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探讨

2013-04-29 22:08陈玲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儒家孔子传统

陈玲

摘要:通过了解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释家中的和谐向上思想的精华,从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树立理想等方面探索如何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释家

文化的定义很广,人类的一切行为,活动,思想都可以叫做文化。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同时有道家释家,等多种思想的综合体。

1.中国传统文化特点

1.1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之所以博大精深是应为它相较于世界其他文化的包容性,中国传统文化很随和,很少排外,任何文化只要他有益处,中国传统文化都会吸收它,运用它,在最后自成一派。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理性,有着很强的现实主义,强调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尤其是强调伦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文化对政治的稳定,物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从周公旦的礼乐,到孔子的《论语》,到二程朱熹的理学,中国传统文化不断的发展不断完善,带领着中国人不断的富强。这是任何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在3世纪到16世纪中国进入了让世界都羡慕的黄金时期。在汉代中国的文化刚刚成熟,中国就成功赶上了欧亚大陆的其他文明。到了中世纪随着中国的文化进一步成熟,文化带动着发展,中国更是突飞猛进,成为世界上最富饶,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千三百年里中国社会为数量众多的国人提供了比世界上其他社会更多的物质保障和心理安全感。

1.2中国文化是统一连续的文化,没有明显的突然停顿,不仅遗迹处处,而且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从神话传说开始,到周公时代有了体系,到诸子百家时代进入黄金期。公元前5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人类的轴心时代,孔子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几乎同时出现。这个时代人类用理智,道德来思考社会,轴心时代影响一直到了今天,也就在那时形成了今天文化的基本形态。也在那时中国产生了两位最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和孔子。《道德经》虽然总计5000言,但是微言大义,道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唯心的概念,同时其辩证法与黑格尔类似,正因为如此西方人把老子当做东方哲学代表,而儒道互补的思想也始终渗透在中国文化中,但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始终是儒家主导。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是《五经》,它是由诗歌社会,礼仪,和历史文献构成,而他的集大成者就是孔子。他的影响是如此深远恒久,以至于200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都可以用“儒家学徒”来形容,儒家要求人们正直,诚实,忠诚,仁爱(未知生,焉知死)。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即后世尊称佛祖释迦牟尼。东汉明帝时经丝绸之路正式传入我国,一经传入立即结合国情不久以后形成“汉传佛教”。中国当时以皇室官方组织高僧,严谨制度下进行了书面系统的翻译,达到翻译收藏的佛教典藏是最全面、系统和完整的。“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大乘佛法广为流传,学会放下个人一切名闻利养,去利益众生,达到明心见性,开启智慧法门。

2.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借鉴

2.1引用儒家的治学之道,强化校风、学风建设。儒家学派是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注重教育是儒家思想也是华人的基本价值观之一。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因而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发愤忘食,乐而忘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教育思想一丝不苟,认真严谨,学习是艰苦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逐步积累、由量变到质变融会贯通的过程。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之;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孔子告诫学生,只有志向坚定、毅力坚强,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在孔子看来每个人都有进行学习的能力,只要经过孜孜不倦的学习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他对仲由说: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习知识必须踏踏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每个人根据自身需要去寻求所欠缺的知识,进行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从而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装点门面,炫耀于人。当前大学生在喧嚣的现实生活学习中持这种治学态度,一定能做到求真务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样不偷懒,不作假,不傲慢的良好学术氛围不仅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更加强化校园奋发积极的学风建设。

2.2借鉴老子的成功之道,宽和处世。道家代表人老子著作《道德经》,因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遵循自然规律,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两方面的对立之中,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人们对事物的两端都应当观察,无论难事与易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大学生正值青年,血气方刚做事易冲动,来自全国四面八方,不同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日积月累会产生摩擦,使友情产生隔阂,处理不当则会影响学习生活进而产生心理隐患。通晓先人著作中哲学精华,用以退为进、以弱胜强的辩证策略,学会处无为之事,效法自然,保持谦恭、温和的气度,减少过分主观欲望和物质利益追求,营造清静安定的环境,使人际关系和谐有序。所谓人可有雄心壮志,但不可逞强好胜,应抱持柔弱谦下之道,保持质朴本性,理智对待个人喜怒哀乐,平衡心态,不断增强文化修养,于生活起居、待人处事少私寡欲,达到恬淡处世的和谐人际环境。

2.3借鉴佛学慈悲心怀,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真正的慈悲来自于内心对生命的尊重和感悟,人们之所以困惑,之所以烦苦,根源不是外界的原因,而是内心因欲望而失去自由。大学是学子们立志求学将来创业报国的精神知识发源地,是形成价值观念、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人一生当中的际遇,有顺境,有逆境,一切都是磨练意志、考验心性,要守住道德界限,境随心转,学会放下名利、虚荣,学会感恩,以一颗包容智慧的清净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志向,专心致志学好知识技能,全心全意付出劳动,孝养父母,帮助同学,珍惜今生与我们相遇、同行的人,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为人处世纯粹高尚,为社会、国家做出贡献,尽到自己相应的社会责任。

激烈的竞争年代容易使人们视物质利益至高无上、拜金主义滋生, 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则是人们在当代修身养性的一副良药。平衡心态、平等对待人和事,得失不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顺才能和谐。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把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继承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 不仅仅满足于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在重视知识、技能的同时,重视道德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猜你喜欢
儒家孔子传统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孔子的一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孔子的一生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