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兰
摘要:装饰设计基础做为一门艺术设计类的基础学科,通过具体的例作分析,研究和创作练习,在程序化的平面中,使学生能够掌握装饰造型的符号元素,掌握装饰装饰的造型构图的处理方法与表现技巧,加强对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理解,为后续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从选题、色彩、材料等方面具体分析完整的装饰画创造过程,并达到最后的美的目的。
关键词:装饰设计;创做;采集重构;美
装饰设计基础课程是目前作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适用于陶瓷艺术设计、漆器、雕塑、金属工艺、服装染织、包装设计等专业,它处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最早接触学科,有异于素描色彩课程对造型及色彩的训练,它是学生是对设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专业基础平台向专业平台过度和衔接的重要课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课程中对图案的美形式美法则:变化与统一、条理与反复、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对比与调和,始终作为美的最高法则贯穿着整个教学体系,起到导向作用。本人从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出发,从“微观”角度谈谈此课程的实操方法,尽可能在在短暂的四到五周的课程周期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学生也能把握到装饰设计的基本规律及方法。
1寻找“天梯”
对于目前高校的设计专业上课模式一般为:提成设计命题,收集素材,解决问题。当老师宣布作业的要求后,无一例外的同学们开始收集大量的素材,通过图书馆翻阅图册、网络等等收集资料。查阅素材一直是做为设计者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查阅大量的优秀的作品,可以开阔视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创作思路。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那么对于设计师而已,大量的素材累积则是我们爬上巨人肩膀上的天梯。然而作为基础课程,相关的书籍及网络资源使得獲取素材变得非常简单,对于存在惰性的同学而言完成作业也变得轻而易举,东拼西凑稍加改之,有的甚至直接抄袭。然而这样的做法无疑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对于一个初初接触设计的学生而已,抄袭成为解决设计问题的方法,这样将会阻碍其创造能力及思考能力,而模仿和抄袭不能算是真正的设计。
然而大家也忽略了能够收集素材的其他有效方式,例如写生。写生是收集素材最传统的方法,然而却是最有效的。学生带着兴趣与热情来观察客观表现的世界,什么才是有趣的,什么是能引起共鸣的,是那包含风霜的牌坊还是遗忘在角落的留声机?那些平时大家所忽视的小细节突然间展示于眼前时,才能以一个特殊的视角引起人的注意和好奇。很多装饰类的书籍都提及写生,然而通过写生获得大量素材对于一个四到五周的课程却显得有点苍白无力,写生应作为一个长期的习惯坚持下来。我建议可以使用摄影,随着数码科技的发展,高像素的相机、手机都成为很好的手段。
2“强迫性”的思考
那么该如何进行设计命题而又防止抄袭的产生呢?我所采取的方法则是不设命题,而是以“你所感兴趣的”作为创造题材,可以通过对客体的写生或摄影,无论是写生的对象或是摄影的对象都应以图片的形式打印出来作为所创造的装饰图案的创作之源,并作为作业的一部分上交,学生只能根据自己的素材去创做的时候,来源于真实又不能照抄,他只能“强迫”自己去思考,如何将所得素材进行提炼、概括,运用夸张、抽象,变写实形象为装饰形象。学习这样的装饰变化一切装饰设计的基础,也是学习装饰设计的必修内容。
如图1我们看到的,学生选定以自己母亲拍摄的艺术照作为描绘对象,母亲在她的心中一定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形象,经过岁月依然散发魅力。在提取对象的结构后,为了使女性的形象更为凸出,在服饰上进行了内部装饰显得更加丰富,添加了小的线条或点、面或其他图形,强调图案的象征性,如绽放的牡丹花显示了女性的娇媚,纹样与原形象相协调,风格相互统一。当作者心中带着一份感动用心去进行客体的描绘,画面也是动人的。图2中学生选定自拍的形象作为描绘对象,为了取得与常规思维模式不通的新视觉形象,突出独特的自我,将原有的图形打散后重新构成,获得重新组合的图形及构图形式,在形式和内容上给人以生动而又新鲜的感觉。图3中,学生选定了童年作为题材,儿童清澈的眼眸好奇的观看着,在对主题的描绘上为了达到趣味的目的带上了的眼镜,显得可爱生动,画面也给我们呈现了作者童心未泯的世界。
3从黑白中出发
装饰设计的学习应从黑白装饰画开始,单纯、明朗、强烈的风格让学生较为容易去掌控,色彩被简化成为黑白,画面的处理则分为三个色阶黑、白、灰,如同素描中对画面的色调控制一样。灵活的运用点、线、面等多种表现方式,使画面黑白灰层次丰富起来。在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主动性时,老师需随时检查学生对画面上把握的“度”,是否虚实层次错落有致,疏密空白安排得体,在形体的表达上无论是夸张、变形或者是概括都应按照理性的组织规律,在形式结构上形成的视觉条理,构架起具有规律性的形式,产生画面的韵律、节奏感。
4对色彩的“重拾”
在经过黑白装饰画的练习后,对如何选择主题、合理构图,画面色调的控制有一定的理解后就进入色彩的练习,装饰设计是以美化自身或生活环境为自发点,因此色调不仅限于黑白。在早期课堂中,我经常发现有学生采用马克笔、彩铅等现成的颜色直接上色,这样出现的结果则是无论任何一幅装饰画在色调、色相上都毫无区别,因此,我还是认同用传统的水粉上色,色彩经过二种以上颜色混合调成复色,出现丰富的色彩,同时色彩的比例不同所产生的纯度、明度、色相变化都能在调制过程中一一感受。水粉上色要求偏高,这与学生们用油画笔画水粉画和用毛笔平涂画面是完全两个概念,对水量要合理控制,水分过多则颜色覆盖性不强,过干着又容易造成颜料的堆积出现干裂,同学需反复练习,这对提高学生的手工细致能力及耐性有很大帮助。
色彩装饰画阶段,出现的问题也来了,课堂中学生问的最大的问题是:老师,我找不到颜色,我不知道用什么颜色。这里也就不得不提及高考美术的弊端,现在的美术高考如同文化类考试一样都成了“应试教育”,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模式化的色彩,苹果是什么色,罐子又是什么色,学生只需将所用的颜色背下即可,完全不理解如何合理配色,在此我将设计构成中对色彩的练习┈采集重构运用在课程中来。采集重构顾名思义,就是说将自然界的色或人工组织的色彩进行分析、采集、概括和重构的过程。在客观世界中都存在非常美丽的色彩,自然色、传统色、民间色、图片色中都有不同的颜色值得借鉴,不同的颜色配置,不同的色调情感表达。学生在进行颜色的采集时,由于色感及情感的不同,大都出现的是“神似”的色彩,有的同学甚至出现与采集对象不一样的更个性的色彩,这就达到了学习色彩的目的。从图4中看,学生选择了一幅装饰图案色彩做为采集重构的对象,在色彩的应用上则更加的亮丽活泼。
5寻找独特的“语言”
单纯的色彩是不能够满足装饰画的要求的,装饰画与其他画的形式相比较,在材料的使用上没有任何限制,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用综合材料完成作业,如布贴、纸贴、各种纤维的编织、镶嵌等等,材料本身特定的色彩、肌理、质感都能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审美情趣,拓宽装饰画的创造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它使得学生以一种更独特的角度去认识事物、观察事物,以一种新的思路、手法和表现风格,探索不同的表达。使用综合材料是还要注意材料与画面的协调性,图5中学生选定了以植物为主的装饰图案,在花的表达上采用了服装珠片的粘贴方式,凸显了花的雍容华丽,独特的材料搭配得当又使人眼前一亮。当然有时候材料不一定非常完备,这又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在有限材料的情况下完成好的装饰图案。
6追求所谓的“美”
装饰,《辞源》解释为“装者,藏也,饰者,物既成加以文采也。”指的是对器物表面添加纹饰、色彩以达到美化的目的。以“装饰”作为设计主体的课程其目的就是追求“美”,在课程中也要有意识去引导。什么是美?美是规律、对比、调和、变化等等,简单地说,美就是令人满意的、舒服的感觉。在学生完成一个作业前我总会强调,这张画是否让你觉得舒服,是否感觉到美。人对美总是有一种不自觉的感受,如同石器时代人们会磨出规则的玉璧和对称的石锛,教师则要在利用这不自觉的感受被动变为主动,加深学生对传统装饰纹样和单位纹样的骨骼构成的认识,是进一步理解形式美法则的关键。
对于整个课程的作业安排,以四周为例,黑白装饰画创作两张,色彩装饰画分别以采集重构及综合材料各做一张。从内容的设置,相信只要学生按照要求作业的要求去完成,在严禁抄袭的情况下,总会去进行一定的思考及探索,发挥自己的创作思维及动手能力,课程应该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 王谦.自然想象设计——装饰基础课程设置[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2] 蒋瑛.装饰艺术装饰装饰基础课程的设计探讨[J].浙江工艺美术,2009(9).
[3] 许仲林.四大变化装饰图案创意:人物与物(上)[M].吉林美术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