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2013-04-29 05:51徐丽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运动员体育

徐丽敏

摘要:体育竞赛是一种承受多种压力的特殊运动,精神、体力和心理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些都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只有通过系统的心理训练和做好充分赛前心理准备,及时地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全面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才能更好地达到赛前最佳竞技状态。

关键词:体育;运动员;举重

中图分类号:G804.87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73-02

体育竞赛是一种承受多种压力的特殊运动,精神、体力和心理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些都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举重比赛即是如此,它不仅是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较量,更是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和抗衡。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技战术的发挥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在双方身体技战术等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往往决定着比赛的胜负。所以保持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夺取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

一、举重运动员竞赛的心理状态

1.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活动。一些运动员具备技战术和身体素质,但其天性心理素质不好,一到比赛就紧张惊慌,情绪反应较大,而且这种运动员非常容易受比赛气氛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听说某某运动员第一次加重成功举起或是刷新了原有记录,也会使他产生紧张情绪,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无法控制技术动作,导致失败。

2.对比赛过分激动状态。由于大脑层兴奋性过高,产生扩散,以致大脑皮层对植物神经系统和下中枢调节活动减弱而造成的。过分激动状态也与运动训练水平,比赛经验不足,自控力差,比赛动机过于强烈有关。过激状态的运动员思想压力过大,这种压力源于外因和内因,外因就是一些特殊的利益和面子因素,社会舆论等等,内因就是自己的思想压力过重,过早的过度兴奋,焦虑惊慌,注意力不集中等,比赛易失常。

3.过于淡漠状态。淡漠状态,由于大脑兴奋过程下降,抑制过程加强,有时由于激活水平不足,有时因为过度紧张走向反面造成抑制。或运动员过度疲劳,思想上对不利的条件想的过多,缺乏解决办法。这种状态使运动员情绪低落、浑身无力,反应迟钝,意志消沉,想赢怕输,不想比赛。

4.盲目自信比赛。运动员时而兴奋时而消沉,但内心空虚,对比赛困难估计不足,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实力,低估对手,表现为浮躁,不愿冷静思考,相信自己能轻易取胜,盲目乐观,如对手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战略战术全时,相比之下自身处于劣势状态,会表现为胆小怯懦,对比赛失去信心,即使在比赛中有机会战胜对手也会畏首畏尾,贻误战机,如果实力稍逊于己,技术水平较低而又缺乏战术配合时,运动员又容易高估自己实力,以为胜利在握产生麻痹思想,掉以轻心,束手无策,以失败告终。这种因为对手实力的强弱而改变了对时机的客观正确认识,表现出的畏惧,轻敌情绪,都是阻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障碍。

5.战斗准备状态。这种状态,也称最佳竞技状态,是最适宜于比赛的情绪状态。能形成这种状态的运动员一般都有正确的比赛动机和良好的比赛态度,对比赛任务有清楚的理解,从而出现一种稳定的增力情绪。国内许多心理学专家研究认为,最佳竞技状态的表现有如下一些特点:(1)比赛前和比赛中都始终感到全身轻松,肌肉协调、不发紧、不颤抖,感觉有力。(2)心情愉快,既兴奋有镇静,无论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都能沉着冷静分析形势,处理问题遇到困难挫折不急躁不恼火。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能头脑清醒去夺取最后的胜利,在风云变幻的比赛场上,心理上能做到乱中求静,行为上能做到动中求稳。(3)总是以积极的内心想象占据自己的头脑,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发挥出来。(4)具有适度而稳定的激活水平,神经过程的兴奋性适中,既不感到过度兴奋和紧张,又不感到抑制和消沉。(5)能积极充分的充满信心,无焦虑情绪和负性思维,不担心失败,不害怕对手,动员自己的全身力量,且不宜感到疲劳。(6)精力充沛,表情自然食欲正常,睡眠安稳,生活规律,行为有序,同时感到动作轻松自如。(7)能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和合理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能排除杂念的干扰。(8)头脑清醒,能正确地回忆动作的全过程。

二、加强举重运动员比赛心理素质的对策

1.加强平时训练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平时训练可多模拟比赛的程序,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模拟比赛就是练习性比赛,是教练员有意识地控制某些运动条件引起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并在此过程中使他们增加经验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和尝试调节情绪,掌握自我调节手段,在正式竞赛中让运动员多了解比赛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在任何场合或出现任何情况时都能冷静对待,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能够面对现实客观的评价自己,不会因一时失败成功而改变自己的心态,始终以正确的比赛动机完成。

2.淡化比赛名次,减轻心理负担。名次等一些硬性指标,对运动员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动力,但这种动力过大、过强反而变成了压力,压力过重的情况下,会对运动员造成心理负担,想赢怕输,在比赛中患得患失,根据运动员的情绪特点,教练员可运用语言技巧,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

3.收集对手信息,做到知己知彼。比赛前要了解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做到强弱对比,教练员应帮助运动员正确的在比赛中定位,充分了解对手,找出克敌制胜的方法,避免运动员在技战术上的盲目性。

4.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紧张情绪的转移是让运动员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过分紧张的竞赛环境,诱导他们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的竞赛中去。具体手段要根据运动员情绪紧张的特点和原因来确定。如教练员和队员谈话、转告一些现场信息、降低竞赛成绩的要求、听听音乐等等。总之,要因人而异,采取具体的灵活手段转移紧张情绪。使运动员既有紧张情绪的体验又有自我控制紧张情绪的能力。

5.加强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同时多参加比赛,丰富比赛经验,由于不断参加竞赛从中获得比赛经验,紧张情绪不断适应并降低,最后达到正常状态。但比赛要有计划和针对性,得在帮助运动员通过比赛有意识控制自己情绪,达到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利用最佳竞技状态投入到比赛中,这种最佳状态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它是以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心、对比赛的高度责任感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的。只有通过系统的心理训练和做好充分赛前心理准备,及时地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全面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才能更好地达到赛前最佳竞技状态。

猜你喜欢
运动员体育
有几名运动员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我为体育狂
少了几号运动员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