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 步步精心

2013-04-29 11:42沙金林
新课程·中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提问思维课堂

沙金林

摘 要:语文课堂上巧妙的提问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教师应从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向全体因人而问、循循善诱抓住实质和积极评价鼓励求疑等方面进行有效提问,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堂;提问;思维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可见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对于我们广大语文老师来说,巧妙的提问正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化语文的人文性;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语文课堂气氛。本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几年,平时对课堂有效提问也做了一些探索,我认为语文课堂提问应主要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第一前提就是尊重学生。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民主的,教师和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带头打破“一言堂”,抛弃传统的“师道尊严”。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学习的权利,尊重学生的情智现状。教师应真正承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应为学生超过自己而欣慰,教师应该是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而不是凌驾于真理之上的圣人。谦逊豁达、虚怀若谷的教师不仅可以授业解惑,而且可以传学生治学之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由讲解转入提问,学生在心理上对问题有所准备。在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营造情境,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如我在教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就用优美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情境:“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东风轻拂、绿满田野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有哪些是赞美春天的?”学生们很快会说“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紫千红总是春”,我接着说“这些短诗只从某一角度,选取两三个景物来描写春天。而朱自清的《春》写春的内容很多,下面就让我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他是怎样多方面描写春天的?”这样的巧妙提问,充满激情,情境优美,使学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意境之中,大大激发学习情趣,启动学生的思维。

三、面向全体,因人施问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现在它仍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如我讲解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一双手》时,我就设计了由易到难几个问题进行教学。先提出简单问题:“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在书上找出答案,接着问:“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这双手的?”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要求学生阅读思考深入分析,得出答案。最后,我顺势利导,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这双手(上接第137页)揭示了主人公怎样的精神境界?”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提问,每个学生都得到回答的机会,从而加深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理解。

四、循循善诱,抓住实质

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要以适当的方法鼓励、启发、诱导学生作答。对于一些繁难复杂的问题,教师必须循循善诱、由近及远、由易及难、顺藤摸瓜,逐步抓住问题的实质。

1.抓住关键。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决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用一句古话来说叫:“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在讲解《甜甜的泥土》这一课时,教师可抓住关键问题:“课文是围绕什么事物展开情节的?”我认为这样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这样,一下就把深深的母爱凸现出来了,为后面作者写作主题的总结作了一个充分的准备。

2.抓住矛盾。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如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文中有这么几句话:“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课堂上我这样提问:“既然‘舍不得吃,却又‘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两者是否矛盾?”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它们是统一的。

3.降低难度。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思维“卡壳”,课堂冷场,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降低难度的处理。如我在讲解小说《范进中举》一文时,在要求理解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时,可以这样提问:“范进中举前后,众乡邻、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就会较容易地理解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对这个问题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回答。

五、积极评价,鼓励求疑

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分析,他们对问题的答案有一定的期待,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放任自流,而不整理不归纳,这样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始终没有清晰、明确、完整的认识。教师应明确这一点:答案的虚化和不清晰并不等于多角度的理解。

在语文教师提出的许多问题中,有的问题的答案要有统一的标准,有许多问题的答案不应要求有统一的标准,教师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答案。

1.以表扬为主,重复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所答内容加以评论。

2.检查学生的答案,估测其他学生是否听懂答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延伸和追问。依据学生答案联系其他有关材料,引导学生回答有关的另一问题或追问其中某一要点。

4.更正学生的回答,就学生的答案提出新见解、补充新信息。

语文课堂本是精彩的课堂,课堂提问应该步步精心,如果提问能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状态,那么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语文课堂才会成为学习的乐园,课堂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第三初级中学)

?誗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提问思维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