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萍
3月7日,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2013年第2号消费警示:注意防范通信领域消费陷阱。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视频通话。一键扫描二维码、移动支付网银等等智能手机的功能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然而,喜欢用手机上网的消费者却渐渐发现智能手机除了耗电快,手机话费也在成倍增长。日前,记者从市消协了解到,手机话费消费陷阱是消费者重点投诉对象,其中运营商对增值业务和短信息业务的种种不规范经营行为已成为消费者申诉的热点,隐含的各种消费陷阱也在不断翻新。
“山寨机”莫名吸费
市民王先生在淘宝网上给老父亲买了一款东信牌的手机。几天前,这台老人手机突然收到运营商发来的话费明细提示短信,提示剩余话费不足10元。王先生十分惊讶,因为月初时刚给父亲的手机充了50元话费,父亲也说当月根本就没打几个电话,那40多元的话费缘何不翼而飞?
为了弄清楚其中的蹊跷,王先生到营业厅打印出了这个月的话费清单,结果发现父亲的手机发送了不少梦网信息,每条2元,一共有十几条扣费短信,“我爸根本就不会发短信,可能是后台自己发送的,我现在把手机的短信功能取消了。”
记者注意到,老人3月1日到3日的手机账单显示,除了6元的月租费及5元的来电显示外,剩余的短信费全都是梦网信息产生的费用。此外,去年10月份全12月份等几个月也出现了这种情况。王先生说,老人根本就不会发短信,不清楚这些短信是如何产生的。运营商告诉记者,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老人不小心按错键,或者手机内有吸费软件。
无独有偶,市民苏女士近期也遭遇过类似现象,手机欠费停机后,刚补交了50元,结果第二天又被停机了。查询之后,发现当月已被扣上网流量费100多元。经过查询才发现,原来是手机内有吸费软件,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流量不知不觉就走得飞快。
扫二维码话费扣光光
市民陈先生最近刚换了一台智能手机,发现二维码的功能非常强大,扫一下什么都有,非常实用、便捷,还处于新鲜期的他见二维码就拿起手机扫。3月4日,他在一则微博上看到一个四折出售电影票的二维码,扫了之后装上软件,但是四折出售电影票的信息并没有出现,起初他以为是有人恶作剧也没有在意,第二天天没亮他收到手机欠费通知,一夜间手机竟然消费了167元,欠费53元。
3月5日上午,陈先生立即到营业厅咨询为何一夜之间消费160多元钱,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很可能是智能手机绑定了扣费软件,费用已经扣除,他们也没有办法。并建议陈先生去公安机关报案。陈先生随即到辖区公安机关报案。
经侦大队的民警告诉陈先生,二维码跟一个网络链接一样,其本身是没有毒的,但是二维码所提供的信息或下载的软件就有可能是病毒,一艘情况下用智能手机扫二维码后,病毒软件就会进人手机,并安装。由于病毒依靠二维码进行伪装,用户常会不假思索地把病毒软件装到手机里,然后吸费病毒便开始它的吸费工作。通过自行发短信、拨打语音扣费电话,同时自动删除或屏蔽收费相关的运营商回执短信、拨打电话、Wap上网等记录,让用户完全在不知不觉中被扣费。
充话费送购物卡,掉的不是馅饼
市民吴先生最近很苦恼,从去年3月全今每个月月初交100元话费仍提醒话费不足请充值。吴先生告诉记者,去年3月在手机商城看到一个充话费送购物卡的活动,吴先生觉得很划算,每个月既得返还30元话费,还可以当场获得某超市的500元购物卡,没多想他就当即交了话费。
到了月初,往常交100元话费足够用大半个月的吴先生发现刚存的话费又欠费了。连续几个月后,他到营业厅打印通话详单发现其中有一项名为“其他”的收费项目,但话费的总额保持在120元以上。一咨询,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吴先生办理了一个业务要求每月最低消费120元。吴先生一看日期发现就是当时充话费送购物卡的活动时间,大呼上当。
据介绍,受到充值话费送便宜困扰的不在少数。近日,广西师范大学的几十名大学生,就参与了一个充100送60,充200送200,打电话每分钟也只要0.125元的“优惠卡”充值有话费送活动,但却发现此卡充值的钱根本没有进入手机卡账户,而是一种拨打电话前加指定号才能的IP卡。交了前后,营业员并没有给他们充值卡,而是让他们拨打电话前加拨指定号吗,按照业务员的指示进行操作后,他们原本手机卡里的100元话费很快被吸光。
“有望中奖”吸你钱没商量
“试手气!回复‘T即可抢取50元、100元等话费,还有索尼数码相机等你来赢取”、“幸运砸蛋好礼送不停,回复‘Y砸中银蛋即得50元话费,信息费0.5元/次;回‘T砸中铜蛋即得30元话费,信息费0.1元/次”……不少消费者向记者反映,最近,经常收到类似短信。
“一按到底闯关题(有趣数学题):两数字相加是9,相减是3,相乘是多少?a、18;b、11。回字母答题即有机会获得100元话费。信息费0.1元/条。”日前,记者在市民王小姐的手机“短信收件箱”里看到了这样一条短信息。
“我当时觉得这题挺有意思,而且参与答题还能得话费,于是就回了一条。”王小姐说,但没想到,对方紧接着又发来了另外一道文学类问题。“这些题看起来有趣,实际上都很简单。就这样,我连续答了四五道题,可对方的问题似乎源源不断。最后我发现,他们在短信中说的是‘有机会获得,也就是说,还要参与抽奖,只有抽到了才能得到话费。可是,真的有人能中奖吗?”
“这个很难说,不排除有些短信公司借虚假中奖,以此套取短信费的行为。”针对王小姐遇到的问题,工商部门有关执法人员分析说,该类短信陷阱设置得更加隐蔽,执法部门查处起来也比较困难。“往期无法查询”助增值业务吸费
“真可气!我的手机莫名其妙被扣了近干元的包月业务费,可运营商却以查不到从前的话费记录为借口,只答应退给我360元话费。”在一家手机业务营业厅内,市民张先生气愤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张先生现在所用的手机卡号是2006年办理的。由于工作较忙,他平时很少关心自己的手机话费。2013年元旦前夕,张先生到营业厅办理手机业务时,顺便打印了一份自己最近5个月的话费详单。这一看,还真发现了问题。其中有一项资费为包月15元的增值业务,自己分明没有订制,但这5个月却一直被连续扣着费用。于是,他拿着话费单子来到服务台,经过查询得知,该项增值业务早在2011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只是由于张先生一直没有查询过电话费,才一直没有发现。
张先生认为,该业务是运营商在用户不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强加的,于是要求退款。运营商也表示同意退还部分费用,但是,仅限于2011年1月全2012年12月这段时间,因为“从前的话费详单我们不保留,已经无从查询”,所以,那部分费用只能由消费者自行承担
提醒:使用业务应做到心中有数
明明白白消费是人们在消费行为中维护权益的根本,因此,人们在选择短信或增值业务时,应当对其收费标准做到心中有数。
业内人士介绍说,目前,我国对短信通信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由电信企业自行确定。用户之间发送短消息,发送方只需缴纳短信通信费,接收方免费。竞猜、包月、订阅类、广播电视互动节目等短信息服务业务,实行叠加收费,即短信通信费加信息费。信息费也实行市场调节价,由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者自行确定。用户在发送这类短信前,信息服务经营者必须事先告知用户收费标准。包月、订阅类短信,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者应事先向用户请求确认,且请求确认消息中必须包括收费标准,若未经用户确认反馈,视为用户撤销服务。
目前,南宁市手机用户的投诉主要集中在资费上。为此,业内人士提醒,用户在定制和使用相关业务时,应多增加防范意识,以避免被多收费和乱收费。
应注意以下几点:用户收到由不熟悉的电话号码或者非普通电话号码发来的短信,应提高警惕,不要轻易回复,谨防上当受骗;对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者发来的业务推销诱导短信,应谨慎打开,不要回复,以免掉入短信消费陷阱;对业务宣传中未按规定明示资费的短信息服务业务,用户最好不要选择使用;用户应定期查询交费单据或者话费清单,发现问题应立即向电信企业进行咨询和投诉。
针对市民屡屡遭遇手机恶意吸费现象,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也作出了提醒:
一、选购手机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有合法入网标识的品牌手机。
二、谨慎使用内置在手机中不明功能的软件,不随意登陆未知网站。
三、订制适合自己的上网流量套餐,关注流量使用情况,并通过正规网站下载一个“上网流量查询器”软件,随时了解手机流量的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四、定期查询话费详单,认真核对收费项目。当发现问题时,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与运营商协商解决,也可以向通信管理部门或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