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凤娟?刘海微?于河海
摘 要:十九世纪是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各种文学流派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是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是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它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特征方面都是独树一帜的。
关键词: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艺术
作者简介:
田凤娟(1975-),女,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大学公共外语部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刘海微(1977-),女,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于河海(1975-),男,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市第一中学中教一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01
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浪漫派作家认为古典主义宣扬的理性束缚了文艺,于是把抒发情感置于首要地位,对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挖掘。由此浪漫派出现了“自我”,它成为对人和世界的新视野的源泉。浪漫派认为爱情是人最强烈的情感表现之一,通过它一切生活都在其中。因而爱情便成为浪漫派作家竭力表现的对象,他们把爱情作为人的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看。同时他们对梦境也有所探索。简·奥斯汀就是这样一位女作家。虽然她从不曾写过气势磅礴、波澜起伏的大社会画面,也从不曾写过惊人的奇迹或令人企慕的英雄,所写的都是平常的人,平常的生活,但在她局限的社會和人物范围内,她把诚恳与虚伪、固执与理智、真情与假意种种通常所见的人际关系和人物性格,用高雅幽默的文体、敏锐机智的口吻、不含假道学的道德精神,淋漓尽致、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傲慢与偏见》这部社会风俗小说生动且细腻地描绘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封闭的英国乡镇的生活和风土人情。上演了一场爱情风波,小说围绕5个子女对婚姻不同态度和处理,反映了作者爱情婚姻观,她反对仅仅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没有爱情的婚姻,又反对丝毫不顾及门当户对的婚姻,既不能为金钱而结婚又不能把婚姻当做儿戏。小说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应该说是建立在平等感情交融基础上的爱情。男主人公的傲慢实际上反映他的等级观念和财富悬殊地位。而女主人公的偏见恰恰是维护自己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反映。感情上达西不由自主地追求着伊丽莎白,门第的显赫和贵族的生活从小培养出的“不要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傲慢却使他试图用理智去控制感情的缰绳。但是他实在没有办法死挨活撑下去了,他的感情“再也压制不住了”。于是达西决心要向伊丽莎白求婚。其实,奥斯汀小说的女主人公都有过从盲目走向自我认识的过程,偏见的产生和消除都在这个过程里得到表现,也在这个过程里表现了人物性格各异特征。奥斯汀颇富功底的嘲讽艺术,使她的作品弥漫着喜剧的气氛。加上奥斯汀善于通过主人公丰富的内心活动和外在表现,通过人物不自觉的暴露来表现人物的手法,使不少人对她大加赞许,誉之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
2、浪漫派重视民间文学,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作
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就是从搜集民间文学开始的。浪漫派从民歌、民谣、民间传说中撷取题材,学习表现手法,采用民间口语、民歌韵律创作,大大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在当时一味仿古或庸俗低劣的作品充斥文坛的情况下,无疑带来了清新、活泼、健康的新气象。拜伦首创的诗体长篇小说,是在诗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视野宽广,将欧洲各国的社会生活熔于一炉。这种新形式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范围,对长篇小说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此外,浪漫派对语言方面也作了开掘,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
3、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艺术手法来描写迥异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一点是区别其他文学的最显著特征,它根植于理想与现实、伟大与平庸、美好与丑陋的对照
雨果是对比艺术的倡导者和大师,他指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陋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5]他把这种对照原则运用于小说、诗歌和戏剧创作中。《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小说中最具有浪漫主义情调的一部。它是浪漫主义小说的范本,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作者通过爱丝梅拉达与三个男性的情感纠葛,揭露了封建教会禁欲主义的虚伪和上层社会的冷酷、残暴、昏庸,讴歌了下层人民的友爱、勇敢、正直、纯朴品格和情感。雨果用强烈对照和对比手法,不仅展示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感,而且赋予小说的艺术立体感和作品的深邃思想内涵。
吉卜赛少女爱丝梅拉达与副主教佛罗洛的对照,贯串小说始终。这是两种力量,两个灵魂的搏击。前者是天使,善的化身,后者是魔鬼,是恶的代表。虽然爱丝梅拉达被送上绞刑架,但善的力量和永恒价值却永留人世,为人们讴颂;恶不仅是虚伪的,也是懦弱的,最终被人们唾弃,佛罗洛最终下场就是宣告恶的报应。爱丝梅拉达与费比斯的对照,是两种情感,两种道德的对照。爱丝梅拉达执著地追求爱情,临死前还呼唤着费比斯的名字;而费比斯是情场老手,逢场作戏,口蜜腹剑,最终背叛了爱丝梅拉达的爱,纨绔子弟的丑灵魂暴露无遗。爱丝梅拉达与加西莫多的对照,是奇美与奇丑的对照,这不仅是外表或表象的鲜明差异;实质上,两颗高尚的灵魂碰撞出人类最宝贵的品格、思想和情感的火花,它们是那么和谐,那么相映生辉。这两个人物的塑造和对比,实践了雨果的浪漫主义美学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这种对照手法不仅在人物与人物之间运用,而且也运用在每个人物自身上,如加西莫多的丑陋外表与金玉之心的对照;费比斯漂亮的外表与肮脏的灵魂的对照。这种人物性格得到精细且生动的描摹。由雨果的作品可以看出,浪漫派作家已经懂得丑在美学上的重要价值。丑角在小说中起着衬托主人公的作用。对丑的美学价值的认识对后世文学有着重大影响。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在情节、事件、性格上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特点,大大发展了传统的夸张手法。他视想象为“各种才能之母后”,为了取得惊人的效果,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浪漫色彩由此而生。
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浪漫派作家与社会现实不相协调产生的精神状态便表现为忧郁,有贵族倾向的作家以此表达不满时代潮流的态度,以勒内为代表的“世纪病”是最集中的表现,这本书包含了日后浪漫派文学将要发展和夸张的一切优点和缺点的萌芽。怀古的幽思,异国的情调,自然景色的描绘,第一人称的叙述,诗化的散文,考究的文风,都使这部篇幅不大的作品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新纪元。资产阶级作家对现实感到失望时,同样流露出忧郁感伤的情绪,也表现出世纪病的症状。
我们可以说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所形成的浪漫派的创作倾向更是显而易见,浪漫派作家们创作倾向是: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酷爱描写中世纪或以往的历史。他们很多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主张回归自然。这是浪漫派作家区别于其他流派的不同之处,正因为创作倾向的与众不同,才使浪漫派文学在十九世纪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朱维之,赵灃 《外国文学史》[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9.
2、陈敦.西方文学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
3、杨周翰等.欧洲文学史(上、下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