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享誉英国文坛的杰出作家,萨克雷凭借长篇小说《名利场》获得了极高的声誉。萨克雷所处的时代正是“日不落帝国”最为强盛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英国达到了政治、军事、经济极盛时期。在表面的繁盛之下,传统的伦理道德、社会原则遭受侵蚀,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萨克雷以英国有教养的绅士所特有的机智幽默甚至玩世不恭的态度无情地展示那个时代生活的真实,是对英国18世纪由斯威夫特、菲尔丁、斯特恩等人开创的讽刺小说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他成为英国18世纪小说发展高峰时期的重要作家。”[1]小说《亨利·埃斯蒙德的历史》在中国读者中的知名度远不及《名利场》,但这部小说也是威廉·萨克雷的重要作品之一。这部小说依旧延续了萨克雷一贯秉承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作者根据18世纪英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完成了这部作品。
一、历史话语与现实主义原则
长篇小说《亨利·埃斯蒙德的历史》向读者详细描述了1688年至1714年的英国社会,展现了这一特殊历史阶段中英国社会从皇权统治走向君主立宪的重要历史阶段。在英国社会走向近代的历史进程中,1688年是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这一年发生了新兴资产阶级势力领导的宫廷政变,史称“光荣革命”。对于这场深刻影响英国社会历史发展甚至对于资本主义的历史演进产生深远影响的革命,马克思曾作出这样的评价:“光荣革命把奥伦洽的威廉拥上就治者的地位时,又把地主式的查本家式的货殖家,拥上统治者的地位。”[2]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理解,所谓的“光荣革命”,从本质上而言就是英国社会的地主贵族与资产阶级斗争的结果。依靠工业革命崛起的大英帝国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调整着发展的方向,最终成就了18世纪称霸海洋的“日不落帝国”。小说《亨利·埃斯蒙德的历史》是一部回忆录体裁的小说,在作者的笔下,主人公通过回忆自己1688年至1714年的人生经历,展现了英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作者针对新兴的社会力量——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传统的封建皇权采取了一系列的“复辟”措施。文学作品是作者对于自己所了解、所认识的世界艺术再现,小说《亨利·埃斯蒙德的历史》的出现很好佐证了威廉·萨克雷在文学创作中所秉承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风格。
作者在小说中并没有采用大量的篇幅去描写当时的英国统治者——斯图亚特王朝,即便是对于曾将深刻影响了英国社会的皇室后裔也没有投入过多的笔墨。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往往是比较隐晦的,但由于其揭露社会阴暗比较深刻,使得小说的主题极为深刻。小说的主人公亨利·埃斯蒙德是一位积极参与王朝复辟斗争的勇士。他用自己的鲜血和努力为统治者们争夺权力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历史却一次又一次戏弄了主人公。他所跟随的领导者詹姆士三世是一位毫无能力的庸人,用小说中亨利·埃斯蒙德的话说:“这位王爷的政务因为握在僧侣、女人手中,执行起来也正是依照僧侣女人的办法——总是运用讥诈、残忍、脆弱的手法,因而得着坏的下场。”[3]
面对这样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小说的主人公亨利·埃斯蒙德始终以忠诚的品格激励着自己,但当他所参与的一次又一次复辟活动遭遇失败之后,他也不禁感慨道:“为了这个王族,多少忠义,多少气力,多少血肉都作了孤注一掷,白白的消耗了。”[3]如此的感慨从一位效忠于王族的人口里讲出具有特殊的意义,作者试图利用亨利·埃斯蒙德彰显他所主张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更为重要的是凸显了小说蕴涵的历史主题——封建的王族统治已然腐朽,需要新的资产阶级力量来取代前者。
二、丰富的人物群像塑造
威廉·萨克雷在自己的作品中善于通过人物群像的塑造来展现小说的主题,这一点同样在《亨利·埃斯蒙德的历史》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小说以17世纪的英国社会大变革为背景,主要描写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者、地方封建贵族、僧侣和各种面貌出现的政客。在作者笔下,后三类人在面对重大历史变革时变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正是借助小说主人公亨利·埃斯蒙德对于自己所经历一切的回顾。然而作者并非是简单的记述历史事实而已,作为斯图亚特王族的坚定支持者,威廉·萨克雷本人也经历了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
在小说所塑造的人物中,坚定支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封建贵族们这一类型的人物在小说《亨利·埃斯蒙德的历史》以卡斯乌岛子爵三世夫妇为代表,他们所有行为的源动力并非出自对王室的忠诚和尊重,而是由于随着王室的倾覆,作为依靠地租生活的他们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在主人公的讲述中,夫妇二人表现出对于重大历史变革来到截然不同的态度。就丈夫而言,这是一位被贵族生活惯坏了的花花公子,虽然维持着奢侈的生活、富贵的景象,却早就是外强中干了。在这个庞大的家庭中,真正发挥决策作用的是子爵夫人。作为前国王的情妇,多年的宫廷生活使她深刻明白自己应采用怎样的措施应对眼前的一切。于是,她成为整部小说中最为积极的保皇者,由于利益的共同性,子爵夫人很自然地与僧侣集团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小说中,作者为夫妇二人安排了较为体面的结局——复辟失败被捕之后获得了释放。 作为传统势力的忠实追随者,子爵夫妇参与复辟的驱动力并不是高尚的道德情操。作者将他们与僧侣的勾结以及种种阴谋全部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世人看到了所谓“贵族”的真实面貌。这是对于特定社会阶层的辛辣讽刺,再一次体现了作者的现实主义风格。
同样是贵族,作者笔下的卡斯乌德四世子爵就表现得没有前者坚决。一方面,他是政变之后接受册封的贵族,他热衷于享受自己的财富带来的快乐生活。当威廉王赦免了参与维芬克爵士叛乱的贵族们之后,“卡斯乌德大人发了大誓,他说,希望上天助他,他决不再参加任何事件反对这样一位勇敢仁慈的人”[3]。对于这位骤然步入贵族阶层的来说,他过上了一种远超过他所拥有财富能够供给的生活。当他最终要面对亨利·埃斯蒙德时,他必须承认自己的一切都是从小说主人公那里“剥夺”来的。在他的生活中,賭博逐渐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当他失去了所有的财富之后,最终的命运就只能是成为流浪贵族摩痕的牺牲品。
三、人物群像背后的现实批判性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通常其中均有着饱含作家审美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正、反面主人公形象。正面英雄人物往往给予读者积极向上的力量,增强其改造社会、创造未来的信念;而那些体现着假恶丑的反面角色,则能使读者看到人性世态的丑陋面相,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4]由此可见,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被作者寄予了深远的意味。这一点在威廉·萨克雷创作的文學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作为一位高产的作家,威廉·萨克雷的小说中出现的可供读者们分析、品味的人物多达数百人,其中有很多人物形象都是作者根据他所了解和接触的英国上流社会的众生百相创造出来的。在这些人物群像的背后,作者并非是单纯出于小说内容的充实、丰满将他们一一塑造出来,更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所讲述的故事以及故事中出现的各色人物展现他所理解的17世纪的英国社会,这就使得萨克雷的作品呈现出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在小说《亨利·埃斯蒙德的历史》中出现的人物是极其复杂的,在他们的身上既可以找寻到人性的闪光点,也可以洞察出人性的阴暗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接触的最多的就是既没有英雄人物的绝对伟大,也没有卑劣人物的绝对邪恶,作者是按照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本来面目去塑造小说人物的。因此,我们看到卡斯乌德三世子爵夫妇身上表现出的两面性:一方面,他们是坚定的保皇派,积极参与到各种形式的复辟活动中,以求阻碍整个社会的历史进程,这一点无疑是他们夫妇二人身上无法抹杀的缺陷;另一方面,经由作者的描绘,读者所见到的卡斯乌德三世子爵夫妇并非没有丝毫的闪光点。虽然他们的行为是被历史所否定的,但他们对自己信仰的坚定、对自我人生目标的坚守却让世人见到了全新的守旧势力人物形象。
这部小说所设定的历史背景是英国近代史中最为关键的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正是借助于这一次的“光荣革命”展现了自己的力量。从历史事件的表现而言,新兴阶级力量的出现必然会带来社会风气的巨大变化。但威廉·萨克雷却对此表达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在他看到更迭的仅仅是代表不同力量的统治者而已,人性的丑恶、肮脏并没有随之发生改变。在小说《亨利·埃斯蒙德的历史》中,作者塑造了碧艾崔丽克斯,这是一个将自己娇媚的容貌作为资本的女性。在她的身上再一次上演了人性的罪恶。在她追求财富的过程中,男性成员的年纪、相貌根本不会成为她考虑的因素。在不用考虑对方年纪的情况之下,她所选定的丈夫比主人公亨利·埃斯蒙德要大20岁,却同时用太老作为理由拒绝了“上校”——亨利·埃斯蒙德的追求。
在碧艾崔丽克斯的身上,作者表现出对于传统小说手法的回归。威廉·萨克雷力图通过全景式描绘展现英国社会的真实景象,将人物群像背后的深刻主题展现出来,从而奠定了小说现实批判性的社会意义,使得这部作品超越了传统意义层面的历史小说,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胡雯.“双性气质”的性别魅力与现代困境[D].杭州:浙江大学,2012.
[2]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914.
[3] [英]威廉·萨克雷.亨利·埃斯蒙德的历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55-250.
[4] 古渐.试论萨克雷小说人物形象群[J].枣庄师专学报,1997(02).
[作者简介]
鲁利萍(1979— ),女,陕西眉县人,西安外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英语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