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彩丽
学生群体中,或多或少地总有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们通常称之为学困生。事实上,因智力因素而出现的学困生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是受心理、努力程度等后天影响的结果。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应以加强学生的“心理治疗”为主。
一、让学困生摆脱自卑、树立自信
许多学困生虽然对学习上的失败表面上摆出满不在乎的样子,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很沉重,也很自卑。如何让学困生摆脱自卑、树立自信?首先让他们明白学习成绩差并不意味着智力就一定差,告诉他们只要有自信、自强的决心,再加上方法得当,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赶上优等生。其次,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分层教学,设计一些让学困生能回答出来的问题,并及时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不断增强自信心。最后,课后多帮扶学困生,加强其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前帮他们准备预习提纲,找出疑难,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课后和他们共同讨论疑难并检查学习效果。每次考试前专门给学困生分析课本的重难点,给他们讲做题、答题的技巧。这样坚持“跟踪辅导”,时间一长,学困生就会慢慢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由此,他们也会从中慢慢得到更多的学习喜悦感和快乐,逐渐摆脱自卑,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学习成绩的逐步提高。
二、要尽量满足学困生的心理自尊。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享受自尊的需要。学困生也有极强的学习欲望和热情,而且多数智力很好。但是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周围环境等因素导致暂时出现学习上的倒退。这时,如果家长或学校采取极其简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讽刺、打击或以失望、歧视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就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容易走极端,在他们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会以“冷战”的行为实施报复。在这种极度扭曲的心态支配下,我们越是要求他们学习,他们越会反感,学习成绩反而会越来越差。因此,转化学困生必须满足他们自尊的心理需要,特别注意防止片面性和不平等。要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善意地对待他们,常与他们交流、谈心。学困生学习成绩不好,心理压力很大,因此更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同情和关心,我们更要和他们成为朋友,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形成一种融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三、针对造成成绩差的不同原因进行个性化疏导
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有很多,个别学生迷恋网络,针对这种学生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网络世界的丰富内容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学业负担沉重的中小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而容易让他们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他们上网。相反,应积极鼓励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但要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积极疏导。首先,防患于未然,应在学生上网前向学生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产生心理障碍的方法,使学生尽量避免成瘾。其次是对已患有上网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等,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还应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政治敏感力和鉴别力,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培养他们自觉抵制诱惑的能力。或者是看武侠小说入迷,或者因早恋而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或者是家庭中缺少温暖和爱等,教师和家长要像知心朋友那样对待他们,一方面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用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对症下药”,进行个别心理指导,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健全人格和塑造高尚道德情操方面,使其在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信息搜集上走出心理误区。
四、减轻学困生思想上的压力
通常情况下,学困生对老师给予的关注,不管三七二十一都会视为一种心理负担。由于学困生在成绩方面和其他同学存在差距,因此总是感觉自己与众不同,甚至还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原本来自父母、亲戚、朋友的压力就很大,如果再加上老师的“特别照顾”,则学困生的心理压力也就不言而喻了。面对这样的心理现象,教师可以努力“忽略”学困生,让他们和其他同学站在同一个关注层次上,给他们相对宽松、自由的空间。这样,学困生就不会因为应付老师而匆忙赶作业,也不会因为害怕老师的责备而抄袭作业。让他们在一种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不能不说是一个让人欣喜的状态。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综合分析,对于学困生,教师更要倾注爱心,用爱心拆去他们内心的高墙,以尊重、赏识唤起他们的进取心,以真诚、宽容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力争上游、健康成长。只有从热爱学生的真诚愿望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