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永彬
摘要:本文基于学校计算机学科学生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ETPI的学生实训新模式,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适应企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ETPI;实训;实践教学;实践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083-02
实践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检验所学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手段。而实训是实践教学环节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其起到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作用。
目前,各类高等院校培养计算机类本科生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科学型、工程型以及应用型,一个学校的计算机学科将其中一种类型的计算机教育办好就可以说计算机专业办好了,因此学校关于计算机学科培养目标的定位及其重要。
我校计算机学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趋势,应该着重培养计算机类工程型及应用型的人才。基于这一定位,必须调整培养方案,保证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工程技术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满足工程型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变得极为重要,正如前面所述,实训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实训基地的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之所在。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很有实践意义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闫邵敏等人研究了针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如何构建实践平台[1]。李庆丰等人提出了以实践定向,根据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来选择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是新时期分类、分层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工程人才的必由之路[2]。张海涛等人通过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要标准进行深层次的对比研究,分析产生供求矛盾的根源,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参考视角[3]。赵绍东等人通过对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现状及人才需求的分析,指出高校要紧跟企业需求,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大胆创新、勇于改革,才能培养出适用型人才[4]。李晓华就高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和新思想[5]。
为了实现工程型及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与北京高迈致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以“ETPI”为主体的实训模式。“E”代表基础知识学习(E-Learning)阶段,在该阶段,通过在线的学习平台www.mysoftlife.com,或通过大学课程,学习进入软件领域需要的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科目: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数据结构、算法语言等等。已经具有以上基础的同学可以跳过该阶段的学习。“T”代表知识点实训(Training)阶段,主要是对学生(学员)进行团队式项目训练(基于JAVA语言体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软件开发方法和知识体系。“P”代表项目实战(Practice)阶段,在P阶段,培训班的同学们将正式进入实际的公司环境进行实战训练,他们必须遵循公司的规章制度和相关要求,完全是真实的工作环境。高迈致远公司将根据同学们的表现和考核情况给予适当的工资补贴。P阶段结束后,有意向的同学也可以申请到北京的总部去工作。“I”代表企业实习(Intership)阶段,在完成实战训练后,公司将安排到北京(为主)或贵阳本地的软件企业进行实习,并进一步解决就业问题。该模式着力构建全新的校企合作新平台,为社会培养企业需要的有用人才。
一、构建实训基地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面向在校三年级、四年级本科生,通过“ETPI”的实战训练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直通就业的具有较强专业能力、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的IT精英,弥补软件业人才缺口,促进软件产业发展。
二、基地建设的思路
1.弥补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建立真实的企业实训环境,利用企业管理制度让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利用真实的项目,利用真实的项目需求,真实的项目管理团队,真实的项目管理规范培养学生。采用当前企业应用的主流技术体系,让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满足行业的需要。
2.打通学生就业服务的通道。整合企业用人需求,面向企业需求定制培养体系;建立学员实习及就业服务模式,学生可以进入不同的企业进行实习;可以实现本地化就业,外包型就业,或进入一线城市就业。
3.在实践基地中创造真实的价值。引入真实的项目,学生在实训期间能够创造真实的价值;引入绩效考核,为学生发放补贴以及绩效工资。
三、基地建设的框架
1.建立一套面向就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ETPI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逐步形成就业的知识技能体系。
2.建立IT精英训练营和IT精英梦工厂基地:IT精英训练营利用学校已有基础设施完成,IT精英梦工厂在企业环境中完成,需要有配套的场地、网络、服务器、以及计算机设备。
3.建立人才培养就业服务产业链:将大学资源、实践基地资源、用人企业的资源整合起来,为学生建立直通就业的服务过程。
4.建立一个人才培养、就业跟踪服务的信息平台: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集合人才培养与就业服务支撑的平台,为就业服务产业链上的高校、学生、培训企业、用人企业都通过平台来完成跟踪。
四、实训基地建设
1.阶梯式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整个实训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以训练和提升的有效载体。基于“ETPI”培养模式的特点,我们与公司联合打造阶梯式实训基地,将“E”和“T”阶段的实训场地设在学校,公司安排项目实战工程师在学校为学生进行“E”和“T”阶段的实训,为后续“P”和“I”阶段的实训打下基础。将“P”和“I”阶段的实训场地设在公司,采用完全的公司化办公场地和管理模式,提供真实的企业环境。学生将享有完全免费的实战训练。
2.渐进式实训管理模式。采用学校与公司共同管理学生的“教学督导模式”,聘用具有公司项目经验和实战背景的软件开发高级工程师担任培训导师。在“E”和“T”阶段,学院的辅导老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公司的具有实战经验的软件开发高级工程师负责训练和实战指导。在“P”和“I”阶段,学生根据“E”和“T”阶段的考核情况,学生们会划分成不同的实战项目小组,由不同的项目经理带领完成实战项目。学院在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学生的实训计划进行最终的考核和验收。整个实训具有严格的实战流程管理。
3.个性化实训考核模式。基于学校与公司共同管理学生的“教学督导模式”,对于学生实训的考核采用淘汰制和个性化的考核方式。“E”和“T”阶段中,学生主要以自主学习和训练为主,因此,考核将主要是授课的工程师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并给出考核成绩,最终,公司将根据学生考核的情况末位淘汰一部分学生(该部分学生将留在学校进行下一阶段的项目驱动式实训),余下学生进入“P”和“I”阶段的公司式实战训练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组成不同的实战团队,每一个项目团队的项目经理会督促、监督每一位学生的项目进程,并根据学生在项目进程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考核。
4.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就业适应能力为宗旨,学院将与北京高迈致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计开发有助于巩固学生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校外实践项目。实践项目的开发与设计应体现科学性、行业性、独创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具体措施如下:(1)改革原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之能够适应学生校外实习、实践的需要;(2)制定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教学目标为: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就业适应能力。(3)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就业形势及技术发展趋势,确定实训基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5.直通企业的就业之路。经过“P”阶段的实战训练,公司可以推荐学生到北京或贵阳本地的软件企业进行实习,进行“I”阶段的训练,并进一步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实训是面向就业的实战训练。经过一年的建设,我们已经初步构建起基于“ETPI”的学生实训新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反响很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项目实战能力,为学生就业、入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在后续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基于“ETPI”的学生实训新模式,进一步提升这一模式的效益水平。
参考文献:
[1]闫邵敏,李大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的构建[J].中国科技信息,2007,(11):279-280.
[2]李庆丰,薛素铎,蒋毅坚.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2):70-72.
[3]张海涛,王宇华,印桂生,俞经善.高校人才培养过剩与企业人才匮乏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6):27-30.
[4]赵绍东,熊聪聪,王玉峰.高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0,(4):68-70.
[5]李晓华.试论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教育体系的创新[J].出国与就业,2009,(1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