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祥华
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这是一种由于长期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群体渐渐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内涵
所谓教师职业倦怠是个体超负荷工作,忽视自身需要所引起的疲惫状态,情绪衰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产生职业倦怠的个体对于服务对象丧失了情感甚至以非人道的方式对待他们。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伴随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赋予了教师新的使命和社会期待,特别强调师生平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这使得教师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加剧。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满足社会的期待,教师超负荷劳作,倦怠感也随之产生。因此,研究促使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具体因素对有效地应对教师职业倦怠有积极意义。
1.教师个人状况。
教师个体的教学年限、生活环境等都会引起职业倦怠。有的教师在选择教师职业时完全是出于“跳农门”或减轻家庭负担、职业稳定等方面的考虑,而不是把教师职业作为执著的追求。这样的教师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中稍有挫折或不顺心就会产生职业倦怠。同时,教师个人生活环境的优劣与转化会使教师抵制职业倦怠能力降低。同样的压力放在两位不同的教师身上,其反应是不一样的。心理上常处于紧张焦虑、不自信状态的教师容易产生倦怠感,对自身缺乏正确认识、期望值过高的教师也易产生倦怠感;例如某教师特别要强,所带班级如果成绩不排第一就会喋喋不休,内心恐慌,甚至对于自习课上学生学习他所教学科的人数不多也大发雷霆,回到办公室坐立不安。这类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有一位教师刚参加工作时踌躇满志,各方面的素质的确不错,但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怨天尤人,总觉事事对他不公、怀才不遇,最后发展到因不愿比别人穷而偷东西,因追不上自己看上的女同志而抑郁,以致产生心理和精神疾病,毁了自己的前途。
2.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低。
中国自古就有师道尊严,“文革”使教师尊严落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尊师呼声甚高,但真正的“尊师”并未形成风气。师生情在社会影响的冲击下也有些“变味”。教师工资有所增长,但某些教师在现实及生活压力的双重侵袭下产生了倦怠感。
3.家长与社会的期望过高。
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社会普遍认为教师待遇提高了,就应该加倍努力和付出。教师还有暑假和寒假,不工作也能拿工资。教师成功了是理所当然的,失败了则归咎于教师的不努力和无能。教师在一些人眼中好像是无所不能的,家长的不理解和不配合及过度的期望使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
4.学校管理机制评价机制的不合理和管理人员的不称职。
学校管理机制评价机制的不合理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在学校内部,领导最关心学生成绩。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便制定出许多针对教师的加压性制度(名曰激励制度)。如升学奖励制度,学生评教制度,评优制度,职称考核制度,这些无不与学生成绩挂钩。一年的努力可能因评比时相差零点几分而付之东流,对学生的教导可能因学生评教时一个学生的泄私愤而烟消云散,等了多年的职称评定可能因少写一篇论文而成为泡影。与此同时,某些领导的不称职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有些管理者只注重形式,例如:教师考勤只要人在办公室,办公是不是高谈阔论或玩游戏都不管。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节
1.学校管理机制评价机制的改善和管理者素质的提高是应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前提。
首先,改进学校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师参与评价机制,摒弃那种以成绩论英雄的僵硬的评价方式。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公正评价,建立科学的奖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其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形式主义工作,使教师从各种检查中挣脱出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或者让教师走出校门交流,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再次,实行民主管理对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有积极作用。它能够激发教师的激情,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学校管理者要树立为教师和教学服务的意识,积极为教师创建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
2.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关注教师是应对教师职业倦怠的保证。
心理学研究表明,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使个体减轻压力,缓解职业倦怠的产生。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对教师职业社会信任氛围。因为社会信任对教师的职业选择与工作表现有深刻影响,在良好的社会信任、关心教师、支持教师的良好氛围中,教师与学校都会表现出信心和干劲,这会使教师具有高度的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职业信心、工作热情和满意度,缓解职业倦怠感。同时,对教师持有合理的期望也是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的主要方面。
教师是普通人,教师的能力不是无限的,因此,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应客观合理,减轻教师的压力。再者关注教师的需要,改善教师生存发展环境,提升教师发展自觉显得尤为重要。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首要方面是党和政府、社会应该如何尊重教师,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和支持也说明了这一点。
3.教师个体的自我调适是应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所在。
首先,教师要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自我降压,减轻精神负担,增强抵制倦怠感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努力学习,提高自我修养,正确认知自身和所从事的职业,同时在生活中多参加健康的娱乐活动,与周围的人特别是同事建立融洽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情绪疏导,选择适宜的场合进行情绪宣泄,提高自身的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
教师职业倦怠正趋于改变,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只要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改善的生存发展环境中,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努力提升发展的自觉,当代的教师就会让充满智慧、创造和激扬的生命灵性,展现教育的本色,展现教师的本色。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最令人羡慕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