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易
早春三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北京举行,人们心中无不充盈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希冀。在这样的春天里,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高德康有着一份快乐充实的好心情。高德康的好心情不仅源于尽职履则、无愧人大代表崇高使命的责任感,也因波司登去年令业界艳羡的经营业绩。这是一种源自心底的自豪和快乐。
2012年,波司登集团实现了提升品牌价值、开拓两个市场的精彩“蝶变”:波司登羽绒服18年(1995~2012)蝉联中国市场销量第一名;连续16年(1997~2012)唯一代表中国防寒服发布流行趋势;品牌价值达245.08亿元,蝉联纺织服装业首位。公司还获得国务院颁发“全国就业先进企业”荣誉称号,以及亚洲质量卓越奖、第七届中华慈善奖、工信部“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首届苏州市市长质量奖等殊荣。同年,波司登伦敦旗舰店暨欧洲总部在英国伦敦最繁华的牛津商业街区盛大开业。
这份漂亮的成绩单来之不易,其中闪现着高德康作为中国领袖级企业家的运筹帷幄,更凝聚着波司登人集体的智慧和勤奋。在高德康看来,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和品牌提升,是服装企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改变成本导向竞争和价格竞争模式,转向靠服务、靠产品质量提高、靠品牌附加值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赢得发展新优势,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由之路。
创新驱动增强发展新动力
高德康是服装行业唯一“世界名牌”的缔造者,又身兼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业商会会长的身份,这使他对中国服装的分析切中肯綮、鞭辟入里。谈及纷扰一时的中国服装“库存门”,高德康毫不避讳:“说到底,中国服装痛在低端竞争,痛在缺乏品牌个性,痛在市场反应迟钝。”他表示,中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核心竞争力。落实到中国服装,就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好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从低水平制造、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向价值产业链的高端迈进。
90秒,这是波司登生产一件羽绒服的时间。这得益于波司登坚持加大技改投入,提升质量效益。最近三年,波司登将原有的缝纫设备全部更新成高效低能耗缝纫机,扩大了低碳化生产成果;导入精益生产模式,成功应用单件流、吊挂生产线及模板标准化生产作业,培育国际服装先进制造基地。尤其是在羽绒服生产领域率先引进瑞典的吊挂流水生产线,使生产效率提高近30%。
独立运营打造品牌新活力
作为中国市场品类驱动战略的优秀代表,波司登显然精于这种集中与分散的平衡术。2012年,在集团公司层面,波司登充分利用名牌资源和规模优势,实现“采购:资源共享+按订单采购”、“生产:按订单生产+产销一体化”、“物流:从两级物流到多层级物流”的灵活运营,对项目业务进行业务统筹、协同管理。在品牌业务层面,首次对旗下各品牌实行公司制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品牌独立经营模式,从市场定位、产品设计到市场规划、营销管理等方面“一分到底”。
通过差异化定位和加大资源支持,波司登在做大市场“蛋糕”的同时,真正细分了市场。以前波司登、雪中飞、康博三个品牌由集团下属的营销公司统一经营,在波司登的终端门店里,往往既销售波司登,也销售雪中飞、康博等品牌,但由于品牌风格、市场定位并不相同,并不利于持续拓展市场份额。“现在全面细分后,运作团队分开了,终端团队也分开了,各自建立销售网络和渠道,消费者能够直接感受到品牌细分带来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分品牌运营有力推动了波司登各品牌向时尚化、个性化、高端化转型升级,巩固和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勇闯伦敦迈向国际新起点
作为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先行者,波司登的国际化步履一向稳健。2011年,波司登斥巨资在英国伦敦最繁华的牛津街区买下一块不动产,改建为一座拥有优雅中国红外墙立面、极具地标意义的建筑,用以设立波司登旗舰店及欧洲总部。2012年7月26日,总投资达3500万英镑的波司登伦敦旗舰店开门迎客。一时间,中国服装品牌波司登借势奥运、闯荡伦敦的消息登上中英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波司登最终摘取英国商会2012英国商业大奖“年度中国投资奖”。
2012年10月12日,高德康在牛津大学发表“投资英国:波司登的国际化拓展之路”的主题演讲。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家首次登上具有800多年历史的牛津讲坛,中国品牌转型高端的努力引发强烈关注。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更是全面贯彻十八大“创新驱动战略”的起始之年。虽然服装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但也拥有大有可为的转型机遇期。展望前路,高德康言语间不时跳出“文化、服务、供应链、人才、渠道”这些关键词。他表示,波司登将围绕“四季化、多品牌化、国际化”战略目标,持续推动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强化国际国内市场营运,转型成为一家令世人尊敬的、世界知名的综合服装品牌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