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明
摘 要: 教育案例实际上是教育的实例,对于研究学生的行为习惯、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有效研究教育案例可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 教育案例 撰写方法 教育意义
教育案例撰写事实上是一种有效的校本研究方法,可以适应不同素质教育科研能力的中小学教师。因为它既基于生活,源于现实,又与时俱进,是可以普及推广的一种研究方法,还可以有效推进学校的教改,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一、用心采撷
教育案例并不完全等同于教育实例,“所有的教育实例并不都是教育案例,而所有的教育案例确都是教育实例”。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教育实例,这些事例中哪些是教育案例,哪些不是,需要鉴别。
鉴别既要用眼睛观察,更要用心体会。采撷不是“拿来主义”,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加以分析,去“伪”存“真”,精心挑选,采撷精品。例如:笔者最近遇到“该谁负责”这样一个典型案例,并发表在《教育案例》一刊中,事件是这样的:一天我班一名同学吃过香蕉后,把香蕉皮放在了桌膛里,两名男同学在班里打闹,不小心把桌子弄翻了,香蕉皮掉在了地上。香蕉皮该谁捡?几名同学相互推诿,有的说该吃香蕉的同学捡,有的说该打闹的同学捡,还有的说该当天值日生捡,学生之间相互推诿。于是笔者开了一个主题班会,以“谁该负责”为题,展开了一次大讨论。经过激烈讨论,最后,吃香蕉的同学认为自己应该捡起来;打闹的两名同学认为自己应该捡起来;当天值日的同学认为自己应该捡起来。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其他学生乃至老师有没有责任捡起来?学生又进行了讨论,最后又一致认为其他学生和老师也应该捡起来,从而使全班学生认识到爱护班级卫生是每个人的事,爱护班级,人人有责。
如何采撷呢?一要留心观察。我们身边有许多典型的事例,往往一闪即逝。稍不留意就会烟消云散,可以说留心是采撷的基础;二要注意积累。我们身边的典型事例时有发生,典型案例不在少数,要在留心观察的基础上,即时记载,不让一件有典型意义的教育实例流失,积累实际上是一种价值的体现;三是细心揣摩,反复推敲,去“粗”取“精”,采撷精品。
二、真心感悟
感悟,是有感触而领悟的意思。笔者认为一定要有“感”而“悟”,一定要用心“感”“悟”。换句话讲,选择的教育案例一定要打动心扉,触发情感,产生共鸣。真心感悟不是虚情假意,也不是无病呻吟,更不能文过饰非。例如:近段时期,学生频繁捐款,有些麻木,一些贫困生得不到赞助,怎么办?笔者召开了这样的一个主题班会:拿出你的一份爱心。班会开始,笔者拿出一元钱,问:一元钱都能做什么?同学们参与踊跃,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可以买一个冰淇淋;有的说,可以买一个笔记本;有的说可以买一只中性笔,等等。笔者因势利导问,我们每个人都拿出一元钱,全班四十多人,共拿出四十多元錢,对一个贫困生有多大作用?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认为可以买一件衣服;可以买一双鞋;够半个月的生活费等。笔者又问:“爱心活动有无止境?”经过激烈讨论,学生一致认为,爱心无止境,只要有一分能力,就应该献出自己的一分爱心。此活动推动了“爱心”活动的展开。
如何感悟呢?一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这个案例的普遍意义在哪里?二要考虑案例的前瞻性,也就是说案例对未来的教育意义在哪里?三是要考虑这个案例的价值取向在何方?
三、全心表达
教育案例的表述不等同于论文,也不等同于议论文和记叙文。它既有记叙文的描述形式,又有议论文的某种属性要求。通常情况下应该把“实例”客观地描述出来,为“表达”提供素材。表达是对案例现象的一种高屋建瓴的分析。
如何表达呢?一要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二要与时俱进,不流于形式;三要客观真实,不弄虚作假。例如:“错误也美丽”(发表在《教学案例》中)事件是这样的:一次,班长主动要求要把同学捐赠的二百三十元钱转交给学校的贫困资助会,这一天他到校外为班级买备品,不小心把钱弄丢了。同学们埋怨纷纷,做不好就别逞强;谁丢的谁赔偿;还有的认为责任大,该撤销班长职务等。笔者分析认为,丢钱不是主观故意,主动帮助老师做事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范畴,应该加以赞扬。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过分追求完美,不是唯物主义者。我们应该允许犯错误,更要在错误中接受教训,今后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四、结语
教育案例的撰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主要在于它既要求选择的案例有典型性,又要求于它有现实意义和科学的价值取向,还要求有一定的写作技能和技巧,更需要在理论指导下对价值取向作科学分析,为他人提供可供借鉴的教育方法和途径。笔者认为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育案例不仅需要运用写作的技能和技巧,还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虽然教育案例的撰写并非一件易事,但只要有心、用心、专心就能撰写出好的教育案例。
参考文献:
[1]马兰霞.我对教育案例的认识之四——怎样对成功案例作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0(04).
[2]邵文燕.教育案例研究对教师自我发展的意义[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3]张艳肖.浅谈教育案例研究[J].成才之路,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