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013-04-29 02:41于礼东
青年文学家 2013年9期
关键词:生产关系生产力

摘 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内容,认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发展,及其相互的作用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学科的基础。也对社会主义更好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当今社会矛盾日益显露的背景下有必要重新注重一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力;生产关系

作者简介:于礼东(1989-)男,辽宁庄河人, 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F0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1

一、物质资料生产取决于生产力中人与物的统一

任何一种社会状态,包括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当今比较健全的社会类型——资本主义社会,每种社会如果需要维持阶级的稳定性就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这也是最形而下的事物,人要生存,就需要房屋避寒,需要食物充饥,而这一切要求的基础就是物质资料生产。尤其是社会类型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所定义的理想中共产主义社会的类型就是产品极大地丰富,每个人都能按需分配,人们自由的发展。要实现这样美好的社会状态,当然物质是首当其冲的要素。也就是说只有物质资料生产维持了人类最低生活需要之外还有一些的剩余时候,人们才能有愿望去从事政治,宗教,艺术,科学等等上层建筑方面的活动。也就是说物质资料生产是决定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这种生产,则需要借助生产力的力量,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人类能动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便是生产力,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借助一定的劳动工具,从自然中索取一定的资源,从而能够更好的全方位的发展。也就是说生产力便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生产需要人类的劳动,劳动力是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因素,没有人类的劳动便不会有社会生产,人类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然而,在注重人自身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物的作用,人的力量总要作用在一定有形事物上才能发挥作用。

人只有借助生产工具才能作用于自然物,人类劳动是从制造和使用工具开始的。同时,劳动是人们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它取得生产成果的大小,又主要取决于使用什么择的工具。只有不断的改进生产工具,才能使效率提高,才能生产出更多的劳动产品,从而加快社会的进步。人类劳动的创造力正是由于不断制造与使用生产工具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劳动力不可以离开生产工具而活动。人的劳动不仅是和生产工具一起产生的,而且人的生产技能和生产方法也是随同生产工具的发展而逐渐获得的。人的生产技能、生产愿望同一定的生产水平相联系,并为一定的生产水平所制的。人类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工具是检验社会发展水平最有利的因素。

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才能衍生出生产关系

马克思说:“人们在生产中不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的关系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这说明,人在社会劳动,在生存的过程中不仅仅和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劳动者的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关系便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就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其次是各个阶级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最后则是生产资料在一定阶级条件下的分配形式。任何社会都不能离开一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同时也不能离开一定生产关系的制约,这表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如果生产资料归某个集团或者阶级所有,这便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如果生产资料归全体社会成员所有,那么便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整个社会成员便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也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在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则会很好地实现这种公平,在共产主义社会则将没有阶级和货币的出现,因为人人都是平等的,平等的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进行生产,这样社会财富的积累也会越来越丰富。

由此可见,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表明生产关系的性质,既决定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极其相互关系,又决定产品分配和其他方面。所以,阶级斗争的发展,社会革命的目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要求有与他相适应的交换形式和分配形式。如果交换形式,分配形式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能相适应,它不仅仅影响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巩固和确立,还会导致生产的危害性。

三、 生产关系要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改变引起社会结构的变更,就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生产关系一定要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人们不能自由的选择某种生产力发展水平,也不能自由的选择某种社会制度。人们只能在前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再展开新的发展,而不能脱离以前的社会生产形式。社会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和社会关系的衔接性形成了人类的历史。

生产力是物质资料生产中最活跃,最不稳定的因素。在社会生产发挥在那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生產力,然后人们的生产关系才会发生变化。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开始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但是纵观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生产关系只是暂时性的关系,只存在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生产力的发展迟早要改变生产关系的表象,从而引起社会变革。但是,生产关系一经产生就会成为相对独立和稳定的事物,从而反作用于生产力。形成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生产关系只有不断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才能适应生产力,不然的话,一种生产关系在维持一定时期而不进行更新的话早晚会不适应生产力,甚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那么生产关系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呢?总的来看,必须在生产关系形成了一个稳定系统的条件下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稳定系统要求生产资料的支配形式能够使直接劳动者同生产工具处于紧密的结合状态,以保证劳动者包括脑力劳动者对生产工具的有效使用和改进成为可能。再者说,生产过程的管理形式能够使劳动者和管理者对生产与分配过程实行共同干预。从某种程度的“自主性”到管理民主化,以保证生产劳动过程和分配的合理化成为可能,还有是在产品的分配形式要能保证劳动者与管理者随着生产的发展获得不断增长的物质利益,从而造成一种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系统的、社会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论马克思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认识的深化》[M] 李胜 兰州学刊07年第8期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有机的统一》[M] 杨天广 理论导刊 1988年第8期

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J]马克思 人民出版社

4、《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相互关系的若干思考》[M] 刘忠世 齐鲁学刊 1985年第3期

猜你喜欢
生产关系生产力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思想的理论延伸
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
为什么用物质利益关系而不用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
黑龙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及现代启示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