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慢》,《慢》谈

2013-04-29 00:44魏梦媛
青年文学家 2013年9期

摘 要:《慢》,为米兰昆德拉短篇小说,其情节简单、叙事紧凑、风格飘逸,运用对比讽刺等艺术手法,揭示文章主旨,对人类处境和应有生活态度加以思考和定位。

关键词:慢;米兰昆德拉;对比讽刺;生活意义

作者简介:魏梦媛(1989-),女,河南淅川,郑州大学,文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01

《慢》,这一米兰昆德拉短篇小说,情节简单、叙事紧凑、风格飘逸、具有深刻内涵。小说中人物众多,随作者之意自由出没于文章之中,散而不乱;作者将论述穿梭于事件与人物的描写之中,推动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结构上,昆德拉将两个文本加以嵌套,时空交错,相互辉映,文章层次分明,对照清晰,并巧妙的于作品结尾将小说中不同时代的人物定格在同一历史时刻,于强烈的对比中揭示主题,发人深省。

文中开篇将故事定位于一条作者与妻子驱车行驶的法国公路,“一辆车紧紧的跟在后面,左转向灯在不停地闪烁”,车上司机在伺机超过作者,“他窥伺这个时机就像猛禽窥伺一只麻雀”。此时,妻子薇拉对他说,“法国公路上每五十分钟要死一个人,而这些在周围开车的疯子,就是这批人,看到街上老太太被人抢包时,知道小心翼翼,明哲保身,一坐到方向盘前,怎么就不害怕啦?”面对这一问题,作者答道“可能是这样,伏在摩托车龙头上的人,心思只能集中在当前飞驰的那一秒钟;他抓住的是过去与未来都断开的瞬间,脱离了时间的连续性;他置身于时间之外;换句话说,他处在出神;人处在这种状态就忘了年纪,忘了老婆,忘了孩子,忘了忧愁,因此什么都不害怕;因为未来是害怕的根源,谁不顾未来,谁就天不怕地不怕。”1

而作者的上述解答,正精准揭示出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的普遍状态。日复一日的重复与忙碌,接踵而至的问题及任务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与此之中,鲜有人会去思考何为自己初衷,何为人生真谛及生活的真正意义。于是,我们可以轻易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存于忙碌,乐于忙碌,只因忙碌被误读为存在的意义。而至于“慢”,则早已被视为空虚,幻灭,无所事事与庸碌无为。特别是当人们环视周遭熙攘的人群,川流的车辆,内心就不免更加骚动与急切,不愿有丝毫停歇。因为,只要不停歇,就不必思考,不用聆听心底声音,不用仔细地回望和憧憬,便仿佛如此,一切皆能掌控,一切皆可无视。毋庸置疑:思考往往是恐惧的来源,若任其肆意,“该怎么办?要怎么做?这样对吗?……”的类似问题总会萦绕致人困惑;然逃离则不然,加速则不会。所以这个时代的人们总倾向全力加速,跟随着社会浪潮,一味奋力向前,不愿停歇。

“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上水泡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当人把速度性能托付给一台机器时,一切都变了:从这时候起,身体已置之度外,交给了一种无形的、非物质化的速度,纯粹的速度,实实在在的速度,令人出神的速度。”2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人们常常迷失自我,伴随机器的节奏运作,忘掉为人——有血有肉生命体的真正存在意义。除了不停工作,学习,追寻,应酬……我们还需学会从中抽身,陪伴家人,邀约朋友,感受温情。

再回到文中,“慢”是没有汽车电话的十八世纪,在那个出门靠嗒嗒马车,消息依缓慢信件的年代,有“闲荡的人”,“游手好闲的英雄”,而这一切到了“快”的二十世纪,“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間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昆德拉将快与慢清晰呈现在人们眼前,二者的程度与记忆的强度都直接成正比。为了对二者加以描述,他勾画了在同一个城堡里,十八世纪和二十世纪两个截然不同的夜晚。十八世纪的故事来自米蒙·德农的中篇小说《明日不再来》,讲述一位年轻骑士被 “T夫人”勾引,二人于夜晚漫步花园、而后交欢的场景,并于次日清晨,让骑士了解到了T夫人对他的别有用心。这个故事集优美、浪漫、舒缓为一身,清晰缓慢极致地勾勒出一幅深夜缠绵偷情图。而二十世纪的故事,相对就热闹得多了。作者成功运用讽刺手法,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主人公的猥琐,以及作者的对他的鄙夷。同样的城堡此时已变为宾馆,一帮昆虫学家正在这里开研讨会,其中有来自捷克因政治原因被罢黜为建筑工人的昆虫学家,以及一位整日钻研如何在电视上“舞蹈”的政治家,一个企图勾引政治家以达到“起舞”的女电视制作人,一名年轻学者文森特和一位女招待员。他们上演了一出出闹剧,并在末了显示出种种不堪:捷克昆虫学家受到嘲讽,遭人施暴;文森特在泳池边和女招待交媾阳痿——“很理直气壮的阳痿”。结尾以所有人迫切希望尽快忘却此夜中的种种不堪回忆而终。

作者于文章中巧妙运用对比,将快与慢的种种加以昭告。扪心自问,谁不是把记忆中美好画面仔细回放,直至定格;而谁又不是将过往的不堪与尴尬深藏,哪怕偶尔瞬间的触碰也要迅速将其掩瞒和替代?在昆德拉对两个夜晚的描述中,这种对比显得越发清晰,使得慢与快都越来越真切坦露于世人眼前。至于全文最为精彩的设计与安排,毋庸置疑在小说的结尾予以呈现,昆德拉竟然让十八世纪和二十世纪有了惊奇的碰面,慢与快的时代代表在即将离开城堡时站到了一起:二十世纪的文森特,迫切希望自己迅速忘掉昨夜的那场邂逅;而年轻骑士,仍在细细品味着昨夜的愉悦,尽管他已知T夫人对他并非爱恋,但他仍留恋着这不会再有的美妙夜晚。而在两人为数不多的沟通中,可轻易窥见双方的不满与愤怒:而这也正昭示着慢与快的格格不入。

《慢》向我们充分再现了慢之美好与快之乏味,也表达出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希望——重拾慢的乐趣,寻找生活的真正意义,展现出了作者对慢生活的呼吁。值得庆幸的是,在现今社会,人们逐渐意识到慢的意义,开始追寻人生的价值和一种更为从容、健康的生活方式, “慢递”“慢阅读”“慢旅游”“慢餐饮”等多种慢生活方式出现在我们生活之中。人们也越来越多的投入其中,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相信终有一天,人们都能重拾慢的乐趣,体会生活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米兰·昆德拉著,马振聘译, 慢[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姚静媛,论米兰·昆德拉小说《慢》的艺术技巧,许昌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