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磊
摘要:本文以艺术歌曲《乡愁》為例,将声乐“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从声乐教学中的气息教学、咬字、吐字教学、情感表达教学三个方面对“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声乐教学;启发式教学;实践应用;咬字;呼吸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这首诗情深意切,既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统一的无限渴望,又把思乡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全曲速度中速稍快,采用小调式进行,旋律悠扬动听,与歌词完美结合,共同演绎了游子心中对祖国和祖先的深深眷恋之情。节奏采用不多见的八十二拍、八九拍和四三拍的混合拍子,这种不同的节拍营造了多变、游离、思念、惆怅的音乐情绪。
在教授此曲中合理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对歌曲的气息运用,咬字和情绪表达进行二度创作,可以更深刻领会诗人余光中先生漂泊,迁徙的切身感受,同时也体现出台湾同胞,海外华人对祖国、家乡的思念。
1在歌曲气息教学中的应用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所以在演唱这首歌曲前,首先应该注意气息问题。特别在第一句的演唱应注意,第一句音高位置较低,最重要的就是开口前先把气息放下来不能提气,此时一旦抬肩提气后果便是喉位上提,就难以得到好的声音效果。因此,应该先叹气,体会放松的状态,身体像松树一样挺拔站立,把腹部放松下来,这就是吸气了。然后运用了熟悉的例子,启发学生找到叹息的感觉。如当你睡觉时,平躺在床上,这时候你的气息是自然的、正确的配合。 第一句至第三句旋律一直在中低声区进行,演唱时较多使用胸腔共鸣,因此打开喉咙抓住向下叹气的感觉,通过胸腔的共鸣帮助表现出作者对“小时候”的深刻回忆。要感觉让声音落下来,落到腹部的呼吸之上。第四句是全曲的高潮所在,在唱到“而现在啊而现在,乡愁啊乡愁”这里时由于音高位置较高,且一口气要延长的时值较长,这个时候,“用线串珠子成为项链”的比喻进行“气息”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教学方法。项链是用线串起来的,在歌唱时“声音”就是珠子,“线”就是气息,要把每个一样大的珠子用线串起来,这样声音才能连贯。经过这样的启发,学生明白了歌唱时要同时注意气息力度、声音张力的对比。这首歌在气息力度上,前后有很大对比,需要注意的还有结尾最后的一句“大陆在那头”,此处音高较高,而气息力度却要渐弱,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控制气息力度,并且明白气息力度对声音共鸣的影响,可以做一个实验:用嘴吹一个小口径的空瓶子口,很快我们就会发现用力过大会吹不响,用力过小也会吹不响,只有用力恰到好处时才会发出悠悠扬扬,清脆悦耳的声音。
2在歌曲咬字、吐字教学中的应用
在演唱《乡愁》这首声乐作品时,不要急于开口就唱,先要把歌词朗读几遍。注意每一个字的头、腹、尾。如朗诵“是一枚小小的邮票”的“票”字,“p”是字头,发音的着力点是在双唇,双唇要有力短而快地喷出“p”,过渡到字腹上。字腹是字的元音,元音是字的发声和延长的部分,这样才能发得流畅圆润、丰满而富有色彩。同时歌唱中字与字的转换和衔接必须做到连贯统一,否则会模糊不清,甚至会破坏声音的统一。比如“小时候,小时候,乡愁…”,由于“乡”到“愁”在字的变化同时旋律是上行,有的学生很容易改变声音的位置,这里应该要求学生无论字怎样变化,咽喉腔体一定要立着,并保持相对稳定不变,把舌根放松,把字都安放在同一个位置的共鸣点。就像是五个人坐在同一张沙发上一样,很稳当;又像是同一个人穿着不同的五件衣服一样,很合身。
在歌唱中,要做到声音美和语音美的高度统一,完美结合就必须字正腔圆,字清意明,使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真正成为音乐化的艺术语音,从而在歌唱中完成语音对情感的表达、对形象的塑造、对艺术风格的体现。在实现这一目标时,启发式教学起到很好的直观效果。
3在歌曲情感表达教学中的应用
从歌词的理解上来看,《乡愁》表现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深深怀念,流露出诗人厚重的历史感和内心对祖国母亲的呼唤。从旋律发展手法上看,层次上的递进衬托出主题的沧桑。由于每个人的阅历、艺术素养、感受能力不同,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也就有差异。要准确表达歌曲的内涵,提高艺术鉴赏力,这就需要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歌曲艺术表现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作品反映的特定意境和情感色彩。在钢琴烘托情感意境的前奏部分,首先要把自己置身于作品歌词所描绘的情境中,在月光下眺望不远处大陆的岛岸,心中随着海面的波光粼粼激荡起思乡的惆怅。在前奏开始时,马上就要进入音乐状态,伴随着真挚的情感与想象进行演唱。第一句“小时候”处于中音区,要注意把握音准并保持积极的状态,带着懵懂的记忆,诉说小时候对于身在远方故乡母亲的爱与思念。就像给别人讲一个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感人的故事一样,让自己与听着都身临其境。第二段虽与前面旋律一样,但此时的情感已经不再停留在孩童的纯真,而是一种成年人幸福的对于爱人的甜蜜思念。在唱到“新娘”时稍作停顿,尽显轻柔甜美与羞涩。第三段旋律依旧,但此时的情感再也不是浅浅的思念,而是对于已经阴阳相隔的母亲沉重的、深切的思念,这一段特别是在“矮矮的坟墓”的“矮矮的”三个字一定要顿唱,做一个小换气后“坟墓”顿唱,表现出作者面对失去母亲后,心中不愿意却又不能不接受现实的悲伤。最后一段曲调变得跌宕起伏,整个情感由对小家的思念升华为对祖国大陆的思念情怀。通过激情的吟唱“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诉说对祖国大陆的思念和向往。处理最后一句“大陆”之后不要急着唱完,而是要把情绪绷住,停顿下来酝酿好,再唱出最后一句“在那头”的思念、向往和无限感慨。
4总结
声乐教学是师生的真诚合作、默契配合的双边活动,实践证明,合理应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将深奥、复杂、单调的技术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丰富和发展启发式教学是需要每一位声乐教育者努力探索的。
参考文献:
[1] 田亚茹.中国歌剧唱腔及演唱民族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3] 欧璐莎.论中国歌剧音乐创作自我品质的确立[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 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4] 约翰卡罗·伯金.教唱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5] 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6] 中国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怎么提高演唱水平[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4.
[7] 张淑芳.歌唱艺术于训练[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8] 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9] 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10] 莫纪刚.歌唱艺术欣赏[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