进一步发展,一定要把配套产业和产品做大做强。我认为,要更加注重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互动,这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比如,围绕制造业企业,怎么样适应二产业向服务业延伸,做好设计、策划、品牌延伸,以此加大产业链延伸力度;再比如,一产业如何和二产业融合,发展好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以此适应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四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德阳县域,大多是平原县,还有少数丘陵县,县域农业发展程度比较高。要进一步发展精细农业,把农产品加工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也是三产互动的一方面。德阳县域经济要转型,必须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三产互动,把县域农业做大做强。此外,还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家庭农场。
王小琪
四川省社科院金融与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需多方面做大做强德阳县域经济
王小刚
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
德阳应继续坚持“大中小并举”的特色道路
四川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正在快速推进。其中,以成德绵为代表的城市群更应加快推进,走在全省的前列。德阳近几年发展迅速,正率先形成增长点,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德阳市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了一条“大中小并举”的特色道路。
德阳市的城市发展趋势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德阳市主城区旌阳区的城市和产业规模并不大,但是次一级的城市实力和集聚能力很强。以广汉市、绵竹市、什邡市为代表的次级城市发展迅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城市聚集区。另一方面,德阳各个县(市)下辖的重点镇也有自身的发展特色,比如兴隆镇蔬菜种植极具特色,是国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和四川省蔬菜标准化示范乡镇。这些乡镇发展前景广阔。
因此,德阳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构建“一中心三片区”的组团式城市集群的发展战略。即以德阳形成重大装备业制造基地、物流、商业中心区;以广汉形成机加工配套企业、三星堆旅游业的发展区;以什邡为烟叶生产、啤酒生产、磷化工为主的工业区;以绵竹形成剑南春酒业、磷化工企业为主要产业区,以此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的“一中心三片区”的组合城市群的特大城市。
摆脱旌阳区一家独大的局面,以发达的交通联系为依托,吸引并辐射周边城市与区域,从而促进城市之间、市区之间、市县之间、城镇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从而惠及到经济社会和谐、协调、快速发展的最大地域范围。这一战略构想有自身的依据和发展前景:一是在城市间相连的快速通道两旁,分别建设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技产业带,有利于人员、货物和信息的交流;二是以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基础,增强城市间产业的关联度,有利于城市产业加强密切的分工协作,形成互补的局面;三是中心城区和卫星城镇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逐步形成组团式布局,彼此的经济社会功能明确分工,基础设施可以共享,产业链条互相衔接、产业优势实现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